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被打,薛宝钗和林黛玉心情有何不同?

Mr卡季奇


宝玉挨打是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其挨打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宝玉结交了忠顺亲王的戏子琪官,导火索宝玉与金钏儿说笑,间接造成金钏儿跳井自杀,贾环在贾政面前挑唆。

原文: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那么在宝玉挨打之后,宝钗与黛玉去看望,心情上有什么区别,我们先从宝钗说起。文中说道,在贾母与王夫人走后,宝钗就带着药来了,并且向袭人交代用药的方法,宝玉道谢。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其实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钗作为一位少女,对宝玉有爱慕之情是肯定的,但她“发乎情,止乎礼”连到嘴边的“心疼”二字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但从最后她规劝宝玉的话语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在她心里认为宝玉挨打是应该的,希望宝玉能够听从贾政的安排,用心读书,将来能够考取功名。

对黛玉的描写则不同,文中写到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是真心疼宝玉,通过黛玉的哭泣,也表达了她对黑暗社会的无声反抗,并劝慰宝玉“你可都改了吧”简单的一句话,表达她心中强烈的不满,意思是说,你别和他们对着干了,也突出了封建社会下的黑暗,与黛玉心中的无奈。

宝钗和黛玉两者性格不同,所以她们看待事物也有差距,宝钗觉得好好听话做个好孩子即可,黛玉则认为你是反抗不过的,改了吧,面对社会的黑暗你是反抗不过的。


燕子的涛宝


宝玉被打,过后薛宝钗和林黛玉都去看他了。俩人的心情有共同的地方,就是都为宝玉心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心疼的程度和性质不一样。

1.宝钗和黛玉都对被打的宝玉感到心疼,表明俩人都对宝玉有不同寻常的情愫。

宝玉被贾政一顿痛揍,由于贾政是真的下狠手,宝玉是真的被打惨了,一时半会下不了床。第一个来看他的就是薛宝钗。

宝钗来的时候,手里托着一丸药,嘱咐袭人把这药用酒研开,替宝玉敷上。之后,宝钗又情不自禁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心中宽慰了好些”,这是第三人称的描写,说明宝钗确实担心宝玉的伤势,看宝玉睁眼说话的样子,情况应该比之前好了,心里也就放松了一些。而之后不小心说出“我们也疼”这话,其实就是自己感到心疼的意思。只是前面有了老太太、太太做铺垫,又用“我们”加了掩饰,本来这话听起来也不会很失态。偏偏宝钗自己心虚,话说出来自己先不好意思了,扭捏的情态反而暴露了她的心事。

其实,第一个跑去见宝玉,已经暴露了宝钗对宝玉的关注。加上一时情切流露出自己的“心疼”,宝钗虽然很想掩饰,但她对宝玉的情意还是看得出来的。

黛玉去看宝玉的方式截然相反。她是避开众人,待宝玉一个人休息时才悄悄进来的。宝玉睁开眼,首先见到的就是黛玉哭得红肿如桃子一般的眼睛。可见黛玉在没来之前,已经暗地里为宝玉哭得非常伤心难过了。光是这一个举动,就足够说明黛玉的情深。

黛玉并没有像宝钗那样说上一堆慰问的话,事实上她和宝玉俩人基本上是“执手相看泪眼”式的默默无语。最后黛玉才憋出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被宝玉坚决地否定了。随后传出王熙凤到来的声音,黛玉为了不然自己哭红的眼睛被凤姐看见而受嘲笑,就偷偷从后院走了。

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都那么私密,这一点,也足够说明黛玉对宝玉深深的牵挂。

所以,宝玉挨打,一向稳重的宝钗顾不上别人的看法,第一个跑过来;真性情的黛玉哭得眼睛都肿了,还得偷偷地亲眼去看看宝玉。两个人其实流露的都是对宝玉的感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2.宝钗看望宝玉的目的是安慰和劝诫参半,她心疼的只是宝玉被打的后果,但并不反对宝玉被打的原因。

