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後應對疫情工作方案

因為疫情的原因,現在各級各類學校都延遲開學,隨著疫情在全國上下同心協力的戰鬥下,相信學校開學也不會拖得時間太長了,我整理了一下學校開學前後應對疫情的一些準備工作,也行各位教育界同仁做個參考吧。


開學前後疫情防控準備工作方案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食品安全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山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某某市教育系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預案》等相關規定,結合我校的情況制定開學前後疫情防控準備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開學前準備工作

  一、審查、完善本校傳染病防控管理制度體系,結合本次新冠疫情,增強防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1.消毒隔離工作制度

規定消毒隔離用品採購流程,開學前對消毒藥品、器械以及口罩等防護用品配備齊全、充足,保障防護用品質量,制定存儲和使用管理規定,設計本校統一規範的消毒記錄表,明確汙染物處置流程。

(負責部門:後勤部、物業,負責人: )

  2.每日晨檢、午檢及登記制度

安排晨檢、午檢責任人,制定晨檢、午檢工作記錄表,確保檢查時登記不缺項、信息完整和登記準確,規定審核和彙總晨檢、午檢信息的責任人、時間和內容。

(負責部門:德育部、保健中心、各學部,負責人: )

  3.幼兒和學生因病缺勤信息的彙總、報告、病因追蹤制度

設置專人負責機制,安排專門負責人統管全校相關事務,以班級為單位設置晨檢、午檢責任人。強化晨檢、午檢責任人在開展晨檢、午檢工作中及時發現學生是否因病缺勤的信息,並彙總、報告至學校、幼兒園設置的專門負責人。專門負責人負責因病缺勤信息的彙總、聯繫家長和病因追蹤。

(負責部門:德育部、幼兒園、各學部,負責人: )

  4.師生健康管理制度

建立教職員工、學生和幼兒健康檔案,對教職員工、學生或幼兒是否在曲、返曲時間、是否健康、是否密切接觸新冠肺炎確診或高度疑似病例、是否牽涉重點疫情地區(或發生疫情的小區)以及治療康復、醫學觀察、自我隔離等情況進行登記、建檔,全面準確掌握相關信息。根據掌握的信息,提前確定開學後需要進行主動監測和健康巡查的學生或幼兒以及監測管理、健康巡查工作要求,明確依法保護學生、幼兒的個人信息的工作要求。

(負責部門:德育部、幼兒園、各學部、保健中心,負責人: )

  5.傳染病信息上報制度

明確並落實信息報告人,完善快速應急信息系統,明確新冠疫情、傳染病信息報告流程,並在學校、幼兒園顯著位置張貼報告流程,建立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和嚴格的信息上報機制,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教體局的規定,及時逐級上報學校各項工作的進展和處置情況,發現新冠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時及時向附近的醫療機構或教體局體衛藝科、市疾控中心報告,同時採取隔離治療及消毒等防疫措施。

(負責部門:德育部、黨政辦、幼兒園、保健中心,負責人: )

  6.家長信息通報制度

完善學生、幼兒及家長信息數據庫,登記並檢查監護人或照料人的聯繫方式是否準確和有效,設置緊急聯繫人,便於發現學生或兒童未按要求正常到校到園、非正常缺勤、擅自離校以及身體和心理異常情況時,確保能夠及時告知其家長。

(負責部門:德育部、幼兒園、各學部,負責人: )

  7.錯峰上下學制度

制定適合本校情況的人流錯峰管理方案,規定不同年級入校、放學的不同時間,提前劃定不同班級的家長接送地點,實現開學後教師、學生錯峰上下班、上下學,分散人流。

(負責部門:教學部、德育部、幼兒園,負責人: )

  8.新冠疫情及傳染病防控宣傳教育制度

開學前組織老師開展有針對性的新冠肺炎防控技術線上培訓,制定針對師生的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新冠肺炎宣傳教育方案,使師生能夠正確掌握新冠肺炎及其他重點傳染病的預防方法、主要症狀和疫情報告標準、報告流程。

(負責部門:保健中心,負責人: )

  9.疫情防控宿舍管理制度

 結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增強宿舍防控疫情要求,減少住宿人員,做好宿舍防護,強化宿管員責任,制定衛生清潔、消毒、通風工作方案,設置巡查負責人和巡查職責,明確應急情況處理方案,規定宿管員與班主任老師信息通報機制。

