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是金庸其他小說裡武功最強盛的了,為什麼還被天龍寺本因說是武學末世?

浙江省江山市蜂農


末世才出英豪啊!

掃地僧、逍遙三老、蕭遠山、慕容博都已經不算活人了。

段譽、虛竹和鳩摩智、遊坦之都是在說“武學末世”之後練出絕世武功的。

當時江湖最強的蕭峰算是鶴立雞群,沒有聚賢莊和少林寺之役,沒有人知道他的戰力有這麼高,普遍認為他可能和他師傅玄苦、前任丐幫幫主汪劍通、少林方丈玄慈差不多。

慕容復當時也是江湖神級人物,大部分人只聽說過他的名頭,沒人知道他武功多高。

段延慶、五本枯榮、丁春秋、卓不凡等等跟當時的慕容複比也沒強多少。段延慶對被段譽吸過的基本沒內力的慕容復也沒強多少。

總而言之,當時是公認的武學末世沒差~就算後來段譽虛竹練出來,也並沒有比段思平、慕容龍城強。。。喬峰玄慈也未必強於趙匡胤和玄澄。

但武學末世一般是武學高峰的前奏。


站烽


武學末世?


在小說裡面,枯榮大師就認為武學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經過一番推理分析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榮枯大師:所擅長的一陽指無人能及,是江湖一頂一的高手。但他自己都承認祖先的六脈神劍是自己達不到的,自己更笨不值一提。

慕容博:也算是決定高手,但也無法和自己的祖先相比。

少林寺:自祖師達摩,後面再無人能夠超越。關健天下武術出少林。

這麼看武學的確是有些沒落了。

六脈神劍也只有段譽練出一定的威力,斗轉星移也無人練到最高境界,逍遙派更是沒落。

頂級高手只有掃地僧一人。


第一就是武學統領其餘小說:天龍八部是北宋年間,比如段氏一陽指在天龍里算中上武功,上面還有六脈神劍,但是在射鵰神鵰裡就算頂級武功了,而後世的武功,降龍十八掌是蕭峰改進的,笑傲中的吸星大法也源自化功大法,而再往後很多神功都以失傳。


第二就是出場人物實力:主角三人:虛竹(二百年逍遙派功力加絕學)、段譽(各種吸包括全盛時期鳩摩智的內力,六脈神劍,北冥神功,萬毒不侵)、蕭峰(改進降龍十八掌、天生神力練武奇才),此外逍遙三老、慕容博蕭遠山、還有變態的掃地僧等等,段正明那種水平還不如段延慶,段延慶見了蕭峰就嚇得連大仇都不報了,剛才舉的人物都在蕭峰水平或更高,而神鵰俠侶中的五絕南帝只相當於段正明水平。


第三是門派:少林寺是金書出場最多,綜合實力也是最強的門派(畢竟金庸自己說他信佛),而天龍可說是少林寺巔峰時期了掃地僧、玄澄,玄慈方丈等。此外丐幫,逍遙派等出場也是令人印象深刻。後世(其他書)的門派又有幾個超過這些的?


武林小說一般的創作都會結合當時的歷史發展和時代背景作為主要的創作根源,《天龍八部》的故事發生在北宋時期。而真實的歷史中俠客比較多的年代一般都是在漢朝時期,所以按照歷史的發展趨勢來看,到了《天龍八部》的時代,武學也會漸漸走向衰敗,這也是歷史發展不能避免的一種規律。

回答的不好請見諒,感謝大家瀏覽。


博而化易


除去《越女劍》不談,《天龍八部》是金庸筆下小說當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小說了,按照金庸筆下的趨勢來看,金庸武林的武學是隨著年代離現代最近越近,武學越衰弱,大概是為了和現代社會接軌吧。《天龍八部》時間,一眾英雄豪傑基本上不用兵器,靠著內力外放,就可以打得如火如荼,而越隨著時間推移,俠客們越依仗神兵利器了,內力也越來越弱了,打出的傷害也越來越低了。

