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注释

⑴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参差: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

⑼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我们今天分享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它在柳永的作品中一直占据着经典的位置。这首词,是赞美杭州的名作。作者开篇就用“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句,以开阔的视野,从大局着眼,盛赞杭州。“东南形胜”四个字,赞美杭州是大宋王朝东南方山川最美的地方。“三吴都会”赞美杭州是“三吴”之地的中心城市。“钱塘自古繁华”,称赞杭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这三句既互相关联,又不可彼此替代,各有各的侧重。第一句侧重山川之美;第二句,侧重地理位置的重要和优越;第三句侧重历史,又面向未来。这种写法的最大好处,是以宏大的视角,从审美、政治、经济、交通、历史等角度,为杭州定了调。将杭州置于历史、地理、审美、经济等多重坐标上,给了杭州一个崇高的历史定位。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开始,转入对杭州的具体描绘。这三句写生烟惹雾的柳树,如画如绣的小桥,微风轻拂的窗帘,翠色可餐的帐幕,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房子。这里是住着十万户人家的大都市。前两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写的是杭州的美景,特别点出了“柳树”、“画桥”、“风帘”、“翠幕”,整个杭州的美景,就通过这四种意象呈现在读者眼前,最后一笔点明,这是一座十万户人家的大都市。

写完杭州,作者的视野转到了钱塘江。“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三句具体描绘的了江边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江堤坝。钱江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砸向堤坝,巨浪冲撞堤坝形成的浪花,犹如一堆堆白雪冲向天空,蔚为壮观。一条钱江,如同一道天堑,一望无际,横亘三吴大地。钱塘江的雄伟、宽广、险要,全都写出来了,深化了人们对杭州是“东南形胜”之地的理解。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说市场上到处是买卖珠宝的店铺,家家户户穿戴着锦绣罗绮。竞相比谁家更豪奢。这两句啊,作为上片的结句,以珠宝众多和服装奢华作为重点,写尽了杭州市场的繁荣,居民的富有和竞相炫富的心态。读后让人深感这座城市真是一座人间天上、世间福地。“珠玑”珍贵,但是杭州的市场上到处都有珠宝店,惊人的购买力刺激着卖家众多。“罗绮”是名贵的衣料,但是杭州的居民家家户户都放满了锦绣罗绮。

这是上片。这篇经典之作的下片前六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杭州的美丽富庶和百姓的安居乐业。“重湖”,指的是杭州的里湖、外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叠巘”指杭州周边重重叠叠的山峦(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里湖、外湖和周围重峦叠嶂的山。柳永是慧眼独具呀!他抓住西湖最美的湖和山,用“清嘉”两个字加以形容,虽然形象不足,但是清秀嘉丽,已经足以概括杭州的湖山之美了。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是再写西湖美景。“三秋”有人说是指初秋、仲秋、季秋;有人说是指秋天之长,其实这两种的解释是一致的。都是写杭州的桂花飘香,持续达一个秋天。总之,西湖的秋天,山上是桂花飘香,远近可闻;湖面是荷花遍地,入眼皆是。“三秋桂子”写山,“十里荷花”写水。“三秋”从时间上写;“十里”从空间上写;“桂花”从嗅觉上写;“荷花”从视觉上写。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说这首词一流传,金国的国主完颜亮听说以后,就产生了羡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于是就有了想渡江灭宋的这个想法。这个故事很有名,但是靠谱吗?我个人觉得,它既靠谱,又不靠谱。靠谱的是这个故事,有可信的一面,那就是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文明的一种羡慕。特别是地处北方大寒之地的游牧民族,对江南鱼米之乡的杭州十分向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场民族战争。不靠谱的是,完颜亮不至于因为羡慕西湖的美景就兴兵伐宋。金兵伐宋有其更重要的政治经济因素,他不会是因为一首词就导致了一场战争。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三句写杭州百姓的安乐生活。晴朗的白天,悠扬的羌管声声入耳。采菱的夜晚,悦耳的菱歌首首飘扬。钓鱼的老人,采莲的女娃,个个高高兴兴。

下片的“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名这首词是为何人所写。“千骑”是随从众多,“高牙”是高高的牙旗,这是地方高官的标配。在这首词中,指的是当时担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岁撰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尤以文学、经史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丁谓齐名,历史上合称“孙丁”。相传孙何、丁谓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孙何中头名状元,而丁谓榜列第四。丁谓颇有点不服气。宋太宗幽默地说:“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第四名也不冤枉,有什么好怨的!”)。“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写黄昏时分,孙何是前呼后拥,借着醉意朦胧听着乐起,吟诗作赋,听歌观舞,游兴不减。如果能将这幅官民同乐图,画成一幅美图,将来入京为官的时候,再让中书省的官员们欣赏一番,岂不是一件快乐之事吗?

这番话是应酬之语。当时孙何是驻扎在杭州,有朝一日荣升入京。但是久居杭州之人,即使入京为官,仍然会难忘西湖,那就只好绘图自带向京城的同僚们夸耀一番了。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据《古今词话》记载,孙何为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的时候,因为孙何与柳永两家有交情,柳永游钱塘,曾经想去拜访孙何,但是孙何因为应酬多,就叮嘱门卫来访者一律谢绝。柳永数次登门,都不得入见,于是写《望海潮》这首词。后来听说孙何中秋节要举行家宴,请当地的歌女到府上演唱。于是柳永就找到杭州头牌歌女楚楚,请她晚宴演唱《望海潮》,并再三嘱托:“如果孙大人问其作者,你就说是柳七。”结果中秋那天,楚楚应邀献歌,唱《望海潮》。孙何大为感动,唱完以后询问,楚楚回复,作者是“奉旨填词”的柳七。孙何大为惊讶。楚楚解释,说柳永多次来访,均被挡驾,孙何听了以后,立马派人去请柳永,两个人才得以相见。

这个故事靠谱吗?宋词专家唐圭璋先生《柳永事迹新证》认为,孙何与宋初的诗人王禹偁私交非常好,王禹偁和柳永的父亲是至交,因此孙何和柳永是忘年之交。柳永创作《望海潮》赠孙何一事,发生在孙何在两浙转运使上。因此,这首词赠给孙何这是真的。至于通过歌女楚楚这件事,恐怕未必有其事。但是柳永呈给孙何的《望海潮·东南行胜》这首词,明显带有夸饰的成分。既是对杭州盛景的描绘,又是对孙何的恭维。

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自创的慢词。这种慢词,比小令的篇幅大得多,这种形式对宋词的发展贡献极大。我们讲,柳永是宋词第一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