千古名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一生沉浮,令人落泪

千古名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一生沉浮,令人落泪

一生沉浮 令人落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一、作者: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出身官宦世家的柳永,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二、柳永一生杰出而流浪的经历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到了杭州,因为迷恋湖山美好、西湖美景,都市繁华,便留了下来,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无心考试。

景德年间(1004—1007年),

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了苏州,短暂停留,又去了扬州,度过了 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节日,皇帝和百姓民同喜同乐 ;清明节,皇帝大臣,以及市民到郊外踏青郊游;端午节,龙舟竞渡赛,气势宏伟,热闹非凡;汴京的城内风情万种,纸迷金醉,一片奢华的景象。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京城会试在即,柳永踌躇满志,却狂妄至极,坚信自己“定然魁甲登高第”。 当年考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中招初试落没有通过。 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 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18年),柳永哥哥——柳三复考中进士及第,而柳永却第三次落榜。(宋人刘邠的《中山诗话》中记载了柳三复与高俅一样靠踢球升了官职。此文不提)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因悲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雨霖铃中的晓风残月(或为虫娘)离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 后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千古名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一生沉浮,令人落泪

晓风残月 寒蝉凄切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 ,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陕西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又到了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 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三、柳永考中及第(相当于现在的本科生)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 ,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 ,授睦州团练推官 ,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

四、柳永的官宦仕途。

景祐元年(1034年)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庆历三年(1043年),柳永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 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 ,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 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

,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柳永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柳永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五、宋朝的官职:

团练推官:唐朝、金、元时的推官,相当于现在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明、清初时,团练推官既相当于现在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还兼有审计局长的职能。

宋代时,团练推官大概只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就是那种高级的秘书人员。

属开封、临安二府的推官也是相当于法院院长。

柳永的这一官职属地方的推官有点幕僚的意思,多少有些挂职而没有多少实权的意味了。

宋朝的知府、知州、知县相当于现在的以下官职:

知府:级别最高,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委书记兼任市长。

知州:级别居中,相当于现在的地级代理市长。

县令:即知县,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书记或县长

柳永余杭县令一职,即为杭州县委书记或县长

判官:判官是一个官名,始于隋朝。判官是地方长官的僚属,主要职责是辅理政事。至唐,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均置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宋沿唐 制,并于团练、宣抚、制置、转运、常平诸使亦设置判官。

柳永判官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元代改为各州府设置判官官。 明 清时代,仅州置判官,无定员。

著作佐郎:相当于现在国家政务记录副官

屯田员外郎致仕:北宋的屯田员外郎承于唐代,唐代的屯田员外郎官居六品。北宋的屯田员外郎掌管天下屯田之政令,有名无实。北宋各地军事区域进行屯田时,皆由各地长官主持。北宋在工部下也设屯田司,置屯田员外郎一 职,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及其租入种刈,兴修给纳诸事。

柳永屯田员外郎致仕官职: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农林牧业管理局的局长。

拜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或者国务院委员。

知州滕宗谅:属于主管军事机构的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领导之类的官。

灵台山令:相当于现在的福建省的县级市长。

六、柳永逝世。柳永于皇祐五年(1053年)与世长辞。

千古名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一生沉浮,令人落泪

一代词人,千古史册

/作品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