同样是关心、心疼宝玉,宝钗和黛玉的不同做法,也表现了俩人对宝玉的熟悉程度、情感深度不一样。

宝钗始终是放不下端庄稳重的形象的。她第一个去看宝玉,甚至跑过去的时候宝玉都来不及穿中衣,袭人只能临时抓起被子盖在他身上,就说明宝钗是很急切的。但她很好地掩饰了内心的急切。一丸药托在手上,这样所有人都能看见,都会知道宝钗去看宝玉只是为了给宝玉送药,这是表姐对表弟的关心而已。事实上这也确实是宝钗的主要目的,她表达关心,一向都注重给人以实质的帮助。宝玉被打了,送一丸药帮他疗伤,当然是最实在的帮助。惯于压抑自己情感的宝钗也可以用这个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掩盖自己对宝玉的别样情愫。

宝钗无法直面自己的内心,也无法走进宝玉的内心。她像别人一样,只知道关心宝玉被贾政暴打后的皮肉之苦,却丝毫没在意宝玉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她跟别人一样,对宝玉所坚持的叛逆是不以为然的,而且一直试图“纠正”宝玉的思想,把他导向经济仕途的“正轨”。宝玉挨打,在她看来是宝玉有错在先,没什么可辩护的。她来看望,固然是关心宝玉的伤势,但同时也是习惯性地要趁机教育一下宝玉——这下应该知道错了吧,应该改过吧。

除了那一句“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还有后来为薛蟠辩护时说的“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无不反映出宝钗的真实心理:宝玉本来就是不对的,就是老不肯听人劝,老是要结交不该结交的人,做不该做的事,所以才惹贾政生气,招来这场暴打的。

书里还有一段宝钗的心理活动,也说明了宝钗和宝玉思想的格格不入:

宝钗听说,……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作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宝玉替薛蟠说话,宝钗知道他是顾忌自己感受,但在心里领情的同时,还是习惯性幻想宝玉要是把这份对女孩子的细心用在“外头大事”上就好了。可见宝钗始终丢不掉让宝玉走上“正途”的幻想,殊不知宝玉内心深处是如此坚定地离经叛道,即使被打成这个样子,依旧坚持着哪怕死了也不改的想法。宝钗的幻想始终是不会成真的,但她一意孤行,可见宝钗死板又自我,从未真正想过要从宝玉的角度去理解他。

从这一点来看,宝钗不但对宝玉缺乏了解,对宝玉的感情其实也不是特别深。

3.黛玉对宝玉的心疼带有感同身受的成分,心有灵犀的俩人用默契而节制的语言表达了对外界压力的共鸣。

黛玉就不同了,她是宝玉真正的心灵知己。所以她的表现和宝钗完全不同。她来看宝玉,一句话都没有过问宝玉的伤势,也没有说一句大道理,抽抽搭搭哭了半天,还是宝玉先开口安慰她,说自己其实伤得不重,疼痛的样子是装出来骗人的。

黛玉听了这话是什么表现呢?

……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乍一看这话不是跟宝钗的意思一样么?就是叫宝玉改过啊。

其实真不是,看看宝玉的反应就知道了: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宝玉不肯改也便罢了,偏偏要先说“你放心”。显然,他非常明白黛玉的意思,黛玉只是为他被打而难过,并不认为是他错,也并非真的希望他改变。所以他让黛玉放心,别说被打成这样,就算死了,他都不会改的——不改,才是黛玉真正的意愿。

黛玉全程没有问宝玉为什么被打,因为不需要。她和宝玉是一类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价值观和主流认可的“经济仕途”“成名立业”背道而驰,所求不过是人和人之间的真情真意。

所以黛玉不但不问原因,也不问伤势,因为她明白,像宝玉这样的叛逆者,被打是迟早的事,无法避免的。坚持自己的理念而被打,皮肉之苦尚在其次,这个社会所给予的精神压迫才是最折磨人的。宝玉因为不屈服而被打,黛玉感同身受,她的眼泪,并不仅仅因为宝玉身体的伤而流,更为宝玉的处境和压力而流。而语言此时是多余的,因为说什么也改变不了这种现实:他们作为异类,不被别人认可和接纳,内心是孤独的。

这种理解,是薛宝钗所不具备的,所以她讲再多堂皇的大道理,都比不上黛玉的无语默默流泪。

黛玉不会像宝钗那样试图改造宝玉,她理解宝玉,也尊重宝玉,她一边心疼宝玉的伤,一边又知道宝玉的倔强。如果宝玉改变了,那就不是她喜欢的宝玉了。如果宝玉不改变呢,那将来的处境就更加艰难。在这样的矛盾心理驱使下,她才无奈地说出“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的话。

