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缺憾——從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說起


在人類情感生活、尤其是在男女之間的情感生活中,不管主體是否意識得到,人們內心深處總有一種隱秘傾向:渴望激情。表現這種傾向的文藝作品多至不可勝數,比較早也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恐怕要屬於福樓拜筆下的愛瑪,即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主人公)。

1、渴望激情的愛瑪

愛瑪是外省一個富裕農民的獨生女,她自幼在修道院附設的寄宿女校讀書,受著貴族式教育。愛瑪渴慕虛榮,喜好刺激,她愛海只愛海的驚濤駭浪,愛青草僅僅愛青草遍生於廢墟之間,凡不直接有助於她的感情發洩的,她就看成無用之物,棄之不顧。浪漫主義小說和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她對婚姻充滿了詩意的幻想,然而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卻與她的想象相距甚遠。

她幻想中的丈夫應該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能夠啟發女人領會熱情的力量和生命的奧妙,然而她的丈夫查理·包法利先生卻是一個極為平庸的鄉下醫生。“查理的談吐就像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包法利夫人》第38頁,李健吾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他不會游泳,不會比劍,不會放手槍,甚至沒有動過看一場戲的念頭。丈夫的平庸讓愛瑪非常失望,婚後的生活凝滯、呆板,百無聊賴,沉悶空虛。

沉悶空虛中的愛瑪,“恨上帝不公道,頭頂住牆哭;她歆羨動亂的生涯、戴假面具的晚會、聞所未聞的歡娛、一切她沒有經歷然而應當經歷的瘋狂愛情”。(第60頁)總之,愛瑪靈魂深處一直期待意外發生,期待偶然事件的出現改變生活,期待她認為應當經歷的瘋狂愛情。“可是上帝有意同她為難!她就什麼事也碰不到。”

後來,愛瑪渴望的“瘋狂愛情”終於出現了。她善良的丈夫看她整日悶悶不樂,無精打采,為了解除她的煩悶,從偏僻的小城鎮遷到較繁華的永鎮居住。在這裡,深諳風月的土地主羅道耳弗看到愛瑪年輕漂亮,便向她調情,她經不住誘惑,很快投入他的懷抱。她心花怒放,好像剎那之間又返老返童一樣。她想不到的那種神仙歡愉,那種風月樂趣,終於到手。久經壓抑的感情噴湧而出,歡躍沸騰,她興奮地捲入激情的漩渦,一任其漂流。

熱戀中的愛瑪多次要求羅道耳弗帶她私奔,但羅不過是逢場作戲,玩玩而已,後來終於無情地拋棄了她。她大病一場,病好後依然不甘心平凡的日子,又陷入一場婚外戀情,併為此大肆舉債,終至無力歸還。高利貸商人一再催逼,愛瑪遍借無果,萬般無奈之下服毒自殺,為自己的“激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2、愛瑪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

再一個“渴望激情”的典型人物,我想說一說20世紀90年代美國小說《廊橋遺夢》中的女主角——弗朗西斯卡。

弗氏出生於意大利,後來到美國學比較文學,畢業後到溫特塞特地區當了英文教師並嫁給了當地一位退伍軍人。丈夫是一位農場主,他不喜歡她出去工作,因此她辭去了工作成為專職農家婦女。她有兩個孩子,丈夫對她也很好,應該說她的生活很幸福,但她內心深處卻有一種說不清的淡淡的遺憾。封閉的鄉村生活讓人感到沉悶和壓抑。這裡的生活方式枯燥乏味,沒有浪漫情調,沒有性愛,於是男女雙方在巧妙的互相應對中過著同床異夢的生活。人們不談藝術不談夢,也不批評使音樂沉默把夢關進盒子裡的現實。這裡的話題只是天氣,農產品價格,誰家生娃娃,誰家辦喪事等非常實際的內容。用弗朗西斯卡的話說即“這不是我少女時代夢想的地方”。

她與環境格格不入。在家裡,她喜歡獨處深思,或在廚房裡讀小說,或坐在前廊鞦韆上眺望遠方。與丈夫之間缺少精神上的溝通和理解。丈夫的觀念保守陳舊,反對一切變革。他對浴室內的婦女用品感到不舒服,用他的話說即“太風騷”;他認為女人帶耳環太輕佻,認為性愛不體面而且很危險。因此在很長時期的夫妻生活中採取不動感情的最簡單的方式,而且草草結束。這裡沒有自然親密的性愛愉悅,有的只是最原始意義上的性的本能和種的延續的觀念。——這一切讓弗氏感到不滿足。她感到“在她身上還有另外一個人在騷動,這個人想要沐浴、灑香水……然後讓人抱起來帶走,讓一種強大的力量層層剝光,這力量她能感覺到,但從未說出過,哪怕是朦朦朧朧在腦子裡也沒有說過。”

