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山东人不出皇帝,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老兵32380


大家好,我是读书论人生

说起山东,拥有肥沃黄河冲积扇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之一。 远古时期的尧、舜、禹帝,曾于此留下了传颂数千年的民族神话 历史上的山东英才辈出,文武兼备。 儒学巨擘孔子,兵家的孙武,战国名将吴起、孙膑, 名医扁鹊,墨家的创始人墨翟,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 工艺家鲁班,书法家王羲之,经学家郑玄、匡衡, 玄学家王弼,文学家东方朔,唐朝名相房玄龄, 名将秦叔宝,宋朝大词人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名家张养浩,抗倭名将戚继光等等也都是山东人。 为什么山东人没有出现个皇帝呢?

山东历史厚重,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出了不少名臣武将,但确实没出过皇帝。有人把帐记在儒家身上,也不是没有道理,因儒家宣扬的"三纲五常","忠君报国”的思想,自汉武帝起,一直为历代统治者使用。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在未取得政权前,都是反孔的,当完成了改朝换代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又都请回孔学,以"儒"治国。

所以山东人不出皇帝,实乃骨子里那份"愚忠″所累。

山东人性,耿直,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一粒沙,是好听的说法,说不好听的,就是心胸比较小。所以,山东、河北人耿直的同时,又都比较小气。或许也正因为比较小气,山东虽然造反的不少,但没出过一个有雄才大略、气吞山河、扭转乾坤的帝王。


读史论人生


纵观中国历史,山东好像还真没有出过什么像样的皇帝。曾经昙花一现的皇帝有,就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曾自封大齐皇帝,但是没做几年,就被唐朝将领给推翻杀死啦。还有一个,就是南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但是也就做了3年皇帝,就病死啦!

那山东为什么就没有出过像样的皇帝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1、山东是齐鲁大地,乃礼仪之邦,更多的是顺从,斗争意识较小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封国,一个是姜子牙(姜尚)的封国齐国,一个是周公旦的封国鲁国,而鲁国又是孔子的故乡。

所以,山东受孔孟之道的影响,信奉儒家思想,讲究三纲五常,更多的是顺民。反抗斗争意识较小。

2、山东物产丰富,相对富裕,不至于去拼命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处在黄河下游,黄河三角洲区域,平原面积占据山东半岛一半,物产相对丰富。

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虽然会有天灾水患,但还能找到吃的,又受儒家思想影响,只要没被饿死,还不至于去反抗朝廷。

3、山东地势易攻难守,只能占山为王,很难反抗朝廷

因为山东属于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形,除了泰山雄踞中部之外,其它地方都不太高,不像陕西、山西群山环绕。所以山东地势易攻难守,即使水泊梁山,也只能占山为王,很难反攻朝廷。

所以,这样的地势决定了,如果造反,很容易被朝廷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给荡平,不像陕西、山西等地,容易秘密练兵。

结语

虽然,历史上山东出产的皇帝不多,但是却盛产皇后。刘邦的皇后吕雉、汉宣帝皇后许平君、刘备皇后、孙权皇后、西晋皇后与前赵皇后、明宣帝皇后等等,都是山东女子。

历史上没出过皇帝的省份多了,又不止山东一个,您说是吧?


管理故事会


孔老二的奴才文化所误,只想着怎么做好奴才,哪会去想做个天下主人!山东人自己祸害自己不够,还要整个社会蛊惑,可恶!


静里水声1


山东历史厚重,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出了不少名臣武将,但确实没出过皇帝。有人把帐记在儒家身上,也不是没有道理,因儒家宣扬的"三纲五常","终君报国”的思想,自汉武帝起,一直为历代统治者使用。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在未取得政权前,都是反孔的,当完成了改朝换代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又都请回孔学,以"儒"治国。这个怪圈直到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打破。