宝玉作为黛玉的知心人,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可谓秒懂。长叹一声,表示他和黛玉有同样的认知,也了解黛玉的担忧。“你放心,我不改”的表态,则是告诉黛玉,他始终是和她同一类的那个知心人,不管外界压力多大,他都不会改变。

两个人这样的灵魂连接,是薛宝钗望尘莫及的。所以,宝玉受伤,黛玉心疼的程度,也是远远超过宝钗的。

4.宝玉对宝钗和对黛玉的不同感觉,也反映了两个人在宝玉心中的轻重有别。宝玉和黛玉感情之深厚,不是宝钗的感情能比的。

前面有答主说了,宝钗来看望时,宝玉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的感觉,并非是因为宝钗对他来说有多重要,仅仅是因为当时宝钗脸红扭捏的情态让这位公子哥儿一时得意而已。这是很表层的异性吸引。而黛玉来看望时,宝玉不顾自己的疼痛,反过来拼命安抚黛玉,这才是他心中黛玉最重要的证明。

当时宝钗情急说出“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然后自己先觉得不好意思了,一时扭捏起来。宝玉最喜欢看这些小女儿情态的,向来端庄的宝钗居然流露出这样的一面,那就更让宝玉想入非非了:

宝钗……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宝玉其实是正人君子,即便想入非非,也不过是自觉代入情种角色,觉得女孩子为了他这么伤心,他应该好好爱护她们呀!哪怕为了她们去死呢!这跟他后来对黛玉说的话,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当时没有对宝钗说。

实际上也不可能对宝钗说,因为他们不是一类人,思维不在一个频道。

——宝钗是意识到自己的端庄形象有点不稳,所以局促,宝玉却只当她娇羞可爱,心怀对自己的悲悯。

——宝钗一心想着宝玉这样的素质只用在女孩身上多可惜,怎么就不能用在“正途事业”上呢,宝玉却想着这些女孩是世上最值得呵护的了,为了她们,哪怕“一生事业尽付东流”也不要紧啊。

这不摆明了各想各的,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嘛。

宝钗和宝玉之间的感情浓度,实在很有限。

及至黛玉来了,情形完全不同。黛玉只顾哭,还没说一句心疼宝玉的话呢,宝玉先心疼起她来了:

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气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

明明自己疼得撑不住,还要说是装的,说自己其实没事,反倒担心起体弱的林黛玉会中暑。这样的深情,对宝钗哪有一丝一毫啊?

黛玉又何尝不知道宝玉这样说是怕她难过?所以心中有“万句言语”却说不出来,最后化成一句违心的“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立马就给她一颗定心丸:你放心,我不改。

这才叫心有灵犀,这才叫互相只想着对方。宝钗是没办法介入这样的感情的,因为她对宝玉所付出的“心”,跟黛玉对宝玉所付出的“心”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啊。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宝玉挨打后,黛玉知道宝玉被打的原因吗?为何劝宝玉“都改了罢”?》

《请问,在中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李纨是想念贾珠,痛哭不已;凤姐是管家风范,指挥若定;袭人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钗、黛的表现,尤其是作者用心之处。课文写宝钗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她的药据说颇有奇效,也反映出其家庭富裕的实情。

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觉宝玉不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二人的思想也是不同



宝玉挨打发生在第三十三回,地点是贾政书房,时间是夏季午休后。它的根本原因是他交结贾家敌对势力忠顺亲王的戏子,犯了政治大忌;导火索是贾环在政老爹面前诬告宝玉“强奸未遂,赌气投井”。贾政闻而暴怒,回书房关门将宝玉一顿毒打。 总共打了大约五十板子,贾母赶来已迟,严斥贾政后,命人将奄奄一息的宝玉从书房带回自己屋里。贾政三番落泪,事后也颇悔下手太重,后脚跟进贾母屋里欲看宝玉,又被贾母斥出屋里。它暗衔“清虚观打醮”、“冯紫英寿宴”两节,近接上一回的“吃胭脂金钏语成谶”,是全书的情节高潮之一。寿宴妓女云儿、书房来客贾雨村都不是闲笔。




