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我国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意思是书法与绘画,在笔法、技巧、意境等方面有相通之处。

米芾好观赏石,又能书善画,自然将三者融会贯通,揉为一体。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赏石品石,常使他从中获得新的书画创作灵感,写字绘画用笔用色更趋灵巧娴熟,意境更加高远。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同时,他又将书画创作的体悟运用于品石、鉴石中,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赏石“皱、瘦、漏、透”四原则,明确而形象地把握到了观赏石的美感,至今依然是品评传统四大名石的基本标准。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米芾拜石,赏石,为书,为画,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的哲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实虚互补。我国美学理论基本上都发源于儒道二家。儒家务实,实中有虚;道家务虚,虚中有实。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赏石论石,若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在美学上追求“尽善尽美”“文质彬彬”(孔子语),多从造型、质地、硬度、纹理、色泽上进行综合评价。若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则注重美的空灵,从石的怪、异、丑中发现美,寻找其中难得的意象和气韵。

米芾大体属于后者,但在对具体观赏石作品的审视中,又注意把握“虚”与“实”、“具象”与“抽象”的辩论关系。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其二,刚柔相济。“刚”与“柔”,是事物内在品质相互对应的两个方面。“刚”,是坚强;“柔”,是应变,二者相聚于一个“统一体”中相济相容。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骨法用笔”和“气韵生动”是我国书法绘画作品品评六法之二。其中,“骨法用笔”是要求书画作品具有刚健之美、力量之美,这是作者“风骨”和“个性”的表达。

“气韵生动”则要求作品具有生动的气度、韵致,这是作者内心世界中柔性美、韵律美、节奏美的表达。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赏石品石也可借鉴这两种方法。米芾提出的“皱、瘦、透、漏”四原则,既有刚性的一面,又有柔性的一面,而且相容相济,共依共存。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其三,以有限表现无限。观赏石是自然界自然形成的产物,它不需要也不应该有任何人为加工雕琢。赏石者对观赏石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寻找和发现上,表现在对观赏石的鉴赏、题名以及配座、养护上。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观赏石具有天然的不可复制性,任何一块观赏石,都是 “唯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发现本身就是一门创作艺术,从中可以看出收藏者的学养和个性。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一方观赏石,既便是一块较大的供石,其展示的空间和形象也是有限的。而以有限表现无限,全在于发现和运用。运用得好,就能小中见大,蕴含大千世界,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山水观赏石,可于咫尺之间浓缩百里之势;抽象观赏石,可让人遐想无限,从中获取诸多心灵感悟和美的享受。

石不能言,却也能言,言的是天籁之声。读石品石,如观山看云,临海听涛,小巷听雨,其乐无穷。

米芾爱石,皱瘦漏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