《越女劍》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事情,而《天龍八部》已經到了北宋年間,中間跨越了一千多年。這一千年間的武學是什麼樣的呢?《越女劍》時期,阿青一人一劍獨破兩千甲,而且都只打落了兵器,兵器落地聲連成了一片。哪怕是在《天龍八部》時期,段譽和虛竹面對軍隊都只能夠靠著靈活的走位去躲避,沒有辦法正面作戰,阿青的武學水準絕對是要高於天龍時期的高手的。

而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任俠文化也正在發展。而到了漢朝時期,我們從漢末三國混戰的武將也可以看出拿些高手的存在,到了唐朝時期,也有與二世祖慧可一起參悟《易筋經》的李靖。而大概在這個時期,還有創造出《天龍八部》當中各種絕世秘籍的段思平,逍遙子,慕容龍城等等高手的存在。

反觀《天龍八部》時期,六脈神劍除了開掛的段譽,其他人都練不成,一陽指無人練到一品;慕容家的參合指和斗轉星移也沒人能夠練至巔峰;逍遙派更是沒落成那樣了。絕頂高手只剩下了一個掃地僧,或許是末法時代裡只剩的高手了。

《天龍八部》在後世看來是巔峰,而在前朝看來,就是末世了。


悠然布衣


金庸作品經過幾次的修訂,加大各作品之間的關聯,形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的武俠世界。在這個系統的世界裡,擁有較為清晰的時間線,從總體的發展趨勢來說,以中土武林為代表的武學一道,時間越往後推移,越呈現出退化的現象。不過,雖然《天龍八部》中的許多武學在後來湮沒和失傳了,但由本因的一句話,就將“天龍時期”定論為武學的末世是不嚴謹的。




本因一話另有含義,不能以此概論整個“天龍時期”的武林

鳩摩智大鬧天龍寺一戰,是《天龍八部》中的經典戰役之一。天龍寺諸僧為了維護段氏武學的聲譽,臨時抱佛腳,由枯榮大師加天龍五本,集六人之力各練一路劍氣,合練祖傳絕學“六脈神劍”。他們為何要合六人之力去合練這門絕學,原因便是天龍寺方丈本因的那句話,沒人能匯聚到渾厚的內力去修煉這門絕學。

本因道:“依這六脈神劍的本意,該是一人同使六脈劍氣,但當此末世,武學衰微,已無人能修聚到如此強勁渾厚的內力,咱們只好六人分使六脈劍氣。”《天龍八部•第十章》

不過本因的這句話,卻被很多人解讀為“天龍時期”便是武學末世的一個鐵證,甚至將這句話改為枯榮大師所講,以枯榮大師的身份作為權威,來印證這個論斷。這顯然是過度的解讀了。羽菱君個人認為,本因大師作為天龍寺的方丈,他的這句話,實際上只是在反省他們自己的武學修為不足。


大理段氏,能有機會修煉到“六脈神劍”這門絕學的,必須是已經出家的段氏子弟,像段譽那種俗家弟子,假如沒有鳩摩智這一鬧,他斷不可能有機會在他那個年紀練到“六脈神劍”。但這實際上也束縛了這門絕學的傳承,因而從他們開創出這門絕學的先祖之後,到以枯榮和五本為代表的這一代,歷代子孫都沒能練成這門武功。而從修練“六脈神劍”的前提條件,需要極深厚的內力一節來看,大理段氏顯然是缺乏了一門,能夠讓他們練出深厚內力的內功心法。

但本因的這句話,定然不是將他們練不全“六脈神劍”的原因,歸咎於他們的先祖沒有給他們留下一門精深的內功心法,讓他們得以練成渾厚強勁的內功。他的這句話其實是在感嘆他們的武學修為跟祖先相比,根本就是難以望項,是愧對了先祖,大理武學一道,在他們的手中就等於是“末世”,這是他們自責和反省的一個表現。也是為了維護先祖聲譽,因此他們才決定合六人之力,各分練一脈劍氣,合成“六脈神劍”,以此顯示出他們祖傳這門絕學的威力,是名不虛傳的。

而且,大理段氏沒有高深的內功心法,並不代表著當時的中土武林,甚至是西域武林都沒有。之前的故事情節我們都知道,段譽誤入“琅嬛福地”,得到了李秋水留下的秘笈,練成了“北冥神功”,憑藉它吸人內力,以此匯聚到震古爍今的內力,進而就練成了“六脈神劍”。