(負責部門:德育部、後勤部、宿舍管理中心,負責人: )

  10.合法用工及內部人員矛盾排查調處制度

制定內部人員聯繫及矛盾的發現、調處方案,及時增加因新冠疫情特殊情況的用工及請銷假制度,調整財務相關規定,依法保障教職員工因患病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間,以及因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工作報酬及合法權益。

(負責部門:財務、工會辦,負責人: )

  二、完善新冠疫情等傳染病防控機制,責任到人,將校內疫情防控作為第一要務

  1.成立由校長負責的疫情防控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承擔校內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具體負責實施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依法制定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落實各項制度,配合衛生部門對事件原因進行調查、檢查,及時審核、報告疫情信息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

  2.建立健全應對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責任制度,校長、副校長分工負責,並將責任分解到學校各部門、各班級,責任到人。

  3.按規定購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藥品,保障對傳染病的預防,遇疑似新冠肺炎或其他傳染病、疑難病症及時隔離送醫救治。

  三、制定本校的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並在開學時組織一次演練

  結合演練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和完善。開學後發現疫情疑似或確診病例、其他傳染病時,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四、加大校園環境衛生消毒及整治力度

  提前按疫情防控要求對校園教室、圖書館、運動場館、食堂、宿舍、辦公室、洗手間、樓道、門崗等活動區域或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師生高頻接觸的設施設備進行衛生清洗、消毒、通風,配合衛生部門的檢查、排查與確認。

  五、統計、排查教職員工、學生或幼兒疫情防控信息

  這項工作,學校、幼兒園已在春節後開始並每日都在持續統計、排查,全面準確掌握相關信息並按規定報備。

  六、對重點學生、幼兒開展心理關懷

  加強對學生、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負面情緒疏導工作,通過網絡、電話多種方式給與必要心理諮詢和疏導。

第二部分:防控疫情 開學後的工作

  開學時,學生、兒童集中返校,將會加大疫情擴散的風險。學校疫情防控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各部門、各班級需積極履行職責,嚴格落實疫情各項防控措施,執行疫情預防、監測、發現及報告等工作任務。具體來講,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學生返校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1.返校前居家體溫測量(負責部門:德育部 幼兒園 各學部)

開學報到前一天,在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的基礎上,再次摸排學生體溫,每位同學進行一次體溫測量,中午12點前將體溫數據報告給班主任,有發熱、咳嗽等情況的同學需在家隔離觀察。

2. 返校前物資與人員準備(負責部門:後勤部)

①在學校門衛室配備體溫槍、口罩與急救箱,確保進校人員為未感染者。

②學校安保工作人員24小時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③學校向教體局申請或購買防護用品:口罩、免洗洗手液、噴霧裝置、室內消毒裝置、消毒液、手套、護目鏡、防護服等,為開學做好充分準備。(所有消毒物資按照實際需求進行採購,由後勤部統一採購並配送。)

④防疫期間,鼓勵有條件的家長做好私家車接送。校車按單人單排就座,登車半小時前進行車內消毒。

⑤每個班級、配備體溫槍一把,嚴格做好每天兩次的體溫檢測工作。

相關物資務必在開學前全部配置齊全。

3. 區域消毒

① 所有辦公室、教室、宿舍、食堂等場所,自開學起每天進行殺菌消毒,營造安全健康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學生報到鋪好床鋪後,由學校指定專人對宿舍再次進行消毒處理。

②學生密集區的教室,每天2次消毒。

③所有場所均擺放免洗洗手液,並做到及時清洗消毒。

④消毒時間安排:

開學日起,工作日全校每天4次(8:00、12:00、14:00、17:00)消殺;非工作日,每天2次;(8:00、17:00)

⑤教室、宿舍、辦公室等人員聚集區做好每天四次的通風工作。

二、做好分批、錯時返校、就餐工作(負責部門:後勤部 伙食管理服務中心)

1.防疫期間,住校學生早餐同方向就坐,避免面對面就坐,每桌不多於4人;午餐、晚餐錯時分區,學生就餐時同方向就坐,避免面對面就坐,每桌不多於4人,避免人員密集。

2.餐廳每日消毒 1 次,餐桌椅使用後進行消毒;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操作間保持清潔乾燥,生食和熟食用品嚴禁混用,嚴禁肉類生食。

