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必勝!必須勝!” ——對話市三院一線醫護人員

蕪湖市第三人民醫院(市二院一體化管理醫院)作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我市定點收治醫院,很多新冠肺炎患者都在該院接受治療。2月17日,記者對話了市三院病區主任陳禮運、護士長吳信平,聆聽他們講述抗擊病毒最前沿的故事。兩位白衣戰士均表示:希望早日取得“蕪湖戰場”的全面勝利;如果有可能,我們可以去支援武漢,幫助奮戰在那裡的同事同行們!

為便於工作和管理,市三院醫護人員集中在離醫院不遠的一家快捷賓館居住。2月17日是週一,陳禮運直到接到一個同學發來的“新的一週工作順利”的微信,才記得當天是周幾。從1月22日起,他投身這場戰役,再也沒有休息過。

“此戰必勝!必須勝!” ——對話市三院一線醫護人員


圖為陳禮運在給病人採集咽拭子。

陳禮運是我市新冠肺炎診療專家組成員、市三院專家組副組長。具有32年傳染病診療經驗的他, “接到任務後,深感責任重大、壓力重大,但也責無旁貸。”陳禮運說,作為醫務工作者,面對這次罕見疫情,面對全市上下的託付,“我們只有使盡渾身解數,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從第一例確診患者出現,到後期接二連三收治患者;從第一例治癒患者出院,到目前已有7名患者從市三院出院,陳禮運的內心可謂跌宕起伏。按照國家頒佈的新冠肺炎治療方案要求,陳禮運和同事們每天對所有患者病情一一歸納分析,詳細梳理每個人的健康、飲食、睡眠、體力等狀況,特別是關注患者的精神動態,再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對症治療。

對於臨床醫生而言,在診療新冠肺炎的同時,必須統籌考慮患者的基礎性疾病,關注患者身體、情緒發生的任何一點細微變動,以做到“早發現、早應對”,不斷優化診療方案,確保效果更佳。這既考驗醫護人員的細心,也要求他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從1月22日至今,陳禮運一邊惡補新冠肺炎病情的各方面知識,一邊堅持每天查房,堅持和每位患者親切交流,不斷摸索和總結治療經驗。就連患者每天吃什麼、吃多少,他也親自過問,嚴格把關。一切工作朝著治癒的總目標,積極穩妥推進。

“此戰必勝!必須勝!” ——對話市三院一線醫護人員


圖為陳禮運在查房。

“作為一名傳染病戰線上的老兵,這次疫情是我和同事們面對的最大一次挑戰。我們相信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我們有能力戰勝病毒,有信心取得最後的勝利。如果蕪湖患者能夠早日治癒出院,我願意奔赴武漢,支援我的同行們!”陳禮運斬釘截鐵說道。

護士長吳信平年紀不大,但是在治療病區那群年紀更小的護士中間,卻是大家的主心骨。第一位病人送到市三院後,吳信平二話不說,穿好防護服,與醫院領導、醫生以及另外兩名護士,5人一起走進病人房間。

“此戰必勝!必須勝!” ——對話市三院一線醫護人員


圖為穿白色防護服的吳信平和四位同事即將進入病房。

收治的病人中,既有老人,也有孩子。吳信平說,看到他們自己特別心疼。在病毒面前,每個人都是無辜的,也是脆弱的,這個時候醫護人員就是他們唯一的支撐。“所以我們一定要關心患者,把每個病人當成自己親人看待,鼓勵他們和我們一起戰勝困難。”

剛開始,病人們情緒普遍低落,對於封閉環境不適應,對治療前景缺信心。那些天,吳信平和同事在給患者治療時,經常會有意和他們聊一些大家關心的話題,給病人創造釋放和調整的機會。病區工作非常繁瑣,大到病症診療,小到患者的生活垃圾處理,都必須按照一套流程開展。吳信平經常對同事們說,相比方艙醫院而言,我們條件算是很好,大家一定要堅持住!

白衣天使們的每分努力,都是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市三院第一位病人出院那天,整個病區的氣氛都非常好。因為所有患者都看到了希望,都可以暢想自己病癒出院的那一天。吳信平和同事們也很欣慰,那一刻她理解了為什麼鍾南山院士說“那股勁上來了”。有了“那股勁”,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此戰必勝!必須勝!” ——對話市三院一線醫護人員


圖為市三院首位病癒出院患者用擁抱感謝吳信平。

抗擊病毒的這20多天來,最讓吳信平感動的是可愛的同事和善良的陌生人們。每次工作結束,同事們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時,內衣都一片透溼,臉上被口罩、眼睛罩勒出深深的印子,她們不叫苦不叫累,但吳信平看著心疼。有時候,有人會送來口罩、牛奶等愛心物資,不留姓名 、不要一句感謝。吳信平說,在病毒面前,所有人都擰成了一股繩,這種力量會鞭策我們一定不負眾望,圓滿完成這次任務。

作為一名女同志,長期奮戰在疫情第一線,家人肯定也有擔心,特別是父母和公婆。吳信平就在電話裡勸慰老人,告訴他們防護很到位、安全有保障。有一天下班,家人發來一段視頻,是4歲的兒子跟媽媽說“媽媽加油!武漢加油!”剎那間,吳信平不禁淚流滿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