所以說,當世之中,還是有人能夠匯聚到渾厚強勁的內力的,不止是段譽,後來的虛竹,還有隱身在少林藏經閣的掃地僧,他們都是內功極其深厚之人。本因認為大理武學在他們手裡是末世,但當時的中土武林卻是百花齊放的一個武學盛世。把本因的話,以偏概全來論述當時整個“天龍時期”的武學一道,是武學末世,是一個不嚴謹的說法。

有了後世武學的這個成就,“天龍時期”屬於武學末世的論斷已不成立

一般我們論斷武學的末世,就意味著這個末世之後的武學成就,就是一定比不上末世之前的,但假如在某些領域還存在著對過去的超越,那很顯然這個論斷,也必然就不成立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天龍時期”之後的“射鵰三部曲時代”,在武學成就中就真的是比不上“天龍時期”嗎?羽菱君個人認為,事實上並非如此。

不錯,“天龍時期”之後,特別是中土武林的武學一道,的確是經歷了一個斷崖式的下滑。到了“射鵰時期”,以第一次華山論劍的背景來看,當時的武學較之《天龍》,的確沉寂不少,主要表現為頂級高手的數量和質量都不高。天下第一的王重陽若是在“天龍時期”,就是二流水平。

但是以“華山論劍”為契機,在《九陰真經》的推動下,中土武林的武學全面出現了復興,後來華山二論和三論高手的水平,明顯就比一論要高的多。而且即使是一論之時或者之前,中土武林隱藏的高手,其水平也未必低於“天龍時期”。比如創出《九陰真經》的黃裳,“無劍之境”堪比“六脈神劍”的獨孤求敗,還有創出《九陽真經》的斗酒神僧。


特別是斗酒神僧,他的《九陽真經》,攻克了中原武學上歷來的一個難題。那就是他創出的內功心法,實現了內力能夠自生不息,而且修煉出來的內力,其功能易筋洗髓、諸毒不侵、金剛護體、反彈攻擊,其屬性陰陽互濟,更是代表著武學的最高境界。這樣的成就,較之“天龍時期”的任何一門內功心法,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九陽真經》的易練,就非需勘破“人相我相”才能練成的《易筋經》可比。又比如修煉《九陽》短時間內自主成就深厚的內力,也不是靠吸取別人辛苦練來的內力為己用,另闢蹊徑的《北冥神功》可比的。所謂“天下諸般內功,皆不逾九陽神功之藩籬”,所言即此。

而《九陽真經》所自帶的武學體系,練之能貫通武理,天下任何武功在修煉者面前,皆無奧妙可言,其功法、套路及破綻,在修煉者眼中都是一清二楚,任何武學隨即可附拾而用,而且威力更勝原版。《小無相功》雖然練成也能複製和催動天下任何外功,但卻還需熟知別人的武學招數套路才行,尚且還需修煉一番,並不能隨拾即用。功法高低,顯而易見。


《九陽真經》的現世,是中原武學質的一次飛躍,將武學一道帶到了最高的境界。而由這部經典所造就的張三丰及張無忌,他們的武學成就,放在“天龍時期”,也絕對是頂級水平的行列,金庸先生更是將張三丰直接定義為比肩東傳少林一派武學的達摩祖師。從這一點來說,有了《九陽真經》如此超越前世的武學成就,“天龍時期”武學末世的論斷已是不復存在了。

只可惜《九陽真經》的出現,也是中原武學的最後一次飛躍。由於《九陽》是在《九陰真經》的基礎上和未竟之處添磚加瓦,徹底攻破了內功修煉的最後難題,它所代表的已是武學的最高境界。這是中原武學的巔峰,所謂物極必反,在此之後,武學一道就內功心法,已再無上進的空間可言,隨著這門絕學的失傳,後繼的武學就必然而然的再次衰落。因此,假如要論一個武學末世,說“倚天時期”倒是適合得多。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總體來說,《天龍八部》一開始確實是武學末世,並不是金庸武俠小說最強盛的時代。具體有三個細節,也就是三家武功,恰恰都能證明這個觀點。

首先,慕容家族的斗轉星移。斗轉星移是慕容龍城所創,當年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可是到了慕容博的手中還能勉強保住祖宗聲望,但是到了慕容復的手裡,明顯一代不如一代了。

其次,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從祖先段思平創出以後,被慕容博譽為天下第一,可是這麼多年再無人能夠練成,直到大輪明王鳩摩智挑戰天龍寺,才勉強湊合成六脈神劍劍陣,要不是段譽後來練成此功,這一套武功和失傳沒有分別。難怪本因當時會痛心疾首,這不是武學末世,又是什麼?