薛宝钗亲自来送药给宝玉,然后说了一句关切的话“早听人一句劝,不至于这样”她是劝过不少,贾宝玉不听,后来那一句话,直晃晃地就说,她看了心疼。薛宝钗从没这么直白过,就是在贾宝玉的事情上,太直白了。 林黛玉知道了这件事,默默哭肿了眼睛,但是怕人笑话,白天不敢出场。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最精彩的片段,围绕着贾宝玉的挨打,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悉数登场,心态各异,举止失常。


扩展资料 贾宝玉挨打的原因,主要是两件事情:其一,因为贾宝玉无故引逗了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琪官,被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找上门来;其二,因为金钏儿之死,贾环在贾政面前告状,说贾宝玉“淫辱母婢”。 因为琪官之事,贾宝玉得罪的可是忠顺王府,换句话也可以说是贾府得罪了忠顺王府。从忠顺王府的长史官的一番话,我们可以知道,忠顺王爷并不是一个心胸博大的人。 从这位长史官的言语傲慢中,我们可以知道,他虽然说的是“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可也是根本没把贾府放在眼里的,同时也在警告贾政,若是别的家庭,这一次估计就大祸临头了。



林黛玉是小心眼,可薛宝钗是阴险,一副小人模样,表面体贴大度,实际只为自己。你还记不记得第27回,她不小心偷听到小红和坠儿的谈话,就嫁祸给黛玉,让别人跟黛玉结下梁子。金钏死了,她都不想想那是一条人命,还跟王夫人说什么“多半是失足掉到井里的”这种昧良心的话!她跟她妈妈俩人合伙骗黛玉,说要跟老太太说把黛玉许配给宝玉,让黛玉信以为真,反过来却那样!这都做的是什么事!黛玉是小心眼刻薄,可她做什么事都是光明磊落的。


宝钗呢?明着一套,暗着一套,博取仗义之名,却做着杀人不见血的勾当。而宝玉喜欢待遇最主要的是因为只有待遇是他的知己,别人都劝他读书考功名,只有黛玉从不说这样的“混账话”,他跟黛玉石真正的志同道合。 1、林黛玉是: 爱书;纯真;为情而生 贾宝玉爱黛玉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和情感,且爱慕黛玉的才情。 2、薛宝钗是: 外热内冷;依据“圣贤”标准做人行事;善于权衡利害。 贾宝玉虽对宝钗也有情(泛泛之情),却格格不入。

另外: 1、姻缘前世注定。 2、林黛玉与贾宝玉一同长大,耳鬓厮磨,总会有比别人更深厚的感情。 3、林黛玉很率真,不世故 4、可怜的女子,我见犹怜,何况是“情不情”的贾宝玉? 5、她从来也没有劝贾宝玉去考功名,正合贾宝玉的意。 6、美丽聪明 7、才华横溢 8、偶尔也会开玩笑 至于薛宝钗,她当然是很优秀的女孩子,是大家闺秀的典范。正因为她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才会使她在别人面前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思。

在贾宝玉看来,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不能像与林黛玉一样倾心交谈。为了恪守传统,她表面冷淡无情,可内心热情似火。而且薛宝钗站在封建传统的立场劝贾宝玉考功名,贾宝玉能不厌恶她么? 人们常常说她很世故,可是那是封建社会接受传统教育的女性的共性。错的不是她,而是万恶的封建社会。 至于林黛玉的小心眼,也是因为她的经历造成的。自幼就成为孤儿,在贾府寄人篱下。她的孤寂与无依无靠是我们都不能明白的,在这个没有人能真正保护她关心她的地方,她只好自己捍卫自己的幸福。即使她是小心眼也总比掩饰自己的真感情好,至少别人知道你是以真心来对待他的。




贾宝玉 是典型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自幼受祖母溺爱,无人敢管, 平时不爱读书,认为科举应试之路是沽名钓誉的。 亲近身边的女孩子,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爱护身边的女孩子,温柔体贴。对下人丫鬟基本没有主子气,提倡平等的关系,提倡人性的解放。 尊重个性,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追求自由美好的世界, 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 却也带有一定的世家公子的不好的习气。



