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趨勢,A股大概率進入長牛慢牛格局

首先是對於當前A股估值水平的評估,股票市場的估值永遠都是動態的,和當前和未來大概率上政治經濟政策環境都息息相關。從目前各方機構研判來看,雖然短期市場難免還有些擾動。但如果是著眼於一年以上的長期目標,對於市場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短期擾動是長線資金買進低估股票的難得時機。配置上,適當增配醫藥,暫迴避零售旅遊交運,在線消費值得關注。A股處於未來2-3年“小康牛”的上行趨勢,疫情只會造成短期衝擊,不會改變行情趨勢和主線。隨著二季度經濟逐步迴歸正軌,“小康牛”大概率在3月前後開啟,2月份市場因疫情影響而挖出的“黃金坑”,將是全年最佳的配置時點。

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趨勢,A股大概率進入長牛慢牛格局


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趨勢,A股大概率進入長牛慢牛格局


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趨勢,A股大概率進入長牛慢牛格局


其次是上週末公佈的再融資新規,發行價格9折降到8折;鎖定期由12/36個月大幅縮短至6/18個月,且減持不受限;發行對象上限全A統一提升到35名;批文有效期由6個月延長至12個月;創業板取消連續2年盈利、最近一期資產負債率高於45%條件,增強信息披露;定價基準日可為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打擊保底定增。新增內容:新發佔總股本20%上限提至30%;新老劃斷確定時點是“實施時間”非“批文時間”。

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趨勢,A股大概率進入長牛慢牛格局


這些政策毫無疑問將提高社會資本對股市對一級市場的參與熱情,折價率提升,安全墊增厚,目前項目供大於求,短期內可能出現高折價機會,未來折價率波動取決於賺錢效應;鎖定期縮短增強了定增投資吸引力,競價參與方資金博弈增強;單票參與門檻降低,相同資金投入下定增組合更加分散;折價發行融資方案與老股東利益博弈增大;無保底強調市場化發行。這些都彰顯了管理層對於市場呵護的態度。

而新規對二級市場的影響眾說紛紜,然而從總體來看,資金和參與者增多,對市場總歸是一件好事情,定增參與者目的無非是獲利,定增參與者的資本也有自身成本,需要盈利空間,那麼盈利空間從哪裡來,還是從二級市場的價格上漲差價,所以那些熟悉的味道,曾經的市值管理,可能又要回來了。2月17日週一的A股市場,也給出了市場參與者對這項政策的解讀,那就是漲。

第三是資金推動,從近期一系列政策來看,國內貨幣政策空間打開,降息週期或已經開啟。預計未來一個階段通脹和匯率對國內貨幣政策的掣肘減弱,在穩增長和降成本訴求下,疊加疫情衝擊,國內降息有望延續。

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趨勢,A股大概率進入長牛慢牛格局


國內長期存在利率雙軌的問題,隨著貨幣政策框架不斷完善,逐漸建立起“利率走廊+政策利率”的調控框架。尤其2019年LPR報價形成機制改革成為利率並軌進程中的一大步,通過MLF利率實現貸款基礎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的間接聯接,調降OMO和MLF利率成為國內降息方式。國內歷史上四輪降息週期多發生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通脹壓力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美國貨幣政策寬鬆的階段。預計未來一個階段通脹和匯率對國內貨幣政策的掣肘減弱,在穩增長和降成本訴求下,疊加疫情衝擊,國內降息有望延續。


總而言之,投資者今後應該以謹慎樂觀的態度,對待目前的市場,相信我們的祖國,相信我們的政府和人民,必將戰勝疫情,重回發展軌道,中國從來不缺乏創造財富,發展經濟的能力和動力,未來的A股市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