第三,少林派的《易筋經》。想當年達摩老祖創出了這一部和大理段氏六脈神劍同樣神奇的無上絕學,其功用是何等神奇,誰料到了《天龍八部》裡面,居然常年被束之高閣,不被重視,自玄慈以下無人主動研習。

直到遊坦之在機緣巧合之下,練成此功,並且憑藉《易筋經》,在少室山挑戰少林派,玄慈根本不能敵,真的是莫大的諷刺!

綜上,所以《天龍八部》時代是武學末世的說法,完全立得住,只不過是段譽、虛竹、遊坦之等後起之秀崛起,才讓這個情況有很大改觀而已。





孫少俠品金庸


首先第一點,金庸小說裡,除了《俠客行》中可以修仙的石破天之外,最強的武學高手不是在天龍時代中的任何人,而應該是《越女劍》中的少女阿青。一縷青衣、一根翠竹,可以敵三千鐵甲,這樣的武學修為和戰鬥力,是天龍中包括慕容家庭、蕭峰父子、掃地僧、逍遙派在內的任何高手都難以望其項背的。

其次,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在武學修為上,有一個很明顯的規律就是年代越久武功越高。春秋戰國時期的阿青可以一人單挑一支裝甲部隊;而北宋天龍時期的六脈神劍、北冥神功,到了南宋的射鵰和神鵰時代,就已經徹底失傳了;元末倚天時代中的武學泰斗張三丰到了老年還是自認功力不敵大俠郭靖,一個梅超風級別的周芷若就可以在各大門派中大殺四方;而到了明朝的笑傲時代,論博大精深遠比不上九陽神功的辟邪劍法,居然成了江湖絕學,吸星大法不過是北冥神功的一點皮毛,練得不得其法的任我行卻是江湖一等一的高手;到了明末清初的碧血劍和鹿鼎記時代中更是不用說了,袁承志、九難這些絕頂高手,連幾十個宮遷侍衛都打不過。

還有一點就是,天龍寺的高手是處於自己的立場考慮,感覺自己的武功比不上會六脈神仙的那些列祖列宗,所以才這麼說。但當時少林寺、逍遙派、丐幫等門派中都有出類拔萃的高手存在。而天龍寺的第一高手,也無非就是一個段延慶級別,你天龍寺現在的武學比不過那些本門前輩,可不代表別的門派也不行。所以本因的話說自己門派是可以的,來形容整個江湖夠不夠客觀了。

綜上所述,天龍時代在整個金庸的武俠時空中,是武功極為強盛的一個時代。縱然整體來說,武功是一代不如一代,但本因的說法,雖然在整體上符合金庸的武學邏輯,但也不夠全面和客觀,因為你天龍寺這一代沒有絕頂高手,不代表別的門派沒有;你天龍不行,不代表少林寺、逍遙派不行。


曉楓的電影世界


本因口中的武學末世,應該指開宗立派的絕頂高手沒有了,也沒有內力修為頂級的高手。往前遠一點,有段思平、慕容龍城等人,近一點有逍遙子。當世有掃地僧,只不過本因不知道他的存在。再者,本因自身修為不高,幾個師兄弟伯仲之間,枯榮的枯禪功未大成,天龍寺的和尚不搞對外學術交流,難免有坐井觀天的想法。天龍絕對是武學盛世,因為最高深的武學都有人會使,且段譽虛竹因緣際會下積累的內力達到了“震古爍今”的地步。


流星2635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應該叫諸神黃昏。何為末世,意思就是最後一代強者。看上去也確實如此。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再也沒有天龍八部這樣強的時代了。


