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子還能不能回孃家拜祭?

愛江山灬更愛美人


我的老家風俗不知和全國各地那個地方的習俗相同,大至是這樣的,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回孃家燒紙錢,磕頭或作揖。都是道聽途說,說姑娘嫁出去了,就不是這家的人,所謂女生外象,嫁出去的女如潑出去的水,回孃家燒了紙錢,孃家男丁從此

衰敗,甚至絕根。要想祭拜,姑娘只能在自家十字路口,將紙錢封包寫上名字,朝著孃家的方向燒了就可以了,要是回孃家到了墓前也就是看看,不能有別的什麼行動。

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人們外出打工路遙遠回不了家,平時根本就沒有掃墓的,這下離孃家稍近的,有時也回家燒紙祭拜了,己經打破從前留下的規矩和迷信,其實人死如燈滅,哪有那麼多說道,信則有,不信則無,沒有依據,也沒法考證。


佛爺結福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五十六個民族就肯定有各種不一樣的民俗,有的地方有些古訓一直流傳,“過冬空,過年窮,過了7月十四死老公”。這是對於外嫁女的說法,大體是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在孃家這邊過冬至的,到了過春節年也是年30這天不能在家過,意思是外嫁在家過會讓孃家窮,至於7月十四也一樣,如果回孃家燒香也行,燒完就必須回夫家不能留在孃家過夜,否則會對丈夫不利。我的妻子是農村的,每逢7月十四和清明是必須回孃家燒香的,雖說是7月十四,但都必須在十四前做,也就是做十三吧。傳聞廣西有的地方女子是不能去做清明估計意思也就是擔心把“福”接到夫家去吧。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獨生子女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很多地方的這些風俗有了較大的根改和鬆動,象我妻子那個村過去不允許招上門女婿的現在也有了,不能在家過年的現在也行了,也許是人老了家裡出去的人多了就覺得冷靜顯得孤單,回孃家熱鬧也是好的,很多老人都不再抱著古訓終老吧。但7月十四那一條必須要保留的,我怕上不了頭條繼續牛逼!

這個話題我也來回答一下吧!這個應該說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了,我孃家柳州那邊(我們是少數民族,不代表全部柳州的)是可以回孃家掃墓的,我大姐二姐我堂姐她們都嫁了但是每年都是先祭拜自己的祖先(婆家這邊)然後再去祭拜自己的父母,我堂姐我姐姐她們都嫁同村活隔壁村,每年都要去祭拜自己的父母親,這很正常的。可我嫁這邊玉林靠近湛江的廉江這邊——博白就不一樣了,她們清明節女兒不能回孃家,都不用女兒祭拜生養自己的祖先,好像女兒和孃家沒有一點關係一樣,我感覺不解,後來聽她們說清明節那天不好回孃家,意思就是那天回孃家不好,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不好?不知道是對女兒不好還是對孃家那邊不好,反正我孃家那邊沒有這種說法,父母養我們這麼大不容易,他們沒有了難道我們去拜一拜他們的泥堆也不得嗎?所以說,我孃家那邊是可以回去的,而且你要是是個孝順的女兒就必須回去看看,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忘記

在我們這裡,女子出嫁後,回孃家祭拜是自由的,一年中這裡主要有以下幾個日子,女子會回孃家上墳的;

1;清明節,出嫁的女子都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祭祖,在婆家也會全家去上墳祭祖。

2;七月十五,出嫁的女子會回孃家和孃家嫂子,弟媳,或者自己的姐姐妹妹,一起去祭拜自己的孃家親人,也有的陰曆十月初一也會去。

3;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兄弟故去,出嫁的女子會在頭七,三七,五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

4;自己親人的忌日,出嫁的女子也會回孃家和孃家人一起去上墳祭拜。

5;也有很多女人沒那麼事無鉅細,或工作時間限制,不一定每次都去,但她們會放在心上,不會忘記孃家的大事,女人的天性就是孃家和老公孩子一樣重要,女人一樣會為孃家人拼命,女人和男人一樣,根系族群。


YLQQ1892771


可能有人要說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反對的贊同的辯論的紛紛登場。其實風俗來源於人心,人心所向就是風俗所向。