所以山东人不出皇帝,实乃骨子里那份"愚忠″所累。在近代,北洋军阀吴佩孚是距离皇位最近的山东人。上世纪初,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直系吴佩孚作为后起之秀,一路扶摇直上。此人文武皆修,武的方面在当时的各路诸候中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前期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常胜将军并非浪得虚名,同时代的段祺端,孙传芳,张作霖等风云人物在军事上都不是其对手。文的方面著有《循分新书》《正一道全》《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传世。如果不是第二次直奉大战的关键时刻,绞屎棍冯玉祥反戈,以及对曹锟的那份山东人独有的"愚忠″,他完全有希望在蒋介石之前统一中国,当时连西方列强都看好他,他是首位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死后蒋介石的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我们再看看另一位山东人,即三国时代的政治家诸葛亮。事实上在夷陵之战,刘备病死后,诸葛亮以"相父"的身份,总摄朝政,历史学家们也承认刘备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诸葛亮时代,他如有不臣之心,废掉刘禪自立在当时蜀汉,是可以做到的,但最终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扬青史,成为"终君报国"的楷模。

还有一位大家比较熟悉的山东人,《水浒传》的主人公宋江,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施耐庵笔下的宋江,和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当然是有差距,但接受招安,帮宋廷镇压方腊是一致的。宋江和前任晁盖的不同,和其它众头领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宋江是儒生,而其它人则不是。而另一位读书人吴用则是宋江招安政策坚定支持者。儒家思想正是宋江的悲剧所在。作为儒生的施耐庵和罗贯中在书中并设有回避这一点。

所以儒家文化是山东不出皇帝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其它原由。





老兵32380


山东、河北两地毗邻,两地人的个性也相似,那就是耿直,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一粒砂。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一粒砂,是好听的说法,说不好听的,就是心胸比较小。所以,山东、河北人耿直的同时,又都比较小气。或许也正因为比较小气,山东虽然造反的不少,但没出过一个有雄才大略、气吞山河、扭转乾坤的帝王。另外做生意的千万注意,切忌与山东人过多交易,那种小气和锱铢必较会让人受不了而疯狂,不信你就试试。


日月明1220


古代有个传说,山东出过大孔圣人了,所以,山东出不了皇帝,但,多出管员;皇帝没有姓张的,是因为玉皇大帝姓张;皇帝没有姓王的,是因为兽中之王的老虎额头有个王字,王被老虎占用了;西北为啥出人才少,原因是当年孔子传教到西北地界,路遇地拨鼠我们叫黄鼠向他作揖,孔子心想西北连小动物-黄鼠都这么有礼貌,人就更大用说了,觉得他此次前来是多此一举,所以,半路又回去了,,,,民间传说而已。


guanshanyhhy


我从两方面分析,历史原因是,周朝时,周武王娶羌子牙女儿邑姜为妻,这老丈人有本事,军事才能出众,指挥打仗很卖力,为大周朝立下盖世功劳,武王论功行赏,封子牙于齐地,羌氏感恩呢,教育子孙后代,世世为臣,永不叛周,后来齐地又出了一位孔圣人,继承羌氏的衣钵,把忠君思想上提到新的高度,齐地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得受教化,是以民风纯朴,人无反君之念。地理原因是,山东地名虽带山字,然山少而平原多,土地肥沃,黄河过其境,灌溉得利,农桑收益,又濒海,鱼虾之货,盛而丰足,山东真是个好地方呢!地形无险可居,百姓吃饱不饥,皆都安于现状,不动造反之心,此莫非齐人之福者也欤?陈上述原因,故吾得结论,历史上山东人不出皇帝也!


俞远通


山东的文明史开始的特别的早,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特别发达了,先秦时期隶属于强大的齐国和鲁国,所以又被称为齐鲁大地。所以山东也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浓厚的地区,而且毫不逊色于洛阳西安这些城市,但是山东始终没有像洛阳西安这样成为国都,而且山东人自古以来就没当过皇帝,却频出名将大臣,尤其是宰相,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夏禹分九州时,有一个被分为青州,那就是今天的山东地区。商朝建立之前,商部落的活动中心就在山东的西南部,这里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后来周武王伐纣灭商,灭然后把姜太公封于齐,武王之弟周公封于鲁,可见商朝对山东地区的重视,但是商朝也没把国都定在山东。

山东还出圣人,自上古时代的东夷时期开始山东文化就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可以说是开化最早的地区。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山东体现的最为明显,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今山东。

