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一個純粹的自私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包法利夫人》:一個純粹的自私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包法利夫人》塑造出的女主人公——愛瑪,是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品,描繪出一個典型的法國十九世紀女性心理和社會風貌,法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法國人民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帶來了衝擊和動搖。

《包法利夫人》以其文學性和故事性幾盡緊密的完美結合,近百年來吸引了文學及文學以外的大量讀者。福樓拜先生的小說往往將現實壓縮,<strong>以文學的形式反映貼近真實的、映像深刻的社會現象、複雜紊亂的社會背景,或者反映某種社會思想、某種哲學觀念甚至某種宗教信仰。無疑,《包法利夫人》可以稱之為福樓拜的典型代表作。

一、被豪奢享樂和浪漫刺激貽誤的人生

愛瑪在成為包法利夫人之前,成長在一個較為富裕的農民家庭

,因為父親喪偶較早,愛瑪又是家中獨女,父親對她的依戀和疼愛要比平常人家更深上幾分。愛瑪在十三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教堂去接受貴族教育,她多才多藝,不僅喜歡學習,還懂得地理、跳舞、素描、插花、刺繡和彈琴。可是愛瑪終究不是貴族,這些她學得到的卻接觸不到的,都成為了他以後種種荒誕選擇的伏筆。年輕的女孩希望她有公主王子般的浪漫愛情,配偶也要和她一樣興趣寬泛,這些想象的最終還是摧毀了她現實中的。

《包法利夫人》:一個純粹的自私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1、 貴族式的教育,平凡的人生和愛情

福樓拜先生的寫作手法向來巧妙,他以書中人物對於愛瑪的形容“她愛海只愛海的驚濤駭浪,愛青草只愛青草生於斷壁殘垣之間”,讓讀者們直觀感受到<strong>愛瑪的性格特徵和畢生不切實際追求。對於一個無法滿足自己所受教育需求的人,去尋求教育環境肯定會是她的終身奮鬥目標,並且視為頭等目標。福樓拜先生曾經說,“愛瑪的爸爸是害她的第一個人。”他知道自己的家庭不符合愛瑪將要接受的教育環境,可是他讓愛瑪接受這種教育數年;他知道包法利不是她的理想對象,但是他看包法利人品不錯,將女兒託付給了不適合的人。

愛瑪的爸爸當然愛她,但是他卻以“這對我的女兒愛瑪會是好事的”這樣雷同的藉口兩次將愛瑪推到了害她最深的兩件事中——錯誤教育和婚姻。愛瑪喜歡她所接受的教育,可是她無法與學習需要的家庭條件相襯;她嫁給了包法利,可是包法利無法與她相襯。愛瑪的人生,就在一個又一個的不相襯中走向了坍塌。

2、柏拉圖式追求和現實衝突後慾望的增長

因為愛瑪接受的教育遠遠超出他家庭環境承受範圍,她潛移默化接受的教育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幾乎無處可尋,她的爸爸愛她,但是這種“乏味”的愛在不知不覺中挫敗了她。她在民風淳樸的田園中長大,法國人民的浪漫在這種顯示的生活節奏中展露無疑的時候,愛瑪的追求卻在改變——貴族式的教育難以與她的生活環境相稱,慾望便在長期可望不可得的歷程中慢慢滋生。

《包法利夫人》:一個純粹的自私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她愛教堂的花卉、宗教的音樂,並在浪漫主義小說的薰陶下成長。她最崇拜的女性就是那位在教堂裡給她們講故事的老奶奶——一位在大革命前出身於貴族世家的老姑娘,她嚮往那位奶奶那樣跌宕起伏的生活。可是她的生活平淡無奇,她的愛人老實巴交、沒有那麼多的浪漫點子,“她想死。她也想睡在巴黎。”愛瑪柏拉圖式的追求是造成她悲劇的重要主觀原因。

二、客觀世界的殘忍——“得”“失”難評

關於《包法利夫人》的書評各種版本筆者也都有翻閱,觀點也分為很多,這裡不再一一贅述,只描寫評論者們對於愛瑪的評價。對於愛瑪,可以說是褒貶不一,有人說她是被命運擺在手掌心中數度玩弄,所遇不淑的可憐人”;也有人說她是<strong>“跳樑小醜般的不知道審時度勢的傻女人,道德對她的約束微乎其微”。但是我覺得她只是在法國大背景變遷下法國人民思想信仰遭遇巨大沖擊的縮影,是歷史的犧牲品。

1、看似完美的配偶,看似幸福的境遇。

包法利夫人的爸爸把她嫁給包法利先生的原因是因為“人家說他品行端正,省吃儉用,自然也不會太計較陪嫁,便答應了”,儘管他在看到查理·包法利的第一眼就知道“不,愛瑪應該不會喜歡這個小夥子。”包法利先生因為某種原因喪偶之後迎娶愛瑪,但是婚後他並沒有因為前任妻子的離去而倍加珍惜愛瑪,他雖然對愛瑪呵護有加,但是他不懂愛瑪年輕的心中想的、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他“談吐像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包法利先生雖然道德品質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的確不求上進,庸俗且無趣,恰巧這些缺點對於愛瑪來說是最難以接受的。“這些都將愛瑪推向了不歸路”,愛瑪要冒著被世人譴責、被所有人拋棄的風險去追求心中的愛情理想。

