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武漢送大蒜的17條臨沂漢子:如果有召喚 隨時可以再出發

赴武漢送大蒜的17條臨沂漢子:如果有召喚 隨時可以再出發

赴武漢送大蒜的17條臨沂漢子:如果有召喚 隨時可以再出發

1月29日傍晚,200噸蒼山大蒜從臨沂蘭陵裝車啟運,行程831公里,15小時運抵武漢,在指定交接地點卸貨捐給當地。運送大蒜的車隊一行17人中,有10名貨車駕駛員,1名後勤車駕駛員,3名聯絡、防疫保障工作人員。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臨沂記者站記者邱明隨車前往,全程見證這趟山東人民的愛心之旅。

5小時集齊11名駕駛員

1月31日下午2點45分,運送200噸大蒜支援武漢的車隊回到蘭陵縣,駛出高速公路時,當地十幾名在附近路段執行任務的交警,在道路一側一字排開,向車隊駕駛員敬禮致意。一一鳴笛謝過,駕駛員駛向隔離地點,接受為期14天的隔離觀察。

隔離點內,房門剛關上,護士在走廊裡再次大聲囑咐:體溫計在電視機前,各位師傅不要出來串門。這一刻,駕駛員萬紀偉徹底放鬆下來。1月28日晚上10點多,當收到亟需貨車駕駛員向武漢運送物資的求援電話時,萬紀偉並沒有想過從武漢回來後隔離的情景。

那天晚上,萬紀偉躺在床上玩手機。電話那頭是蘭陵縣一家物流公司負責人,雙方已經半年多沒有聯繫過。“縣裡付運費,公司不留一分錢提成。”找車、找人、去武漢……電話那頭語速飛快,語氣焦灼,萬紀偉聽出是個急事。掛斷電話,他還沒想好自己要不要去,翻出幾個熟悉的同行電話一一打過去聯絡。“打了五六個電話,算上我有三個人決定一起去。”彼時,新冠肺炎的疫情報道和信息已經佔據各媒體、短視頻平臺的主頁,萬紀偉清楚這趟武漢之行有感染風險。確認報名參加後,他才給妻子說這事。

蘭陵縣商務局局長王慶賀領受任務時,曾擔心貨車司機不好找,眼下沒過正月初六,按照傳統習俗,貨車司機都在年歇,沒有車上路運營,更別說這趟活是要到武漢。讓他欣慰的是,29日凌晨1點多,臨時組建的微信群裡,包括一名後勤車駕駛員在內的運送大蒜的車隊司機聚齊。

萬紀偉有10年多的駕齡,平時以跑蘭陵往返武漢物流為主,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時間跑在這條線路上,不用開手機導航就知道該從哪裡轉彎換線,甚至每個服務區的水質如何他都瞭如指掌,頭車帶隊的任務他當仁不讓。約定好車隊裝車、集結時間和地點後,他們僅剩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赴武汉送大蒜的17条临沂汉子:如果有召唤 随时可以再出发

煎餅卷火腿腸,方便麵就鹹菜,是駕駛員途中的主食。

推遲相親替補去武漢

早上天剛亮,萬紀偉醒來摸起手機,得知一名原定去武漢的駕駛員因特殊情況失約。趕往裝大蒜的冷庫途中,正思索著找誰替補,路過項城鎮駐地,他不經意間瞥到路邊一輛貨車熟悉的車牌。那是同行楊金偉,頭天晚上他也請戰赴武漢,但考慮到他才24歲,又剛跑完長途,大年初二才回家過年,萬紀偉沒答應。“走,你前邊帶著。”停在路邊的楊金偉本來是要給貨車做保養,聽萬紀偉說還缺人,發動貨車就跟上了萬紀偉。

臨陣替補,楊金偉沒時間回家收拾行李,甚至到了冷庫裝車時才想起來中午還約著相親。女方也是項城鎮人,原定中午飯前到他村裡見面。“推了吧害怕人家鬧意見,不推的話去武漢又缺人。”考慮再三,楊金偉給父親打電話,以“有一趟急活去深圳,運價特別高”的謊言,讓家人推遲相親,也讓家人放心他出這趟遠門。

