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國人李泰國:如果中國喜歡打仗,那就打,英法聯軍奉陪到底

清朝末年,英法俄等八國聯軍陸續侵略中國,我國發生了兩次鴉片戰爭,中國從此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清朝末年,我國與八國聯軍被迫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的談判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進行的,英國談判代表在這次談判中侵略中國的邪惡嘴臉暴漏的淋漓盡致。

1858年,英法聯軍攻打大沽口,大沽炮臺在武器強大的英法聯軍面前失陷,天津被佔領,於是清政府派出桂良、花沙納與英法聯軍進行談判,當時英國派出的談判代表是額爾金,但是額爾金卻並沒有親自出面參加談判,他派出了自己的秘書和翻譯官李泰國、威妥瑪進行談判。

清末英國人李泰國:如果中國喜歡打仗,那就打,英法聯軍奉陪到底

而清政府這邊除了桂良、花沙納,還派出了大臣耆英去幫忙查看當時談判的情形。在去往天津的路上,耆英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認為自己足夠了解洋人,能夠把握住洋人的心理。因為當時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耆英通過與英國人建立“友情”,使得英國人在進入廣州城的事情上得到妥協,而現在耆英認為此方法還適用於英國。但是,很顯然,這只是耆英的一廂情願,因為從一開始額爾金就沒有想過要見清政府代表。而英方派出的代表李泰國態度非常強硬。但是當時的桂良、花沙納對於李泰國還是寄予很大的期望的,因為他們覺得李泰國已經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而且李泰國在上海海關任職很多年,對於清政府的忠誠度還是很高的。

1858年6月6日,李泰國和桂良與花沙納見面了,雙方都寒暄了幾句,氣氛看起來相當融洽,但是當雙方進入正式談判之後,桂良與花沙納發現事情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李泰國提出,在額爾金當時給文華殿大學士裕誠的信函中所提出的相關談判要求中,外國公使進駐背景這條是堅決不能讓步的,李泰國的解釋是,派公使進駐北京的目的是防止未來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但是桂良、花沙納的談判助手卞寶書當時知道皇帝是絕對不會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的,這是對清政府的公然挑釁和無視。面對李泰國的強硬態度,桂良、花沙納這才意識到,雖然李泰國曾經為清政府工作,但是他是個地道的英國人,而且如今是額爾金派駐的談判代表,又怎麼能指望李泰國在談判桌上幫清政府說話呢。眼看談判無果,桂良、花沙納這邊也向英方展現出強硬的態度,表示如果英國一意孤行要派駐公使入駐北京,那隻能戰場上見了。

清末英國人李泰國:如果中國喜歡打仗,那就打,英法聯軍奉陪到底

沒想到李泰國說,英法聯軍已經在兩天前把南方的軍隊陸續運往天津,英國已經做好了繼續作戰的準備。眼看談判無果,卞寶書便改變態度,請求李泰國,希望他能勸說額爾金,改變派駐公使駐京的要求。

隨後,李泰國將英國提出的全部談判要求都展示給了清政府談判代表,第一條便是派駐公使入京。第二是賠償大量的費用,這其中還包括英國人之前在廣東的所有損失。第三是要求清政府開放長江口岸。第四是英國公民可以憑藉護照在中國全國各地隨便遊覽。第五則是要支持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第六是重新制定稅率。第七清政府必須派兵幫助英國治理海盜。第八則是英國呈給清政府的公文都用英文撰寫。最後,李泰國明確指出,第一條必須答應,否則其他條款免談。

李泰國覺得,英國的這些條款並不是覬覦中國的領土,只是面對現在的中國,想要謀得發展,必須要和西方國家搞好關係,而與英國成為合作伙伴,未來也就不怕別的國家來侵犯。但是卞寶書其實知道,第一條皇帝肯定是萬萬都不會答應的,即使冒著繼續開展的奉獻,也不會允許公使進駐京城。

清末英國人李泰國:如果中國喜歡打仗,那就打,英法聯軍奉陪到底

桂良和花沙納知道第一條咸豐帝是堅決不會答應的,因此也就在談判中一直都沒有鬆口,談判就此失敗。因為清政府拒絕英國的談判要求,英法聯軍便發起了對大清王朝的進攻,1860年,英法聯軍的炮火攻擊北京城,並在北京城內燒殺搶掠,而圓明園也是在這次進攻中被徹底摧毀,清政府也徹底坍塌,淪為了英法聯軍的傀儡政府,隨後,便籤訂了歷史上著名的《北京條約》,至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