總之一句話,她厭煩生活的沉悶和乏味,她“渴望激情”。她用葉芝的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我到榛樹林中去,因為我頭腦裡有一團火……”

後來,具有浪漫氣質,自稱是“遠遊客”和世界上最後一個“牛仔”的攝影家羅伯特·金凱出現於弗朗西斯卡的生活中,一下子點燃了她心中多年封閉著的那團火,於是激情噴發,他們瘋狂地愛上了。雖然在一起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天,但弗氏說“在四天之內,他給了我一生,給了我整個宇宙,把我分散的部件合成了一個整體”;羅伯特也慶幸他們的結合,感到“在一個充滿混沌不清的宇宙中,這樣明確的事只出現一次,不論你活幾生幾世,以後永遠不會再現。”

愛瑪和弗朗西斯卡“渴望激情”,從客觀原因來說,她們都生活於保守閉塞的農村,她們的丈夫文化層次和精神品位都不高,都比較平庸,缺少情趣。那麼,生活於繁華喧囂、文化生活豐富、時時處處都充滿了新鮮刺激的城市,尤其是現代城市,而且丈夫和妻子都有很高文化及精神品位,就不“渴望激情”了嗎?未必!這裡有一部長篇小說,書名恰好就叫《渴望激情》(皮皮著,春風文藝出版社,2000),講的就是現代城市文化人“渴望激情”的故事。

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男的叫尹初石,報社攝影部主任;女的叫王一,大學教授。夫妻二人都很善良、文雅,互相尊重,互相諒解,互相關懷,互相幫助。雙方都在盡力履行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每天早上王一起來做早飯,這讓尹初石感到隱隱的不安,心存某種感激。王一呢?每天上班下班,做飯洗衣服,孩子出生後更是如此,她從沒覺得尹初石不關心她,他很周到也很體貼,更重要的是在夫妻生活中他很講道理。他們從不吵架更不打架,他們的家庭平穩和睦,生活安定而寧靜,連一點小的衝突也沒有。

平靜的生活將他們的情感分別掩埋著,他們已經不瞭解對方的內心情感,因為情感沒有碰撞就產生不了火花,彼此就不能互相感覺到。其實,在和睦和安定之中,兩人都模模糊糊地感到似乎是缺了點什麼。正如丈夫尹初石有一次向情人小喬說的那樣:“我們結婚十幾年了,她是個非常好的女人,無論做妻子還是做母親,她都沒什麼過錯。可悲的是我們的性情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只能那樣,像一潭不流動的水。我……我……我總覺得缺點兒什麼。”缺點兒什麼呢?簡單說,缺點兒激情,缺點兒男女生活中浪漫而熱烈的情感。

對於這一點,夫妻雙方在發生婚變之後都意識到了。尹初石說:“我需要感情激情碰撞,我需要別的女人填補這塊空白,王一不需要麼?也許她跟我在一起才使得生活死氣沉沉,也許換個男人,她也會發現另一種生活,也許她更喜歡那種生活。”妻子王一在婚姻即將破裂前與丈夫的一番深談中也同樣省悟到了這一層:



“其實我一直很高興嫁給了你。你是個好人,我覺得這比別的更重要。但是我也知道我們的生活中一直缺點什麼。”

“缺什麼?”尹初石問。

“你沒發現,我們彼此間已經好多年不說‘愛’字了?”王一問。

“是麼?”尹初石心裡有個小小的震動。

“我應該承認,我知道我們缺的是什麼,可我從沒刻意去追求這種東西,儘管我也有機會注意別的男人。我一直以為女人在婚姻中不能什麼都有,我有安寧和安全,這讓我滿足。我想,我可以從書上、電影裡欣賞別的男女間熱烈的情感,而我不需要。”

“可你從沒對我說過這些。”尹初石說。

“因為我覺得悲哀,我從沒激發起你的熱情。你從沒為我發瘋。”

尹初石沉默著,他想說聲“對不起”,但又覺得此時此刻表示歉意不妥。

“認識康迅以後我才明白”,王一接著又說,“我才明白,這麼多年裡,我並不是不需要這種熱烈的情感,只不過是沒有適合的人引發它。”



