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健康碼和無理由退房的後遺症


杭州健康碼和無理由退房的後遺症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相反,謊言卻能將生命毀滅,也許我們正經歷著這樣的毀滅。

先是蛋殼公寓單方面要求房東免租,另外卻收著租客的租金;杭州健康碼一出,便出現千人不誠信套碼;故意隱瞞接觸史還在自由出入的,確診後牽扯幾百人隔離的;小區要被隔離了,有跳窗逃跑的,還有那些躲在後備箱逃避檢查的……這個特殊的春節,我們經歷過太多悲痛、惶恐、感恩,眾志成城之時,卻還夾雜著這些讓人隱隱作痛的頑疾。

如果沒有當初的瞞報,興許我們早已用另外一種方式生活著。

一個謊言需要用更多的謊言來掩蓋,終將迎來東窗事發的那天,但還是有那麼多人去編造一個又一個的謊言。

從杭州的健康碼的違規套取,是個人誠信問題的直接體現,而開發商們陸續推出的無理由退房既是特殊時期營銷的手段,也是

樓市誠信體系倒逼的一種無奈之舉。

1

被倒逼的無理由退房

被「禁足」的半個多月,開發商的線上賣房如火如荼,最大流量的非恆大的全民購房莫屬。只要預存5000元,橫豎都不會讓你吃虧。據最新數據,三天總計認購4.75萬套,價值580億。

有自媒體稱恆大此行為直升機撒錢的大型社交遊戲,也有人稱這是全民給恆大送錢,而這裡面的關鍵一環便是恆大慣用的無理由退房,成功將這一營銷動作定性為只賺不虧的買賣。

2月10日,融創東南區域攜50餘個項目首次推出30天內無理由退房,隨後世茂、融信、新力、中糧、新城等房企紛紛跟進。

恆大首次提出無理由退房是在2015年,在當時經濟增速放緩,樓市低迷的情況下,打了一支強心針。其實,東莞房管部門在2019年3月1日也提出過無理由退房政策,明確購房者在簽訂認購書兩日內,可以以書面形式提出解除認購書和退還定金,只是此舉作為建議而非強制執行。

從購房者角度來說,這無疑是給購房增加了保障,可以給購房者一段時間的猶豫期,在一定程度上給購房者降低了非理性購房的風險,即使到時真的要退房,最多也是損失了部分定金的利息而已。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一行為卻和契約精神有所違背,無理由退房更是給了購房者隨意決斷的權力,如果時間更長一些,購房者甚至可以根據市場漲跌隨時退房,誠信信用無處可尋。2月16日晚間,融信更是全國上線無理由退房,最長時限可延至交房前,過程中涉及到信貸、交付、業績等各種複雜環節,風險可想而知。

每一種商品都有三包政策,商品房也有相應的條款,符合法定的條件當然可以退,比如延期交房、擅自更改設計、辦不了產證等等,這樣的案例在市場上很少看到,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卻是因為降價,開發商被倒逼的無理由退房。2019年,位於大江東的濱江新希望新城·未來海岸,一期業主質疑二期房源降價,開發商果斷提出無理由退房,瞬間平息,維權者實力打臉。

2

違背誠信的危害被縮小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限價樓盤交付,杭州的樓市逐漸進入商品房維權的高峰,開發商無一倖免,其中涉及的細節很多,有些是公區和設計圖紙不符,有些園林變成了停車場,而最焦點的則是精裝修標準的問題,買房時所謂的6000元/㎡的裝標和實際交付的差距甚遠,這其中緣由雙方心知肚明,而合同上的白紙黑字卻又是無法抹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約定。

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紛紛出臺各項規定來防止此類事情的發生,比如北京要求開發商施工前與保險公司簽訂書面保險合同,一次性支付合同約定的保險費,如果交付出現相應質量問題可以索賠;杭州實行新房全裝修保險,樣板房設計圖紙、施工方案都要存檔,其中蕭山區住建局也在《關於加強住宅全裝修項目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引導開發商自願投保。

但是這些政策無非是在可能出現的問題上打一些補丁,問題的本質在於開發商在建造房子的過程中是否按照標準嚴格落實,銷售人員是否在宣傳中誇大其詞,虛假宣傳,而購房者是否在完成購買這一市場行為之後,因為降價等原因造成損失而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而對於這些,我們沒有看到嚴厲的處罰措施。

在杭州公佈健康碼的時候,就有很多聲音提出我可以這樣那樣去躲避因為紅碼可能出現的麻煩,而事實正是1000多人將此付諸行動,違規套取綠碼,事發之後,這些人卻只給與通報批評,其通報批評的方式是公佈「陳XX+身份證末四位」,聊勝於無。若大家都把此事的嚴重性等同於隱瞞實情被拘留的房東的行為,也便沒有這麼多人會再鋌而走險了。

今年的疫情,對於樓市的影響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從居民收入到房貸的償還,從開發商的工期延期,甚至破產爛尾,此後的種種,如果能有一個健全的徵信體系以及基於誠信的本心,那麼社會可能會多一些平和。

誠信體系的崩塌,任再高超的醫術也無法醫治,需要的是自我覺醒。


杭州健康碼和無理由退房的後遺症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