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VS 传统金融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以及人们对金融异常现象研究的日益重视,传统金融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批力图解释金融市场实际行为的全新金融理论逐渐兴起,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行为金融学简单的理解为

行为金融学 = 心理学(psychology)+ 金融学(Finance)

行为金融学 VS 传统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传统金融 VS 行为金融

不论是传统金融,还是行为金融,都可分为微观及宏观方面。可以从研究对象层面做一个简单的理解

  • 微观研究市场中个体(企业或个人)
  • 宏观研究市场整体层面

关于宏观vs微观可参见知乎中该问答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35736/answer/187767078)

微观方面 Micro

传统金融

传统金融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为理性人(Rational Economic Man),理性人有如下特点

  1. 风险厌恶 risk averse
    对于相同的收益预期,更倾向于确定性

例如:投资方案1:100%获得100元投资方案2:1%概率获得10000元,99%概率一无所获,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更倾向于方案1

  1. 利己 self-interested
    仅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 效用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er
    通过正确估计概率,寻求效用的最大化。
  3. 信息完全 perfect information
    可以完全利用信息进行决策。

传统金融中理性人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主要建立在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的基础上,

在决策过程中,人会采取可以获取到最大效用的行动前提:理性人,当有新信息时,可正确使用贝叶斯公式估计概率。

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学中则打破了理性人的假设,与之对应,我们这里称之为正常人(normal individuals)有如下特征:

  1. 损失厌恶 loss averse
    对于损失厌恶(本质上为寻求风险),而非对于风险厌恶。
  2. 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仅能在当前条件下,寻求可接受的方案,而非寻求最优的方案。
  3. 有限信息 capacity limitation on knowledge
    决策中的得到并使用所有相关信息是不现实的。

关于投资决策过程,行为金融学中使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替代预期效用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相比,主要有如下几个关键区别

1.关注与财富的变化,而非最终的财富值2.使用主观权重代替客观概率

其中对于各结果的价值函数图如下


行为金融学 VS 传统金融学

价值函数


该函数图有如下四个特征:

  1. 在盈利部分曲线为凸(concave), 为风险厌恶
  2. 在亏损部分曲线为凹(convex),为风险偏好
  3. 亏损部分更陡峭,说明相同金额下,亏损带来的痛苦>盈利带来的快乐
  4. 基准点为当前财富值,整条曲线更关注于财富的变化

总结

行为金融学 VS 传统金融学

对比

宏观方面 Macro

传统金融

传统金融中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有效相关的信息,这就是著名的市场有效理论


行为金融学 VS 传统金融学

有效市场假说

行为金融

市场中存在很多与有效市场假说异常情况相悖的情况,基本面异常(美国的情况)

  1. 规模效应
    小盘股通常表现优于大盘股
  2. 价值效应
    价值型股票通常表现优于成长型股票

技术面异常

  1. 移动平均
    经常使用的各时段的移动平均线(MA),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等
  2. 支撑位与阻力位
    支撑位是指在股价下跌时可能遇到支撑,从而止跌回稳的价位. 其对应的是阻力位,阻力位则是指在股价上升时可能遇到压力,从而反转下跌的价位。

日历异常

  1. 一月效应
    每年一月份市场整体表现要明显优于其他月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