也正是儒家思想在山东发展壮大,才对山东人形成这么大的影响,礼、义、廉、耻、孝这种观念一直在山东一直从古代延传到现在。所以山东人十分忠厚老实,注重文化和礼仪,因为他们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他们从小就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洗礼,认为皇帝就是皇帝,臣民就是臣民,不可随便篡改和取代。

古代的山东人都认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有伟大高尚的儒家文化的洗礼,他们不认为皇帝有多重要,他们反而认为皇帝都是留给那些不道德的人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的,比如杀死兄弟的李世民,取代主公的赵匡胤这样的无去当的。而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竟然敢把孟子驱逐出孔庙。

试问天底下哪个人干这样做?山东人普遍都有着愚忠的思想,比如说山东临沂的诸葛亮,诸葛亮的智慧大家都知道,没有他刘备如何匡扶汉室,刘备死之前对诸葛亮说,刘禅不能辅佐的话就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却没有那样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都在尽心地辅佐着刘禅。梁山好汉的故事我们已经都耳熟能详了,它就是在山东梁山发生的故事,剧中宋江的忠君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李逵多次劝他造反他宁死也不肯,因为他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虽然他也并不满意当权者们玩弄权利致使百姓生灵涂炭,但也不会造反。

山东不仅文化发展的好,经济也在全国名列前茅,不仅是文明的领路人,还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各种原因让山东人更加勤劳勇敢,肯于吃苦,致力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过多的参与政治。这也是山东自古没能出现皇帝的原因。

我认为山东没有出现过皇帝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大了,他们除非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会想到要造反,但也不会去推翻政权,而且山东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错,得过且过,绝不会和政治问题过不去。


寻你and奔跑


山东自古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名人辈出,有儒家开创者孔子和发扬者么孟子,还有兵家的孙武、孙膑等等,但是山东出的皇帝却很少,这是为何?

历史上山东出现了两位皇帝和一位起义军领袖这两位皇帝分别是海昏侯刘贺与汉哀帝刘欣,起义军领袖则是黄巢。

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公元前92年,刘贺在昌邑出生,就是今天菏泽巨野县,五岁那年继承了昌邑王的爵位。刘贺即位十余日,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六月癸已日,即刘贺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

陶汉哀帝刘欣,汉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刘欣是汉元帝庶孙,在位7年,葬于义陵,谥号孝哀皇帝,葬义陵。

黄巢是唐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出生于山东菏泽冤句县在今天菏泽境内,公元880年,黄巢真带人打进了长安城,并且做了皇帝,国号大齐。

总体而言山东人出现皇帝的数量比较少,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山东属于富裕地区,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来有齐国富裕只说,而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些地方也会出现很多起义的人,相对富裕的地区就是相反的情况,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安身立命,享受小日子,而不会起兵造反,这样一来开国君主就很难出现。

第二、山东没有王朝建都,而中国历代的皇二代、皇三代基本都是宫廷里面出生,他们的出生地也大都在京城,而山东没有朝廷建立过都城,自然就很少有皇二代或者皇三代出生。

第三、山东是孔孟之乡,相应也非常重视教育,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山东的饱学之士比较多,而儒家思想所主张的是忠君爱国,修身齐家治天下。山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也就多忠君爱国的义士,而少了那些挑动天下黄河反的志士。

总体来说,山东皇帝较少有其地理位置的影响,也有其文化的影响。


帝国烽火


乾隆皇帝有句名言,不知出处:穷山恶水出刁民。虽然偏颇,但有一定的道理。朱元璋要不是爹死娘亡,贫穷的下葬双亲的钱都没有。李自成要是还在驿站上班,吃者皇粮。绝望的下岗。都不可能造反起家的。

自古齐鲁多雅士,孔孟之道深入骨髓。千百年来,温良恭俭让早已经是山东人的行为准则。

山东虽然地处黄河下游,历史上经历黄河多次改道,都没有象河南省安徽省那样大量的人口消亡。原因是泰山和沂蒙山对齐鲁大地的庇护和恩泽。物华天宝回馈山东乡亲。

所以汉朝的司马迁当时访客曲阜时感叹齐鲁人的谦和。当南游进入古薛国的地块时,他突然发现民凤的强悍和霸气了。恰恰徐州沛县就是刘邦的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