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关乎着我们每个员工的利益。

一旦企业经营不善,那员工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失。

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温水煮青蛙,受伤的只是自己


在这,我主要讨论,企业对待员工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讲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我们把青蛙一下子就放到热水里,青蛙肯定会本能的跳出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把它放在常温水中,通过慢慢加热,那青蛙的反应就出乎意料了,它在慢慢的适应,慢慢的习惯这样的环境,从而失去了戒备心,它们看似本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灭亡。

企业的颓势,让它不得不开源节流,最终都会拿员工来做文章。这时我们的员工就像这青蛙一样,被这样的企业一次次的挑战着底线,最终意志消沉而去。

作为一名过来人,我将带你见识见识这样的企业,是如何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



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裁员,也是有先兆的


前兆

企业的效益一旦不好,紧接着就会出现一波裁员的节奏,这时候大家就要留意了,能被裁的话,那挺好的;不能被裁,那就要做好准备了。

不过能否裁你,关键不是你说了算,而是公司或者领导说了算

正常情况下都会裁那些进企业时间短的,工龄短的人,毕竟裁他们的成本低。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找你们领导帮忙,适当的给点好处,说说好话,裁你也是有机会的。

在这科普一下,企业裁员是有补贴的,补贴按近一年的平均月工资算。前提签订正式合同后,不满半年,按半个月的平均工资算;满半年不足一年,按1个月平均工资算;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平均工资算。所以说企业要裁人,千万不要主动离职,否则你这几年的补贴就浪费了。

当然留下来的也不要庆幸,毕竟一个企业的颓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改变很难。

裁人不容易治标,更不容易不治本。如不能更好解决这类危机,那必将对员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温水煮青蛙的4个流程,让员工主动离职


温水煮青蛙阶段

降薪

工龄短的,几乎都已经被裁掉了,留下的大部分都是工龄长的,要裁这样的人成本很高,企业是绝对舍不得掏老本的,但也总不能这样把人养着啊?

既然不能裁,那就降薪。毕竟人一旦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工作,他的内心就会依赖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工作;适当的降点薪资,你还是能接受的。

在这科普一下,企业私自给员工降工资是违法的。要降工资,必须要企业与员工协商一致,得到员工的同意,方可降工资。所以说,企业要降工资,只能少降一点,降多了员工绝不会同意的。

但别以为这样就结束了,这只是刚开始,并且它会让你适应一段时间,这可能就是半年或者一年。

考核

已经降了工资,再降工资,员工的情绪波动肯定很大,但员工又不愿意辞职,那就来个考核,这个考核跟生产挂钩,每个月完成生产任务,就有奖励;完成不了生产任务,就有考核。

效益不好,生产肯定不饱和,难得饱和一次来个奖励,但大多时候都是被考核的,就这样员工每个月又少了几百,但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接受的,毕竟扣的钱也不是太多,企业也确实有困难,既然留下,他们也是要适应这样的环境。

双休

考核过后,如若留下的员工还多的话,那企业就要实行双休政策了。企业一旦从单休改成双休,那对员工的工资影响可大了

,可以说一下子就少了近千的工资,这换作谁,谁都会心里不甘,毕竟这么多年的青春都在这个企业了。

这时企业的意图现在就更明显了,就是想你主动离职,但企业又不担心所有的人都会辞职,总有一部分人还是愿意留在这的,那些人的底线在一次次的降低,却一次次的适应

经过双休这一关,留下的基本上就是不想走的,但还很多,要想达到企业的理想状态,手段还需要加强一些。

轮休

这时候轮休就出现了,让一部分员工上一个月,再放一个月的假。这样如果你找工作的话,那么必然不会再回来上班,就只能离职了;如果你不找工作的话,那只能做副业了,但并不是每个副业收入都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最终你都会选择辞职的。

在这科普一下,企业给员工安排放假,是要支付一定的工资的,正常情况下,放你一个月的假,那么员工的工资就是当地的最基础的工资标准。

这时企业的真面目彻底暴露出来了,企业就是要让你主动离职,你不主动离职的话,那就这样耗着,耗到你主动离职为止,员工总这么耗着也不是个办法,毕竟都有家庭,都要生活,耗不起。


当下每一家企业都有一套自己制订的薪酬模式,但是薪酬方案是否有效,能否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当前,企业人力成本不断攀高而利润持续下降,其实跟薪酬模式设计不当、不给力有很大的关系。

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人性是趋利的,没有不愿意干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励不到位!

解决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级的薪酬考核体系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考核指标,比如访问量,跟踪量,考核分值等,设置小额奖励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40万每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比如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偏中间值。

3)入职一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比如说可以设置50万元每月,主要关注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制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一年平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级为高级业务员,薪酬可增加20%-30%,设置高值奖励制度

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二、建立业务经理晋升机制和年终奖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员可以升级为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则对其下属采用不同的业绩平衡点,等级薪酬也将进一步提高

1)业务经理:年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的业务员,均有机会成为业务经理

2)高级业务经理:一年团队人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不包含本人业绩,第二年晋升为高级经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注释: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础上的,年终奖时可以额外奖励优秀的员工。每年的奖励分三年发放到位,如果员工离职,则不再发放奖金

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三、建立更高级的的合伙人制度

比如说,高级业务员,业务经理都可以有机会成为内部合伙人,一起分享企业利润红利

个人建议: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伙人模式,再做股权激励最好。合伙人就是员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拥有公司股份,并且合伙人也不享受剩余价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余价值。我们只需要匹配好企业的分配率、员工的回报率就好了,说现实的一点,只要比员工把钱放在银行的利润高,那就可以。

合伙人模式分两种

1.公司合伙人:作为合伙人分享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

2.项目合伙人:只参与具体的项目的利润分成与责任承担

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四、建立股份制与期权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经理培养年业绩达500万以上的的业务员超过10人的,就可以成为企业股东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给员工做了3-5年的合伙人以后,根据其贡献,制定不同的合伙机制,可参考以下两种

1.契约:测算公司的股本,签订股权代持合同,让那个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股东之一

2.期权激励: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让优秀的员工不断增加公司股份

总结:现在很多企业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励政策,所以,没有让公司二婚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所以就导致很多优秀的员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使用多元激励模式,达到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业绩的能力。

温水煮青蛙,一次次挑战员工的底线,业务员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五、PPV量化加薪方案

对于一些刚入职的业务员来说,前三个月比较难,因为业务不熟悉,销售技巧也不熟,所以就很难赚到钱,压力也比较大。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开单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一些运气不好的业务员,很难挺过这三个月。但是,如果延长考核周期,企业又容易赔钱。所以,必须要哟花薪酬模式,让员工在开单钱,可以通过承担其他工作来赚一些钱。

而所谓的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就是指将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项目,工作结果等以一种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形成一种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机制,

PPV模式让那个业务员可以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做更多的事情,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比如:

1)跟单业务员,跟踪生产流程,完成交货,跟单产值工资

2)市场调查员,调研市场,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

3)信息统计员,协助统计和分析市场调研的数据

4)客服,对客户进行回访,收集客户反馈

5)分析员,收集外部与内部产品信息,并提供数据分析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6)公司里面的行政,后期,美工等工作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担任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