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呼籲開展“千人獻漿救千人”行動


科技部呼籲開展“千人獻漿救千人”行動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

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醫療救治工作進展情況舉行發佈會。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回答了記者關於“特異血漿治療”的提問。

她說,恢復期血漿治療這是一項古老而又創新的急救措施之一,在近十幾年的突發傳染病中得到應用。

中國生物承擔科技的應急專項之後,緊急在武漢啟動部署,2月1日採集到第一份恢復期患者血漿,2月9日第一位重症患者在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接受了治療,在接下來的一週有10位患者陸續接受治療。

據我們瞭解,現在治療的患者中有1位已經出院,1位已經可以下地行走,餘下的幾位患者都在康復期間,我們也會密切關注臨床進展。科研攻關組還會對恢復期血漿治療手段進行預期療效和風險評估,我們也會及時跟蹤、及時研判。

孫燕榮表示,目前,治癒患者已經超過1萬,但是我們還要記住,重症患者仍然有1萬餘位,而治癒患者的1萬是他們的希望。在此我們呼籲能夠在全社會開展

“千人獻漿救千人”的行動,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康復者伸出手臂,捐獻血漿 ,能夠讓愛心接力、讓生命接續,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定能戰勝疫情。


科技部呼籲開展“千人獻漿救千人”行動


最後,北大一院主任醫師王貴強回應了網友恢復期血漿的問題以及採集血漿會不會影響健康的問題。

王貴強說,首先,只要病人恢復了,達到了出院隔離的標準就可以採集血漿。

血漿採集是單採漿的手段,把血漿取出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回輸回去,這種血漿採200到300毫升以後,病人一兩週以後血漿就完全恢復到原來的情況,對肌體傷害是很小的,大家不要太多顧慮。

採集血漿和平時獻血區別?

一是對象不同,只有新冠病毒感染後痊癒的恢復期病人才能作為供血者,只有這樣的病人血漿裡才有綜合抗體,可以達到有效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

二是僅採血漿,不採全血。一般獻血都是採全血,有紅細胞、血小板,然後進行分層以後,臨床使用的時候,或者用血漿,或者用血小板,或者用紅細胞,是成份輸血的方式,這次只要血漿,其他的還給病人回輸回去。

三是除了要做常規檢測外還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常規檢測都要做,比如乙肝、丙肝等傳染病指標的檢測,避免輸血的交叉感染。同時有條件的單位要檢測新冠病毒的抗體,綜合抗體滴度越高,救治效果更好,這是有所區別的。還有一個是做核酸,要檢測病毒核酸,必須是陰性的,當然治癒後的病人都是陰性的,但是獻血之前還要進行檢測,保證沒有新冠病毒感染的情況才能獻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