不为世俗的观点所接纳,被外人(冷子兴)说作“贾家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了”打破了传统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的模式,那种“三更幽会后花园”然后“落难秀才中状元”的模式已经被人写滥了。贾宝玉这个形象可谓是非常新颖的。林黛玉 典型的封建叛逆者形象 是一些自由主义文人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的化身, 容貌清秀非凡,性格多愁善感,才高八斗,能做高妙的诗篇。


聪明可爱。性情中人,性格敏感,爱哭爱使小性儿,然而这都只因为她爱的深,对爱情非常的执着,然而又非常的腼腆,带有中国古典的含蓄美。 最重要的,敢于突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而不是随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未知的人。 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


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执著而强烈地向宝玉要求彼此知心、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的爱情。但两人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触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无调和余地。终于,林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薛宝钗 典型的封建礼教卫道士的形象 美艳出众。 平时沉默寡言,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才思之敏,学识之广,也只有黛玉能和她相比。 性格大气深沉,昂扬乐观。 自觉维护封建的礼仪,将自己深沉的爱情藏得很深。在爱情上要听从父母之命。 偶尔会有感情的流露,然而又很自觉地掩盖起来。 是封建时代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是众多传统封建文人眼中堪称完美的女子。 薛宝钗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性格本质与林黛玉截然不同。

她们都同样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贵荣华。薛家母子3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姻。薛宝钗虽然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但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拥有贾家所急缺的财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势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薛宝钗悲剧的开始。


蓝颜经典老歌音乐视频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这一回,把宝玉、宝钗和黛玉的三者关系刻画得十分生动明晰,要说宝钗和黛玉对宝玉情感之分,简单地说,前者是做给别人看的,后者是心里的疼。

宝玉因金钏儿之死以及蒋玉菡的暗授私物被贾政打得不轻,来宣慰的各路人物如贾母、王夫人以及丫鬟袭人都问候过后,便是宝钗、黛玉两人先后登场,这种顺序先符合两人的性格,一个热切,一个冷凝。

都说宝钗园融世故,这次探望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她不仅到得早,而且带来了活血化淤的药丸,并告诉袭人用酒调研,顺带与袭人这个“关键先生”也拉上了关系,接着她便向宝玉面对面沟通了,她见宝玉能睁眼说话,不像先时那么疼痛,心中也有些宽慰,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说到这半句便咽住,不觉得红了脸。显然,这段话,就这不止是说与宝玉,在那个父母之命的年代,对于急于上位的宝钗来说,这段话更像是说给家长们听的。因此,宝钗的宣慰,虽然有真情的意味,但更多意义上来看是表演和装逼!

曹雪芹真是一位写人物众生相的高手,宝钗走后,黛玉登场了。黛玉登场时,作者是有过一段梦场的铺垫的,两人见面是这样开始的: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她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原来是黛玉。我们接下来继续看黛玉的表情: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种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后面黛玉还在抽抽噎噎讲话时,凤姐到了,讲话中断。

写人高手曹雪芹并没有放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黛玉的情,那就是黛玉见凤姐进来急忙躲起来,原因呢?曹公是这样写的:黛玉急得跺脚,悄悄地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她取笑了。一方面表示这种泪眼对视只能是两情人的私密,同时作者又把读者的心拉回到他开头写过的两只肿得桃儿一样的眼睛,形成一种阅读视角的两次聚焦!

以上分析,大概您也看出宝钗、黛玉对宝玉的爱,孰为真情,谁为浅意了吧?

不仅如此,宝钗、黛玉对宝玉的情感,还有一个宝玉的视角,两个女人来看他,他一定有互动。看到宝钗的反应是: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来,不觉心中大畅,这不过是一种青春荷尓蒙的色的躁动。而于黛玉,宝玉既担心身弱的她遭了暑热,又告诉她自己的痛是装给外人看的,当然这是叫黛玉不要过忧自己。但是,这段对话,他并没有对之前刚走的宝钗说,也就是于宝玉黛玉来说,宝钗还是一个外人。

再次读本回,再次对曹公钦羡不已!



