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這些“新聞”都是真的嗎?

疫情之下

各種“新聞”層出窮

這些新聞到底“是真是假”


1.從患者逛過的商場回來,算不算密切接觸者,我們怎麼判斷?


我認為應該看是多遠距離算近距離地密切接觸;二是沒有做有效防護,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人多的地方是防護重點。

工作的單位和商場設消毒通道能不能阻斷病毒傳播?

一些單位、商場甚至交通要道都佈置消毒通道,人員經過時會對全身噴消毒劑或做消毒處理後再放行。這種措施是不是多餘的,能不能起到切斷傳播途徑的作用。問了些醫院的朋友,給的答案是不能!

關於疫情,這些“新聞”都是真的嗎?


2.“口罩14天隔離法”有效嗎?


網上流傳準備15個口罩輪流用,一天一個,第一個口罩用完後第二天開始“隔離”,等它“解除隔離”後,到第16天可以再開始啟用第一個。

怎麼感覺此法不科學,戴過的口罩上會吸附空氣中的汙染物,其過濾效能也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是否可以重複使用,主要取決於使用次數和時間,以及去過哪裡。如果戴口罩去過醫療機構,近距離接觸過有發熱咳嗽症狀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居家醫學觀察者、疑似或確診病例;口罩被血液、鼻涕等汙染,或變髒、有異味;口罩出現破損或變形都不可以再重複利用。


3.不戴口罩駕車被扣6分?


近日,一張“道路交通違法告知短信”的截圖在網上流傳,其內容顯示:山東某小型汽車被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了“未戴口罩”的違法行並被扣6分。

經相關部門確認,這是一則虛假信息。

關於疫情,這些“新聞”都是真的嗎?


4. 天氣回暖後,從南方迴歸北方的鳥會帶回病毒感染人類嗎?

冠狀病毒是一類主要引起呼吸道、腸道疾病的病原體。除了可感染人類,還可感染豬、牛、貓、犬、駱駝、蝙蝠、老鼠、刺蝟等多種哺乳動物以及多種鳥類。

鳥類作為宿主之一,會感染SARS病毒或MERS病毒已被證實,但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跟SARS屬於一個族,如果人接觸或食用攜帶病毒鳥類,會被感染並引起症狀。我認為只要我們做好基礎防護,愛護動物,杜絕吃野生動物,疫情不會因為鳥類到來而加重。


5.穿防靜電服能隔絕新冠肺炎病毒嗎?


防靜電服的主要功能是不讓服裝上的靜電積聚,其材質與用於隔離新冠病毒的醫用防護服材質完全不同。醫用防護服的材質主要為紡粘、熔噴、水刺非織造布,孔徑很小,無論是細菌、病毒,還是水、血液、酒精等液體都難以穿透。而防靜電服的孔徑很大,在防護新冠病毒方面與普通外套沒有區別。

關於疫情,這些“新聞”都是真的嗎?


6.下雪吸附病毒對緩解疫情有幫助嗎?


新型冠狀病毒是通過飛沫、接觸等近距離傳播,所以對於下雪能“吸附病毒”等說法,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教授表示,這些都是誤解。建議大家堅持採取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科學的自身防護方法,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