之前一家人就討論過這個嫁出去女子能不能回孃家祭拜的問題。同一個村子,老公的姑姑清明年末隨時都可以回來祭拜爺爺奶奶;老公的一個嫂子就不允許她出嫁的小姑子回孃家祭拜。

19年春節那個嫂子的小姑子以為嫂子去趕集了,偷偷摸回來打算給老人燒點紙,結果被嫂子發現趕走了。這事做得很過分,但是沒有人出面,老公老家確實有出嫁女子不能回家祭拜的風俗,老公的表哥至始至終不發話。

假設本人有一天也不允許老公妹妹回孃家祭拜,不說老公家了,估計會被本人的孃家人打死。他們會覺得怎麼會生出這麼個毫無人性的玩意!雖然這是一個假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的人就是假裝不明白。

這個出嫁女子不能回家祭拜的風俗,說是會把孃家的財運帶走。但是我的婆婆說:“這麼多年不讓她妹子回孃家燒紙,也沒見你那嫂子發財,還是那麼窮”,可見這風俗的關鍵在於人心。

所以說什麼風俗什麼規矩,都是人心作祟。自私的狹隘的偏激的愚昧的,往往拿風俗當做藉口。比如有些地方出嫁女子不能回孃家坐月子的風俗,說白了都是利益之爭,孃家兄弟、兄弟媳婦等怕有人爭利益罷了。


偶得之


這個話題我也來回答一下吧!這個應該說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了,我孃家柳州那邊(我們是少數民族,不代表全部柳州的)是可以回孃家掃墓的,我大姐二姐我堂姐她們都嫁了但是每年都是先祭拜自己的祖先(婆家這邊)然後再去祭拜自己的父母,我堂姐我姐姐她們都嫁同村活隔壁村,每年都要去祭拜自己的父母親,這很正常的。可我嫁這邊玉林靠近湛江的廉江這邊——博白就不一樣了,她們清明節女兒不能回孃家,都不用女兒祭拜生養自己的祖先,好像女兒和孃家沒有一點關係一樣,我感覺不解,後來聽她們說清明節那天不好回孃家,意思就是那天回孃家不好,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不好?不知道是對女兒不好還是對孃家那邊不好,反正我孃家那邊沒有這種說法,父母養我們這麼大不容易,他們沒有了難道我們去拜一拜他們的泥堆也不得嗎?所以說,我孃家那邊是可以回去的,而且你要是是個孝順的女兒就必須回去看看,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忘記


你欠我一個擁抱168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五十六個民族就肯定有各種不一樣的民俗,有的地方有些古訓一直流傳,“過冬空,過年窮,過了7月十四死老公”。這是對於外嫁女的說法,大體是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在孃家這邊過冬至的,到了過春節年也是年30這天不能在家過,意思是外嫁在家過會讓孃家窮,至於7月十四也一樣,如果回孃家燒香也行,燒完就必須回夫家不能留在孃家過夜,否則會對丈夫不利。我的妻子是農村的,每逢7月十四和清明是必須回孃家燒香的,雖說是7月十四,但都必須在十四前做,也就是做十三吧。傳聞廣西有的地方女子是不能去做清明估計意思也就是擔心把“福”接到夫家去吧。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獨生子女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很多地方的這些風俗有了較大的根改和鬆動,象我妻子那個村過去不允許招上門女婿的現在也有了,不能在家過年的現在也行了,也許是人老了家裡出去的人多了就覺得冷靜顯得孤單,回孃家熱鬧也是好的,很多老人都不再抱著古訓終老吧。但7月十四那一條必須要保留的,我怕上不了頭條繼續牛逼!


艹好名字都讓狗取了


各地習俗不同,只能是入鄉隨俗!

我南方人,我家那邊嫁出去的女子是可以回孃家拜祭的,並且大部分都是會回孃家祭拜!

