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者丨重慶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王導新的抗疫“答卷”

戰疫者丨重慶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王導新的抗疫“答卷”

△重慶市新冠肺炎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王導新

從1月20日至今,王導新馬不停蹄地輾轉萬州、長壽、墊江、綦江和主城等12個區縣參與會診救治,一次都沒有回家。

作為重慶市新冠肺炎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導新根本停不下來:會診救治重慶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為重慶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插管、上呼吸機……

他的路線

奔波近4000公里

战疫者丨重庆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导新的抗疫“答卷”

2月16日下午,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院子裡,一抹綠意順著陽光滑落枝頭。

王導新穿著白大褂,步履匆匆,一邊接聽電話,一邊穿過行政樓,朝著院子深處的一棟黃色二層小樓走去。

“王組長,你又來查病房啦!”門口的保安熟稔地跟王導新打著招呼,這是56歲的王導新堅守在一線的第28天。

隔著口罩,依然能感受到王導新的笑意,只有眼睛裡泛紅的血絲,隱藏著他的些許疲憊。

頭一天晚上,王導新會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多個科室的專家,在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遠程超聲會診中心與重慶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建立遠程會診,現場互動、交流探討,為入住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隔離病區的4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把脈問診。

每一個病例,王導新都問得很細,“再看看顱腦CT,他咳痰是什麼顏色……”遠程會診系統的使用,打通了武漢疫情前線醫院與重慶更為快捷的會診渠道,為武漢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更方便、高效的救治方案。

第二天早上8點,王導新又出現在辦公室,做完相關的數據統計,他把歸檔的數據和前一日進行對比,並向上級主管部門彙報。午飯後,他來到了市公衛中心的負壓病房查看患者情況。一直忙活到傍晚,王導新才離開病房,開始著手重慶近段時間抗疫工作的總結情況。

從1月20日到巫山縣會診救治重慶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開始,王導新奔波近4000公里,就診近300例重慶新冠肺炎病例。1月26日,王導新又帶領市級專家組進駐市公衛中心,集中指導患者的救治工作。

他的堅持

必須站在一線

战疫者丨重庆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导新的抗疫“答卷”

在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的負壓病房外,王導新坐在一個類似監控視頻的機器前,指導隔離病房內的護士給新冠肺炎患者治療。“那個噴嘴,你換一個朝向,這樣他會舒服一點。”

“這臺機器和病房裡的高清攝像頭是連通的,可以隨時查看病房內的情況。除了儀器上的數據外,還可以看到病人的臉,能讓我們清楚地瞭解他的感受。治病救人,也是有溫度的,也要顧及他們的感受。”

王導新教授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作為重慶市新冠肺炎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他在ICU病房為重慶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插管、上呼吸機,取肺灌洗液作痰培養、核酸檢測。

特殊狀況下的插管手術風險很高。“這不只是針對患者,也包括醫生。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手術失敗,或是醫生沾到了痰液和分泌物而被感染上新冠肺炎病毒。”

王導新和護士一起把患者仰臥在病床上,肩下放了墊枕,頭向後仰。使口腔、喉嚨及氣管處於同一縱軸方向。他左手持喉鏡,沿著舌背彎度慢慢插入。就在吸氣聲門開放的那一瞬間,王導新右手拿著氣管導管迅速插入氣管內。

病房裡很靜,靜到了只有儀器的滴滴聲。拔出管芯、放置牙墊、退出喉鏡,王導新的動作一氣呵成。在確認了患者兩側肺部呼吸音一致後,王導新確認插管無誤,並提取了肺灌洗液。

一張當時現場拍攝的照片裡,王導新穿著防護服,右手舉著一小盒肺灌洗液。“那會兒沒有勝利的感覺,只是鬆了一口氣。用這個肺灌洗液作痰培養,然後做核酸檢測,我們就能瞭解病毒,從而擊敗它。”

“怕嗎?可能當時已經忘記害怕了。”王導新說,這種危重症患者,必須親自觀察、判斷,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讓診治方案更加科學準確。

隨著一些確診患者陸續出院,王導新堅定了戰勝病毒的信念。“這說明,大家冒著危險取得的成果對於抗擊疫情是有效的。”

他的手機

24小時不離身

王導新的手機幾乎24小時不離身,“隨時都可能有事情,前一分鐘,可能永川的一線醫護人員會和我分享一些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會一起分析。後一分鐘,可能黔江那邊也遇到了同樣問題,又稍有不同,我們又得重新討論分析指導。”

王導新的手機上,保存著很多救治方案和經驗分享的電子文檔,他隨時都會根據臨床的情況進行修改,然後分享給一線醫護工作者。

王導新的微信朋友圈裡,最早的一條內容是他在2月14日晚上9點57分發出的感悟。

“這些天的感悟,最美最累是ICU護理上呼吸機的白衣天使,她們在監護室一對一護理危重新冠患者,因人手少,要上6小時,再加上穿脫隔離衣、消毒等,基本上是8小時左右;這8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挑戰生理極限的同時,還要給患者做16小時俯臥通氣,取血培養、作咽拭子,經胃管空腸管營養液、中藥等,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能戴易起霧的護目鏡,只能戴面屏,一整天的高強度工作,有多難受可想而知;致敬,我們身邊的白衣天使!致敬,仁心!保重,她們是用青春去挽救生命,天佑中華。”

相比這些醫護人員,王導新覺得自己並不算辛苦,“我是在用科學的治療方法,尋求消滅病毒的辦法,她們是在裡面和病毒死磕。我向她們致敬!”

他的心願

每個患者都能康復出院

跟王導新聊天,話題大多數時候都圍繞著他的病人。“有一個患者上了呼吸機14天,現在體溫有些波動,心肺功能不太好,體內病毒出現了耐藥性。這兩天,我腦海裡一直在想,如何找到更好的干預措施,讓他的治療方案更有效。”

“我是組長,要隨時到一線去,這就是我的職責所在。就像當兵站崗、警察執勤一樣,一切以工作為重。”在王導新心裡,病人減少了,出院人數增加了,就是最好的回報。

每一個病人都能順利康復出院,是王導新眼下最大的願望。“當然了,我還有一個小願望,就是能拿到一套換洗的衣服。”

“15日降溫了,我身上的衣服不禦寒。遠程會診的時候,我凍得直哆嗦。”王導新希望等這兩天忙完了,抽空回家拿一些換洗的衣服。“放到家門口就好,我提起來就走,節省時間又方便。”

2月16日晚上10點多,王導新回到了住處,手機再一次響起。他按下了接聽鍵,家人的聲音充滿了房間。“你從除夕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在忙,還是要注意身體哦。”同為醫護工作者的妻子一邊提醒他注意身體,一邊提醒他做好隔離防護工作。

“我都曉得,放心嘛。我這裡還要忙一個數據總結,然後看一下資料,後面再說。”

王導新掛了電話,朝著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負壓病房的方向望了望。

“希望你們都好,就是我最好的答卷。”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曲鴻瑞 攝影 胡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