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2020年的農業有什麼期待,農業種植有大發展嗎?

穀粒吖


今年這場疫情,讓很多人有些措手不及。特別是那些全家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平日裡多是租住在打工的城市,回農村老家過春節只是一個月的光景兒,所以家中根本就沒有準備太多的食材。而家裡的地也大多租給了別人種植,這不,有不少人開始打算收回外租的土地,自己怎麼著也得種植幾畝玉米、小麥,最起碼以後家中不缺糧食嘛。

今天是正月二十五,從農村為應對此次疫情,採取封村堵路以阻止疫情蔓延已經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了。農村人有串門的習慣,可疫情發生之後,村幹部反反覆覆在大喇叭裡強調,任何村民不允許串門,沒有特殊事情,儘量減少出門,所以大傢伙都待在自己家裡。好在現在通訊發達,哪個村也有微信群,在群裡說說話,聊聊天,倒也能夠打發著待在家中的寂寞。

這不,有不少原來在外打工的也在打算,今年地裡種點啥。過去的時候,總覺得這地裡種啥也不賺錢,而外出打工一個月最少也是5000元上下,有時候在地裡忙活一年,一畝地還剩不下一個月的工資。可如今觀念反倒覺得,管它賺不賺錢,種上糧食再說,不是有句話叫“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嘛。不管咋說,目前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有些企業還在等待,具體復工的日期還不知道。總不能不出去打工,在農村啥也不幹吧?

這不,明天就是雨水節氣了。按照農民的經驗,此時候應該將積攢的農家肥運到地裡,撒施均勻,等出了九就得準備春耕了。耕起地來,到4月底5月初的時候,我們膠東農村就該種植春玉米和花生了。當然,如果是種植土豆,時間還要提前一些。

不過,看到街坊鄰居在群裡討論的熱火朝天那勁兒頭,有些年輕人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們通過平臺,看到新聞裡說疫情的拐點即將到來,作為年輕一代,還是不想呆在老家,因為他們這些人根本沒有種地的經驗,也幹不來農活。所以這部分人還是在等待時機,一旦疫情解除,還是準備外出打工。

前些日子,關於我們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遭受蝗災的新聞鋪天蓋地,據說短短几日,就有近70萬印度軍人的口糧被蝗蟲啃食殆盡。這樣一來,勢必會導致國際糧價的上漲。所以,2020年作為農民來說,還是應該充分挖掘自家土地的潛力,多種糧食,畢竟在國際糧食短缺的情況下,進口糧價勢必會上漲,而國內的糧價多多少少也會受到影響不是嘛。

綜上所述,我認為2020年發展農業種植,肯定會比往年收益要高。朋友們,你說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學習。


建行漸遠


大家好,我是張陸

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看法

1.目前發展農業還是比較可以的,我目前在家裡就一直髮展農業

2.我目前已經發展好幾年了,效益相當可觀,一次投資終身受益

3.我在沒有發展農業之前是一無所有,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車子兩部房子一套,基本上實現了財富自由的

4.我發展農業畝效益30000左右,帶動種植戶好幾十戶,今年經過這次疫情之後,往後的行情還會更好

5.我目前種植的品種有藏紅花,蒼朮,黃精等品種

6.我今年準備再流轉個幾十畝土地,繼續發展農業,打工打工,打十年還是一場空,我發展農業就比較自由了

7.在農村發展的好一樣可以掙大錢

以上是我的創業經過,謝謝採納






張嚴路


在農村,種植農作物還是可以的,畢竟現在農村人都有好多選擇出去打工,沒有在家種農作物,現在農產品是供不應求,就比如小麥,玉米土豆等等。大多數人都種了小麥,玉米,土豆,小麥是大家必須吃的,所以小麥的價格比較穩定,玉米可以人吃,也可以喂牲口,玉米杆還可以攆碎給牛吃,所以價格也還可以,土豆是我們甘肅每次做飯必不可少的,所以價格也不會差。


寶媽李寧寧


農業是我國主要產業之一,我國人口多,糧食、蔬菜等農產品需求基數大,緊靠進口是滿足不了的,可見我國農業種植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2020年我國受冠狀疫情影響嚴重,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小影響。由於小麥麵粉,蔬菜,水果都是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須保證供給品, 為此國家為運輸糧食,水果蔬菜的車都開闢了綠色通道,所以市場需求量穩定,對比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損失很小。所以說國家對種植業市場給予很大的保障。

其次,農業種植業也可以種植經濟作物,水果,花卉等,相對收入還是可觀的。根據市場行情需求來種植。

最後我們的種植一定要有規模和先進的種植模式,可以採用合作社方式。國家對此有很大的支持政策,可以提供技術扶持等。

個人認為,農業種植業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梨鄉高大圓


這個誰也預料不到,只有去做,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