松楠庄主


贾宝玉被打,薛宝钗和林黛玉心情有何不同?。《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贾宝玉被打,事出有因,既因贾语村告密(蒋玉菡),也有贾环的使坏(金钏投井)。因比被贾政暴揍一顿,贾宝玉被揍,引起众人关心,但各人有各人的不同之心,唯独薛宝钗和林黛玉却处于真心(当然也有袭人),因两人都喜欢贾宝玉,只不过喜欢的原因不同罢了,薛宝钗希望贾宝玉维护封建阶级“正统”,而林黛玉却希望一个叛逆的知心,因此薛宝钗送药劝说“改邪归正”,林黛玉哭肿眼流泪为的是个知己知音,(因此获赠两块旧帕)(情中惜因情感妹妹),如果说钗黛为爱同一个人,心情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才是主要原因。


老兵4200


宝玉挨打,宝钗、黛玉都来看他,其心情是不一样的。

一、宝钗看宝玉。

宝钗一带药,二慰问,三要满需求。宝玉的反应是: “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敬,假若我一时竟别有大故,他们还不知何等悲感呢,即使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

宝钗看宝玉的心情是理性化的,是被节制的呈式化体现,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内在感情,特别是宝玉的所言,完全是从自身的角度而言,这个里面没有宝钗,他们是分属两个不同的人。

二、黛玉看宝玉。

黛玉满面泪光,抽抽咽咽的道: “你可都改了吧!”宝玉的反应是,长叹一声道 :“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黛玉看宝玉的感情是强烈的感情化的,体现的是内在性,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内在感情,特别是宝玉的所言,"这些人″之中是含有黛玉的,也就是说宝玉和黛玉是一体的,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另外黛玉出现在宝玉面前也是非常不同的,在宝玉看来,似梦似幻。当确认满面泪光的是黛玉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关心黛玉,甚至不惜为此来撒谎,说自己喊疼是装出来的。而宝钗出现在宝玉面前是一个常态下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宝玉对他们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


文学与教育


薛宝钗岁数大,她考虑的事情多,站的高度不一样!她觉得贾宝玉该打,再不打就学坏了!学习是不好好学习,每天尽学些乱七八糟的!所以薛宝钗多半是劝他挨了打要学乖,学好!林黛玉岁数小,考虑事情比较单纯。她和贾宝玉一起长大,亲同手足,看见宝玉挨打,非常心疼,感同身受,所以很伤心!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也是先从亲情开始的!薛宝钗和贾宝玉没有什么爱情,贾宝玉这种没出息货,也不是薛宝钗要爱的人!


花狸猫mm


假如你因沉迷于电子游戏被老爸打了一顿,宝姐姐“托”着上好的药光明正大走进你的房间,耐心询问你的丫鬟“到底发生了什么?“

听完事情原委之后,又替自己哥哥解释了一番,“大概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

然后开始规劝:你啊你,怎么不听爸爸的话,认真读书,考取功名,为家争光呀!然后开始举例子,排比句,列数字,试图说服你,此刻开始拾其书本,重新做贾政的乖儿子。

同时,宝钗的小迷妹袭人在旁边连连点头,满脸感激。


另一边,你的林妹妹来了。

她偷偷溜进你房间,轻车熟路,怕被其他人看到。瞧你在睡觉,把你轻轻摇醒,只见她哭红了眼睛,你突然有点心疼,这小妞从小和你一起长大,经常跟你一起通宵打游戏。她哭了半天,平时讲话伶牙俐齿的她,这时候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会低声哭,随后吞吞吐吐说了一句话“你以后别这样了吧”

你安慰了她以后,她还激动在手帕写了几首诗给你,字字隐藏着心意,句句饱含泪水。


如此对比,亲疏立见。


若论心情,宝姐姐的心情恐怕是同情、关心,看望亲戚走程序般的慰问,她深明大义,明辨是非,还因这件事得到众人一致认可,而你做错了事,被打事应该的,她帮理不帮亲,你明知道她说的都是对的,也没办法反驳,因为那个时代就是如此。


而林妹妹,她真心事意站在你的角度考虑,希望你开心,却又怕你被骂,她矛盾又痛苦,替你纠结往复,帮你在现实和理想中权衡利弊,找一条折中的路,她希望你坚持自我,因为你们是一类人,可是坚持自我的代价就是不被全家人认可,她不希望你挨打,受皮肉之苦,所以她才左右为难。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你是贾宝玉,你会怎么选择呢?


