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时评丨化危为机,企业当因“疫”思变

化危为机,企业当因“疫”思变

彭艺

日前,一则题为《疫情之下不一样的中联重科:技术专家做主播、线上教你开泵车》的新闻引起了笔者强烈关注。透过传统制造业“大拿”推行线上营销和招聘,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面临暂时困境时所展现的强大韧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疫情给企业应急应变能力带来了挑战。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否敏锐抓住市场环境和消费形态的变化,并快速反应、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的调整,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如今,在企业诸多“突围”之举中,最为普遍的便是拥抱网络、积极开展线上营销。比如中联重科自复工开始,就尝试用直播方式卖挖掘机,每天在线观看的粉丝都超过1500人,产品订单也迎来增长。

企业跨界融合、抱团迎战,共克时艰之举值得称赞。比亚迪、富士康、三枪等企业响应国家需求,上马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流水线,不仅解群众之忧,亦解企业之困。还有一些企业积极探索“共享员工”“共享专家”等灵活用工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西贝、蜀大侠、望湘园等30多家著名餐饮企业与盒马鲜生达成人员用工合作,既满足生鲜配送到家的市场需求,又为餐饮企业争得宝贵的回旋空间,实属多赢之举。

当下,“挺过去”是市场主体最现实的诉求,既然是“挺过去”,很关键的一点是坚定咬紧牙、扛下去的信心、决心。回顾抗击非典的2003年,一度低迷的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迅速反弹。17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有体量更大的综合实力,更有发展经验更丰富、发展路径更多元的优势。自复工以来,中央财政迅速安排贴息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了诸多帮扶举措,比如湖南现有1万多名防疫联络员迅速下沉到2万多家企业,以帮助他们复工复产。在政策“及时雨”滋润下,企业更要善于用好政策红利,进一步坚定“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

猝不及防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这同样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殊死战役,因“疫”思变、顺势而为、顽强不屈,才是企业化危为机的不二法门。

(原载2月18日湖南日报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