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一)史海钩沉:中国绘画艺术

  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石壁上,在陶器上描绘人物、事物形象表现原始的图腾和记录日常的生活。在中国绘画史的长廊中,从战国为发端至清末,无数优秀绘画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画家们以艰辛的劳动镌刻下美的历程,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宝库。

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一)史海钩沉:中国绘画艺术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我们可以从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千年以前的帛画《龙凤人物图》《御龙图》中领略早期人物画的艺术特色。《龙凤人物图》内容为一妇人侧立向前,发髻高挽,衣袂飘举,面对腾飞的龙凤合掌祈祷,似在祝福平安;《御龙图》画的是死者御龙升天,执缰绳驾驭巨龙,华盖迎风飘浮,游鱼飞鸟相随,寄托对死者丰功之缅怀。这两张图中画龙凤的笔法极为简练,几乎接近装饰性图像,表现出对现实生活入微的观察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的动荡使士大夫们普遍追求无为放任的生活,他们积极参与画事,绘画论著也相继问世并逐渐系统化,使人物画重新寻找美学定位并建立系统的美学思想。这时期的代表画家有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其中顾恺之更是我国古代全能的绘画大师,理论与绘画皆闻名,现存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卷》《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用线细劲如春蚕吐丝,产生飞动欲仙的艺术效果。魏晋南北朝画家在人物的刻画上追求“传神”,与当时人物品藻相结合,传达画中人的秀骨清相和潇洒风度,用色也偏重于墨色、冷灰,反映了追求洒脱的审美理想,与汉代绘画所用红、赭等热烈的颜色不同。另外当时画家大都受佛教绘画影响并积极参与创作,为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的天地。

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一)史海钩沉:中国绘画艺术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隋代绘画兼简淡与细丽的特点,属于过渡时期的绘画特色,展子虔《游春图》被视为是山水画独立的标志。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生活安定,各文化艺术样式竞相发展,如繁星灿烂。工笔人物画在这一时期极为兴盛,出现了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大画家,吴道子更是以其卓越之才,在人物画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被称为“百代画圣”。这一时期的历史题材人物画有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凌烟阁功臣图》等;佛教人物画有敦煌壁画、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等;仕女画有周昉的 《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这些作品或精工,或洒脱,或富丽工巧,或清淡雅正,缜密、艳丽、大气、恢宏是这些画作总体特征。它们如同历史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社会万象,凸显出盛唐作为天朝大国,文化处于上升期,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一)史海钩沉:中国绘画艺术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五代人物画继承唐代画风画法,发展出了一种秀雅、疏朗的格调。代表作如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王齐翰的《勘书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花鸟画已经开始成熟逐渐发展出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为特征的两大流派,对后来的宫廷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影响巨大。

  在宋代文人画日渐成熟,随着文人将绘画视为抒情逸兴之事,鄙视重彩雕琢,白描的表现力得以发挥,白描成了独立的工笔绘画形式,代表画家为李公麟。宋代山水画南、北画派风格鲜明:北派画家从北方大自然中提炼出一些表现北方大自然的皴法,如斧劈皴、钉头皴为主;用墨多浑厚浓重,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北方山石的自然特质。北派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着眼于北方高山峻岭的气势,构图雄壮饱满,创立了全景式构图的大山大水。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审美特征是平淡天真,画面布局平远幽深,景象辽阔,构图多横向(左右)展开画境。其山势平缓如丘,笔墨手法柔和,皴山、点树、染云。山石无奇峭之笔,多用披麻、解索皴,树木葱郁,多用湿笔点缀,笔性柔软,用墨多用湿墨、淡墨,有一种淡雅、温润的情趣。山水画家有范宽、李唐、李成、马远、夏圭、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花鸟画最有代表性的则是宫廷画院画家的作品。

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一)史海钩沉:中国绘画艺术

马远《踏歌图》

  元代绘画隐逸之风兴盛,代表画家有被后来奉为文人画典范的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等。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明代兴起的绘画流派如“浙派”“吴门画派”都是绘画样式和理论积累丰富日趋成熟的体现。人物画名家有被称为“南陈北崔”的陈洪绶和崔子忠。清代前期的代表画家是以“四王吴恽”,分别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吴历、恽寿平,另外有朱耷、石涛、髡残、渐江并称“四僧”。清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和“海派”等绘画流派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松江、扬州、苏州、广州等地流行。

  中国近代美术始终贯彻着“中西融合”这条主线,中国的美术家从中国独特的历史国情出发,通过与外来文化的比较、借鉴、吸收、融合,从文化高度思考中国美术的命运走向及美学定位,探索中国美术发展的新路,近代中国的画坛名家辈出如璀璨繁星,新的艺术样式、艺术语言形式不断涌现,艺术语言深度和表现题材也不断拓展。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蒋兆和、黄胄、林风眠等画家的不断努力突破创新,中国画发生的深刻变化,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