人类观察员


【知玉斋】宝玉挨打

【知玉斋】宝玉挨打,是宝玉感情的分水岭。所以这一段主要写宝黛钗的反应。首先出现的是薛宝钗,她的送药和关心,在一听到宝玉挨打跟薛蟠有关,她那点情义马上烟消云散了。转而指责贾宝玉行为失检才招致毒打,言外之意是挨打活该呗。

“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薛宝钗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虚伪透顶:“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而当贾宝玉看到林黛玉时,只挂记林黛玉的身体健康的好歹。林黛玉哭的眼睛都肿了,薛宝钗一滴眼泪没掉,如果她真的情难自禁,当着袭人的面掉两滴眼泪算什么,一滴没有,我看一分情都没有。

【知玉斋】宝玉挨打之后,黛玉都是偷偷来看,眼睛都哭肿了,站在怡红院外观察,两腿都站麻了,何等之痴。那些爱薛宝钗的男人脑子被驴踢了吗?

【原文】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

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像,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

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

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

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原文】这里林黛玉还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如何他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一面猜疑,一面抬头再看时,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定睛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呦备镜人都进院去了。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

少顷,只见宝钗薛姨妈等也进入去了。忽见紫鹃从背后走来,说道:“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黛玉道:“你到底要怎么样?只是催,我吃不吃,管你什么相干!”紫鹃笑道:“咳嗽的才好了些,又不吃药了。如今虽然是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该还小心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一句话提醒了黛玉,方觉得有点腿酸,呆了半日,方慢慢的扶着紫鹃,回潇湘馆来。

【知玉斋】宝玉挨打之后,黛玉都是偷偷来看,眼睛都哭肿了,站在怡红院外观察,两腿都站麻了,何等之痴。那些爱薛宝钗的男人脑子被驴踢了吗?





屠尔佳哈


贾宝玉被打以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点:

她们都很关心宝玉,但是薛宝钗是明着的,林黛玉是暗着的

宝玉挨打,已经是下午的时候了,当众人随着贾母过去的时候,薛姨妈和宝钗也在其中,所以宝钗应该是知道的比较早的。

当宝玉被送回了怡红院不久,袭人刚刚为宝玉褪下内衣的时候,宝钗就急急忙忙地“托”着一丸药来了,看来宝钗是回到家以后,就立即找到了这服丸药,赶紧送来好给宝玉疗伤。而且,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托”字,就表明了宝钗对这服丸药的功效,是信心满满的。

宝钗对宝玉的关心,是不怕被别人知道的,所以她并没有什么避讳,而是大大方方地表达了出来。

当然,这其中除了姐弟之情以外,宝钗对宝玉还是有着一些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恋的。当宝钗借机劝诫宝玉的时候,因为话说的急了些,所以有些难以继续下去了,于是少见地露出了小女儿的娇羞之态,这情景让宝玉见了,感到大为受用。

黛玉可能知道的比较晚一些,但即使是知道了,也没有立即就去看望宝玉,而是躲在家里偷偷地哭。所以,当众人都回去以后,黛玉再去看宝玉的时候,两只眼睛就像两只熟透了的桃子一样红了。

也正因为这个,当凤姐来的时候,黛玉是急急忙忙地从后门“逃”走了,因为她不愿意让凤姐取笑自己,正因为心存爱恋,所以才怕人知道,这也看出了黛玉对宝玉的真实的感情。

她们都曾劝诫过宝玉,但薛宝钗是体贴宝玉,林黛玉只是不想让宝玉再挨打

在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曾经问过袭人宝玉挨打的原因,袭人一时说走了嘴,说出了其中可能还有薛蟠的事儿,宝玉怕宝钗听了之后心里不舒服,所以拦住了袭人的话头,宝钗也知道了宝玉的内心的想法,是怕自己听了多心,所以干脆就正大光明地为自己的哥哥辩解了几句,又顺道儿批评了宝玉几句,她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宝玉表示,自己体会到了宝玉的良苦用心。

黛玉来的时候,也曾经劝过宝玉一句,但是,她的目的,仅仅是不愿意让宝玉再挨打了。宝玉在外面交朋友,是不避着黛玉的,所以当黛玉劝他的时候,宝玉是以一句真心话来回答黛玉的:“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这种话,宝玉既不会对袭人讲,更不敢对宝钗讲,只有当他面对的是黛玉的时候,才能够说的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