三、做好開學後師生員工的晨查、午檢工作(負責部門:德育部、後勤部、幼兒園、物業服務中心、保健中心、宿舍管理服務中心、各班級)

開學之際,所有進入校園的人員均需測量體溫,登記在冊,雙手酒精消毒。對於走讀的學生及訪客,學校僅開放東門。做好返校後面對全校師生的防疫知識公開課。

啟動以宿舍樓和班級為單位的晨查、午檢制度,安排專人落實彙總晨午檢工作。

1.晨查(負責人:宿管老師)每樓需配備體溫槍兩支。

由學校宿管老師每日在學生出宿舍前進行體溫檢測,第一時間做好彙總與記錄,如有異常,第一時間上報。

2.午檢(任課老師輪流排班)體溫槍每班一支,並做好使用後的消毒工作。

各任課老師進行排班,午自習進教室前對所有學生再次進行體溫檢查,如有發熱(體溫≥37.3攝氏度)及時聯繫學部並上報。

3.做好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班主任老師負責離校學生的家訪聯繫,瞭解離校學生每天的健康狀況,並按要求實行日報和零報告制度。

四、 做好開學後的公共區域衛生保障工作(負責部門:後勤部、物業管理服務中心)

1.開學後,學生在校時,每天多次對衛生間消毒;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分開,避免混用。

2.學校專用室場(如音樂室、舞蹈室、 美術室等),做到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3.空調正常使用時,定期對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4.每天兩次使用 75%濃度的醫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每天2次:8:00、17:00。

5.學校食堂為學生洗手提供足夠洗手液。

6.設置外來人員接待室,儘量減少外來人員同校內人員的接觸。

7.關閉易於傳播病毒的封閉空間(不用房間消毒後統一鎖閉)。

8.全校教職員工不得在辦公室內飲食,全力避免交叉感染。(負責部門:工會辦)

五、 做好疑似病患的處置工作(負責部門:文安辦、德育部、後勤部、物業中心、保健中心)

學校醫務室設置隔離區域。師生中發現有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時,立即佩戴口罩,在就醫之前到隔離教室進行隔離,並及時報告市疾控中心與教育行政部門,聯繫社區、鎮政府等部門,將疑似患者 (經衛生部門認定)的密切接觸者集中進行 14 天隔離醫學觀察。

學校保安、醫務室、宿管、行政值班人員24小時待命,遇到疑似病例,立即送往指定發熱門診進行診斷。

六、除教學外暫停校內外一切集體活動(負責部門:德育部、黨政辦、團委)

課間操、升旗儀式等集體活動先行暫停,在可能發生近距離接觸的環境中,全體師生正確佩戴口罩並儘量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七、實行錯峰上下學(負責部門:教學部、德育部、後勤部、幼兒園、物業服務中心)

  將不同年級上下學的不同時間通知到家長,入校入園時,安排充足的教職員工或志願者在學校、幼兒園門口附近執勤,禁止家長在學校、幼兒園門口停留,分散人流,避免人員密集。放學時,由班級老師按照本年級放學時間護送學生、幼兒到學校劃定的本班級家長接送點,確保將學生、幼兒安全交接給家長。

八、復課復學查驗證明(負責部門:教學部、德育部)

對因疫情、傳染病暫時停學的學生、兒童,必須在恢復健康,經有關醫療機構確定沒有傳染性並出具有效的病癒證明後予以復課

九、防範矛盾風險(負責部門:財務、工會辦)

  學校、幼兒園應當依法支付教職員工因患病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間,以及因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工作報酬。對因疫情等原因引發的內部員工的負面情緒及時疏導,對內部員工矛盾、學生之間矛盾及時進行排查、調處,避免引發矛盾激化。

  十、多種形式開展疫情防控宣傳教育(負責部門:黨政辦、德育部)

  通過學校公眾號、家長微信群等網絡形式,以及主題班會、徵文、日記、手抄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幼兒、家長和教職員工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幫助師生、家長提高防範意識、瞭解防治知識,引導師生、家長科學做好防護。

 

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

2020年2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