我奶奶,生了兩個兒子四個女兒。我姑姑她們每年的清明節,十月半,春節,都會去我爺爺奶奶的墳頭去祭拜。並且都會把全家人帶上。

小時候,每次的祭拜,都是我們這個大家族的大事。等著全部人到齊了,大家浩浩蕩蕩的去祭拜。先從輩分大的開始,我老爺爺,老奶奶,然後再去我奶奶的媽媽墳頭,最後才去我爺爺的墳頭。

現在,我們都長大了,家家戶戶都事兒比較多,大家都比較忙。所以,不再約著一塊了,都是誰家那天有時間了,誰家就過去。不分兒子女兒,都去墳頭祭拜,表示心意。

我外公外婆家,三個兒子一個閨女。我媽是唯一的女兒。每年的清明節,我大舅都會提前打電話給我媽,約我媽回去一塊祭拜!

現在輪到我們這輩人了,今年的清明節,是我媽走後的第二個清明節。我剛才給我姐打電話,她們說週日去我媽媽墳頭祭拜。

前天,我一個微信群的文友也說到這個問題了,說她們那邊,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去祭拜。







所以,我覺得,各地習俗不同,不能說誰做的對誰做的錯。只能是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習俗即可!


幸福魚兒


男女平等了。可以回家祭祖。


用戶13786016038


舊社會婦女的地位低下,女兒是嫁出門的人,潑出去的水。孃家沒事一般是不回去的。現在不同了,男女平等,女兒為什麼不能回孃家掃墓呢?不但能回孃家掃墓,而且還能參與孃家的一切事務。如瞻養父母,邦助弟妹等。不孝順的兒子不如孝順的女兒。


方中良


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鄉祭祖之說,在北方是沒有的。北方中原一帶是傳統觀念的發祥地,深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但現在就是舊時也從未有嫁出去的女子不可回孃家祭祖的習俗。

有時感覺奇了怪了,過去都說北方女子在家庭地位底,可如今北方婦女成家後,都會出去工作,在家庭的話語權是相當重的,而相反的是南方一些地區,一些婦女成家後,就成了家庭主婦,靠丈夫養著,這不成了舊時社會的家庭形態了嗎?這是不利於婦女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的。

在北方,就是在舊時婦女地位低下的年代,嫁出去的女子回孃家上墳或祭祖也是天經地義的。我們這裡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一個家庭有幾個姑娘,姑娘嫁出去後,每當回孃家上墳時,如果那位姑娘在父母的墳頭上哭的最傷心,不用說孃家人就知道這位出嫁的姑娘在婆家受了委屈,孃家人會為姑娘做主的。

過去婦女出嫁後,主要操勞家務和養育孩子,耕田種地和掙錢的事由男人來做,也就是說過去的婦女經濟來源靠的是男人,這樣婦女的家庭地位就很底。像過去的農村吃飯時,當家裡的婦女做好飯後,一大家子,先讓家裡的老人和男人吃,然後家裡的孩子們吃,最後婦女才能吃飯。由於家庭中婦女的社會地位底,所以難免會受許多的委屈,受了委屈自然會想念自己的父母。回家上墳祭祖即是對老人的懷念,也是訴說委屈的機會,孃家人又怎忍心剝奪了出嫁姑娘這一片心呢。要知道哭也是女子的一種訴說方式,把心中之苦訴說出去了,這也有利於女子的健康,也有利於她們總結生活經驗,去追求和求得美好的生活。又怎麼能為所謂的忌諱,又怎麼能為子虛烏有的忌諱,去剝奪人性呢。

我從小生長在北方的農村,從未聽說過出嫁女子不許回孃家祭祖之說,老人們也從未提到過此事,就連過去農村人愛看的戲劇中也從未見過此情節。遠離傳統思想發祥地的一些地方,倒興起了此種陋習,應說是一種悲哀。

可以告訴大家,我每年都會陪妻子回孃家祭祖上墳的,丈人家裡人也是非常喜歡我與妻子一同去上墳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嫁出去的女子還能不能回孃家拜祭?本人認為要看孃家的具體情況,如果孃家人人丁興旺,,做姑娘的回孃家,出些錢物請兄嫂、弟婦拜祀即可,這樣既對孃家人的尊重,也表達了你對先人的心意,大家皆大歡喜。出嫁的女兒回家拜祭,是一件非常傷心的事,這體現了她家人丁凋零,她不拜祭或許就沒有人拜祭了。這也是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