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我們都在一線


戰疫日記:我們都在一線

武漢封城的時候,我們剛剛開始春節假期,隨著新冠疫情的不斷髮展,雖然沒有收假,但是在家裡看著新聞裡源源不斷傳來的疫情進展,作為醫務工作者的我們都有些不平靜。

張春告訴我他也想報名去武漢,我們從已經在前線支援的朋友那裡也得知武漢的情況很嚴峻,那邊的醫生已經是在超負荷工作,而且因為醫院床位緊張,專業醫療人員不足,還有很多病人,甚至重病人沒有辦法得到妥善的治療。我很支持他,其實如果不是因為我已經懷孕6個多月,如果不是因為現階段我也在交大一附院彬州市中醫醫院承擔下沉基層的醫療工作任務,我也有和他一樣的想法。截至2月2日,我們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為第一批積極響應國家需要的醫院,先後快速組織了兩批醫療隊馳援武漢。那天,看到新聞中國家衛健委將再次從全國調派千餘名重症醫學專業的醫生和護士保障武漢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治,那種不平靜的心情越來越明顯。我的愛人張春就是一名外科ICU的重症醫生,而我是一名參加過危重症患者搶救和治療管理的麻醉科醫生,我們一直熱愛著自己的工作,在這個時候,我們更希望能夠去做點什麼。

2月4日由院長帶隊的第3批醫療隊派出後,緊接著2月5日張春接到通知,2月7日第4批醫療隊響應國家需要出發馳援武漢,這一批我們醫院一共派出了133名醫務人員,31名醫生,102名護士。

戰疫日記:我們都在一線

隨後,我也回到交大一附院彬州市中醫醫院繼續自己的工作,面對疫情,作為在基層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我們也面對著各種各樣的挑戰,院領導和各位專家們積極瞭解情況,梳理工作流程,制定防疫預案,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自收假返回崗位後,我們所在的彬州市中醫醫院麻醉手術部承擔起一些急重症手術(例如剖宮產)的麻醉治療及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氣管插管搶救工作。又完成一例剖宮產手術,又保證一名母親與她的孩子平安度過圍術期,我想,雖然我沒有到湖北,到武漢,但是我也和我的愛人一樣,和我們所有堅守在崗的醫務工作者一起,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一個多星期過去了,張春告訴我到武漢之後一切適應得很好,不用擔心,雖然我知道他們進行了整整兩天的防護培訓,但是還是忍不住每天想提醒他注意各種防護細節。他們的工作強度其實挺大的,每次輪班8小時,但是因為穿脫隔離衣的限制,他們都是回到酒店洗澡潔淨之後才能去吃飯,然後休息。因為怕打擾到他的工作,也不知道他方不方便用手機,每次都是一些簡短的對話就結束了聯繫。我告訴他,我們都很好,讓他保護好自己,不要讓我們擔心。我沒有告訴他,我很為他驕傲。

我們有一個可愛的女兒,3歲半,剛剛開始懂事的年紀,我送別完愛人,要離開家返回工作崗位的時候,女兒問我,媽媽要去哪裡,我說,媽媽要去工作,和爸爸一樣,媽媽晚上回來嗎,媽媽回不來,但是寶貝想我了或者媽媽想微微了,我們每天都可以連視頻,她點點頭。過了好幾天我媽媽才告訴我,其實她天天都會問姥姥,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媽媽明天能回家看微微嗎,我想爸爸媽媽了。原本也想過把我的媽媽和女兒都帶在身邊,家人的陪伴總是最讓人心安的,可是由於每天都要出行工作,接觸病患,我也有一份擔心,也許大家隔離開才是最安全的吧。

最辛苦的還是我媽媽,除了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吃飯,還要做家務,本該返回幼兒園的孩子們都被關在家裡不能去學校,老師們也開始用手機微信群的方式組織孩子們每天的活動,我媽媽又開始每天帶著女兒,和其他小朋友們一樣做活動,怕女兒貪玩,又督促著她識字,背三字經,那種辛苦我卻只能看著,幫不上忙。

在張春去武漢之後,我們作為支援前線人員的家屬接受到各種慰問、關心與幫助,因為出行不方便,市政府和醫院,還有醫院工會給我們送來了蔬菜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婦聯的同志也聯繫我媽媽表達慰問,本來媽媽只是說明實際情況,家裡就她們兩個人,用不完那麼多東西,但是他們還是在瞭解需要後給我女兒買來了她喜歡的冰淇淋,實在很讓人感動。我身邊一起工作的朋友和同事們也在很多細節上關心照顧我的生活,我內心非常感謝他們。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跟張春一樣的人,跟我們一樣的家庭,我們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個。在我們的國家遭遇新冠疫情的艱難時期,我看到有很多和張春一樣願意奔赴一線,堅守一線的可愛的人,各行各業,都是出於內心最深處最淳樸的善良,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做點什麼,共度時艱。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寒冬之後便是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