——事實正是如此。他們之間有尊重有關懷有諒解有忍讓,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激情。所以當他們遇到“激情”襲擊的時候,他們無論誰都未能躲開,都作了“激情”的俘虜:首先是尹初石有了婚外戀,極大地傷了王一的心;然後是一個外籍教師真誠而痴迷地愛上了王一,王一也接受了他的愛情。一個和睦的家庭終於解體了。

3、生活總有缺憾

從以上三部作品四個人物我們看到,無論中國和外國,無論城市與鄉村,無論性別與職業,無論文化層次高與低,走進戀愛與婚姻圈子裡的人,在情感方面一個普遍的共同要求是——渴望激情。激情使人熱烈奔放,神魂顛倒,充滿生機與活力;激情讓人的生命力得到盡情的擴張與釋放。激情是一首調子高昂激越的抒情詩,激情永遠富有魅力。

但是,就生活的一般規律而言,激情是感情激烈爆發的異常狀態而非平常、正常、經常的所謂常態。人可以一時處於激情狀態,但不可能永遠處於激情狀態;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可以間或出現激情狀態,而不可能時時都出現激情狀態。激情是對常情的一種補充,也是對常情的一種衝擊或顛覆。激情的衝擊力量往往是很強大的,必須用很強的理智力才能加以約束和控制,否則容易越軌,直至釀成人生大錯。這樣的悲劇,無論是在文藝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

在我們敘述過的幾個人物中,弗朗西斯卡處理得似乎比較好。在她那裡,激情沖決了閉塞的心靈閘門而又沒有氾濫成災。當她與羅伯特瘋狂地愛了四天之後,羅伯特提出要帶她走,但她為了丈夫為了孩子即為了責任,終於沒有走,她犧牲了感情保住了家庭。但也因此註定了三個人幾十年間刻骨銘心的痛苦:她與羅伯特之間的思戀之苦,她丈夫感覺出來後的嫉妒和歉疚之苦。至於愛瑪就不用說了,她的激情完全失去控制因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即使如精神修養很高自制力很強的尹初石和王一,激情衝擊的結果也讓他們始料不及:尹初石的激情之源——情人小喬因受不了情感折磨之苦準備自殺,後因誤會在激怒之中死於車禍;王一呢,面對情人、孩子、丈夫,無法選擇,受盡心靈撕裂的折磨;尹初石被人痛打一頓幾乎喪命,後來因無顏面對妻子和孩子,只得放逐自己,獨自出走。不僅如此,他們的情變還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災難衝擊波:小喬父親受不了女兒之死的打擊,一氣之下中風去世;他們的女兒小約因受不了父母離婚的打擊,小小年紀發誓要去當尼姑;痴愛王一的那個“老外”,眼看無法抉擇的王一,只得黯然離去。傷害造成了多米諾骨牌的連鎖效應。

人啊,情感生活過於平淡、靜如止水會讓人感到空虛沉悶,了無趣味,因而“渴望激情”;“激情”讓人沉醉讓人幸福,但其盲目的力量往往難以控制,因而容易造成對人的傷害,也挺可怕。於是轉而嚮往平淡,開始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就是說,平淡中人渴望激情,激情中人嚮往平淡,就像小貓一樣,咬住自己的尾巴圓圈轉。那麼,人到底要的是什麼呢?——說到底,人什麼都想要,但每一種東西里都是有利又有弊。人太貪心,盡做美夢,僅想取其利而想避其弊,但生活的辯證法偏偏不讓你“圓滿”,偏偏給你留遺憾,讓你不自在!這就是生活,生活總有缺憾。


4、有缺憾才有美

本文所講諸例說明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別說十全十美,即使兩全其美甚至都不可能,事物的基本法則永遠是有一利即有一弊——世界總有缺憾。這啟示我們,當你選擇了某種生活方式(態度、狀態),你就盡情享受它的“利”的同時儘可能地打開它的“弊”。

不過再往深處想一步即可知,只有缺憾才有美呀!美是以缺憾為底襯而被人體會到的,沒有了缺憾,一切圓滿,再沒有發展、追求的餘地,事物也就凝固,生命、生活就進入死寂,就無美可言。看來,真的是天地(大自然、宇宙、上帝、造化……)無言而有大美。它給你留缺憾就是給你留下發展、追求的餘地,就是為了讓你藉助它來體會美。它的安排是最好的,你就接受吧!在接受中追求,在追求中接受,你的生命就充滿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