《包法利夫人》:一個純粹的自私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2、遇人不淑,所遇皆是不值得。

愛瑪夫人婚後有兩段出軌——萊昂和羅多爾夫,他們一個是年輕帥氣的實習律師,一個是身價不菲的地主;他們一個滿足了愛瑪對刺激的情感追求,一個滿足了愛瑪對上流貴族社會享受之風的嚮往。愛瑪做出這一切不為常理所容忍的事情的原因,竟然只是因為一次意外的包法利被有錢的病人邀請,而有幸接觸了上流社會的晚宴。

愛瑪回家後還難以忘懷。宴會時穿過的衣服,她將它們放進櫃子裡,她的心也象它們一樣,和財富有過接觸之後,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東西”。萊昂和羅多爾夫只是把愛瑪當作玩物,把她當消遣,“年輕貌美的女人總不會讓男人抗拒,但無論如何也只是玩具”。最後,愛瑪除了負債累累,揹負高額利息外,失去了所有。

三、絕對理想主義在現實生活的常態悲劇

由於現實的缺憾,我們萌生了理想,但是理想追求完美;理想源於現實,但是高於現實;因為理想源於現實,所以它不是虛妄的,而是真實的,是值得追求的。但又因為理想高於現實,所以它又與現實是矛盾的。歸根結底,現實越是令人失望,理想便越是完美,則它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愛瑪就是典型代表,她有文化、有追求、有思想,“理想主義是人類悲劇產生的根源”,愛瑪便在這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中走向了悲劇。

《包法利夫人》:一個純粹的自私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1、奮不顧身的沉溺歸根於天性的真

愛瑪因為相同的興趣愛好和充沛的精神世界愛上了萊昂,她不顧一切在勒樂那裡貸了大量現金,來滿足自己對於自尊和虛榮心的滿足。因為對萊昂太過思念,“她瘦了,面色蒼白,象大理石一樣冰涼。”可是後來萊昂聽從身邊人的勸告,“和一個已婚女人交往,你的前途會化作菸灰”,這個羞澀內斂的年輕男人還是毅然決然離開了愛瑪。

萊昂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還是如此決然,更不要說老油條羅多爾夫,她在剛接觸愛瑪的時候便別有用心,只是看上了愛瑪年輕的身體和漂亮的臉蛋,“他用他的財富和地位使這個嚮往貴族生活的女人沉溺。”在一次展覽會後,愛瑪已經忘不了羅多爾夫了,但是混跡情場多年的羅多爾夫卻有意過了六星期才去看她。最後愛瑪經不起羅多爾夫的誘惑,做了他的情婦不久之後便被拋棄。她的兩次感情都是

義無反顧,因為她只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女人,但是“慾望毀了她。

2、絕對理想主義和現實生活的衝突

愛瑪是一位富於幻想、內心充滿了浪漫與激情的女子,並且受教育水平也比較高。然而,她所處的現實卻是不盡如人意的——毫無男子氣概的丈夫,一成不變的枯燥乏味的生活,這所有的一切都令她感到煩躁、抑鬱和痛苦。查理在物質和生活方面對愛瑪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在精神層面,查理對妻子的心靈世界是一無所知的,更不用說滿足妻子對浪漫愛情的需求了。

包法利醫生和愛瑪之間缺乏心靈上的溝通,一個是現實的另一個則是幻想的,因此,一生追求於理想主義的愛瑪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寄託在了虛幻的想象上,以至於走向歧途。福樓拜把愛瑪赤裸裸的放在理想的對照之下,現實是多麼庸俗醜惡

;在現實的反襯之下,理想又是多麼空虛蒼白可笑。幻想與現實的強大反差,法國七月革命背景下消極浪漫主義的不良影響和醜惡殘酷現實的腐蝕,是造成愛瑪悲劇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一個純粹的自私主義者,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四、總結

《包法利夫人》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某些性格特徵上似乎給人一種很像《飄》中的女主角的感覺,

但是愛瑪雖談不上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但是無疑她的所作所為已經超過了道德倫理的限制,只能說是年輕時的少女美夢以及對於柏拉圖式的失真的愛情狀態的盲目追求,並且最終葬送了自己也毀了包法利·查理以及無辜女兒的一生

但是反觀斯嘉麗,她雖然有她性格上的弊端,但是自強向上並且堅韌,她沒有一味沉淪在對於愛情和別人的希望,她更多的憑藉自己給予自己。愛瑪的悲劇可能就在於她憧憬愛情、憧憬繽紛刺激的生活狀態,卻想著謀求一個人的給予,而不是自己的奮鬥。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都是包法利夫人。追求那些“不實際”的東西,區別只是在於時代而已。

參考文獻:

1、《包法利夫人》

2、《飄》

3、《福樓拜小說精選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