從這個角度看,天龍世界應該是拽住了武功巔峰時代的尾巴,自天龍八部起,各種武林秘籍逐漸失傳。比如六脈神劍,凌波微步,小無相功等等,甚至降龍十八掌後面的也不如喬峰甚多。


而且,本來金庸武俠裡就有這樣一個過程,武功逐漸衰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聚集不到強勁渾厚的內力,這裡這個說法也是可以考證的,這個是說天地間能吸收為所用的靈氣,姑且這麼說吧,在變得稀薄。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這種說法,或者說是這種討論,說是古代人要比現在人身體健壯些,或是說力氣更大些。我們看古代的名將武器,動不動就是百八十斤,更有甚者,大幾百斤。青龍偃月刀41千克,李元霸那個錘子甚至傳說一千多斤,雖說古代斤數算法和現在多有不同,但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說法而已,科學還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就金庸武俠來說,如果說天龍時期是末世,那大概就是鼎盛巔峰最後的尾巴,這種概念吧。


當地一個比較有文化的人


《天龍八部》是金庸一本武學璀璨,武力值極高的小說,後來拍成了電視劇,讓眾多小夥伴欲罷不能。

金庸小說的套路就是年代越近,武力值越低,所以《天龍八部》時代應該算是總體武力值最高的時代了,這個時代,各種武功絕學層出不窮,高手如雲,可是就這樣一個時代,卻被枯榮大師說成是武學末世,(提問者說是本因說的,應該是有誤吧)其實瞭解一下之前都有什麼樣的存在,也就知道,枯榮大師說的是事實了。

我們來看一下在《天龍八部》時代之前,武林中是怎樣的一番盛世,首先就是段家的先祖段思平,他能夠傳出一陽指和六脈神劍,而且建立大理國,這需要怎樣的一種天資才能做到如此的地步,要知道六脈神劍的起點非常好,需要極其深厚的內力才可以,段譽要不是靠北冥神功吸收了眾多高手的內力,也不可能練成六脈神劍,這足以說明段思平的驚人天資。

說到自創功法,就不得不提到慕容龍城,此人是慕容氏的一位先輩,為了光復大燕,在江湖上拉攏強者,後創出了斗轉星移的高超武學,一時間成了江湖上的絕頂高手,可是後來趙匡胤建立大宋,慕容龍城鬱鬱而終,從這裡能看出來,慕容龍城是驚才豔豔的絕頂高手,那建立大宋的趙匡胤也肯定是一個不下於慕容龍城的絕世高手。

還有九十多歲的逍遙三老,以及他們的師尊,少林的掃地僧,還有那在長白山留下一本殘破的劍譜,就可以讓卓不凡練出劍氣的人是誰,這所有的一切都證明,在《天龍八部》之前,有一個武林的盛世,這些人在有生之年可以創出蓋世絕學,足可以說明那個時代的武林是多麼的輝煌。

而枯榮大師說出至此武學末世,說明他多少是知道一些過去的前輩們的強大實力的,所以枯榮大師說的也一點沒錯。

不過再強的實力,最終都是黃土一捧,人終究是無法與天地抗衡的,從古至今,消失的只是武林絕學而已,江湖卻一直都在。


查理舒服斯基


本因說的話基本合乎事實。六脈神劍就在天龍寺裡面,可是當時大理段氏家族卻無人能練成,而先人定有練成此功者,並且能收放自如。由此可知,“天龍八部”時代,大理段氏家族的武學正處末世,乃歷代以來武學最衰微的時代。

在“天龍八部”時代之前,曾出現過弱冠之年就能以“斗轉星移”絕技縱橫江湖且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慕容龍城、平生求一敗而不得的劍魔獨孤求敗、創出“六脈神劍”的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逍遙派創派祖師逍遙子,以及一些不知名武林高手。

然而,到了“天龍八部”時代前期,“斗轉星移”已失去統治力、獨孤求敗的武功銷聲匿跡、六脈神劍無人能練成、逍遙派武學鼎盛不再。前人的武學境界,後人實在難望項背。

所以,“天龍八部”時代雖然是金庸小說裡面武學最為強盛的時代,但跟此前的時代相比,的確處於武學末世。至於掃地僧、虛竹和段譽達到的武學境界,可以說是武學衰微途中的一次迴光返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