1月29日下午5點,滿載蒼山大蒜的貨車陸續到神山鎮“天下第一蒜”的牌坊下集結。萬紀偉、趙浩、趙崇正、李鋒、趙偉、蔣新貴、楊金偉、邵澤付、楊景泉、張廣傑,10名貨車司機駕車依次編組隊形,從蘭陵縣城北外環向西疾駛。車隊最後,是趙加祥駕駛的後勤保障車。這輛中巴車上,40斤煎餅、6箱方便麵、兩箱火腿腸、一箱鹹菜,摞在最後兩排車座和地板上。“夜間室外溫度低,空調暖風不要對著吹,車窗要留一點縫隙進新鮮空氣,進入湖北境內後,取下一次性普通醫用口罩,換用KN95口罩。”今年48歲的蘭陵縣結核防治所副主任醫師陳向君,攜帶著酒精、隔離服、消毒液、揹負式動力噴霧消毒機等洗消、防護設備隨車同行。

“非典”肆虐時,陳向君就曾值守在蘭陵縣汽車站的防疫一線。新冠肺炎暴發伊始,他又做好了上一線的準備。這次跟隨車隊,他要用自己的學識和細緻全力守護司機們的健康。“服務區休息時儘量不要觸碰公用物品”“上車前手上噴酒精消毒,別忘了鞋底”“手機、車鑰匙也要用酒精擦拭”……就像唯恐考生忘帶准考證的送考家長,車隊每進一個服務區休整,陳向君第一個下車,最後一個上車,把著車門一一叮囑。在後勤保障車上,所有人登車後,他再拿起酒精噴壺,彎著腰噴一遍車廂地板,從車門口腳墊噴到車尾,生怕病毒從服務區地面沾上鞋子帶入車廂。

煎餅卷火腿腸、小鹹菜拌泡麵,是車隊出發後的晚餐加夜宵。1月29日晚上10點,車隊駛入安徽省宿縣境內,在京臺高速莊裡服務區短暫休息十分鐘。駕駛員們一下午都忙著裝車集結,沒顧上吃飯,停車熄火後飢餓感襲來。此刻簡單的食物成了美食,狼吞虎嚥後來不及喝一口水,他們又登車起程,以便早一點把大蒜運到武漢。

蘭陵到武漢,全程831公里。平常,這樣的長途運輸每輛車一般是搭配兩人輪流駕駛。此行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的風險,每輛車只有一名駕駛員。時間緊、路途遠,對駕駛員的體力是個不小的考驗。慶幸的是,逆行武漢,一路上遇到的車輛不多。“算上在服務區的車總共不到50輛。”

集中隔離14天后回家

出發7個小時後,車隊進入合肥境內的滬陝高速。此時,距離上一次進服務區休息已經4個小時,勞累、睏意輪番向駕駛員襲來。“睡兩個小時,到點我叫你們。”1月30日凌晨2點,車隊駛入新橋服務區,駕駛員們下車碰頭簡單商量後,決定休整兩小時,萬紀偉設定好了鬧鐘,讓大家抓緊時間上車睡覺。

幾分鐘後,鼾聲從駕駛位後方的臥鋪陸續傳出,唯獨車隊中年齡最大的駕駛員趙崇正沒睡。今年50歲的他有著30多年的駕齡。5年前,子女不願他再跑長途運輸受累,就勸他“退居二線”,把家裡的車交給運輸公司代管。報名參加這趟“逆行”之旅後,妻子惦記他的血壓偏高,車隊起程後一直與其保持電話聯繫。

近5年裡,趙崇正每晚10點準時上床睡覺,再次熬夜跑長途,他怕體力不支,連著喝了好幾罐咖啡。其他駕駛員在服務區睡覺時,他的睏意已過。“躺了一個多小時,迷迷瞪瞪睡不著。”停車後駕駛室內沒有暖風,氣溫降低,下車溜達一圈感覺更冷,趙崇正索性發動汽車提前出發,到下一個服務區給車加水,為前方大別山坡路做準備。

5點半,車隊即將駛出安微境內,不期而遇的團霧在夜色中襲來,前方能見度從兩三百米驟降至十幾米。高速公路上遭遇團霧,極易引發交通事故,更別說是在漆黑的黎明時段。萬紀偉開著頭車及時向後傳遞前方路況,讓車隊統一緩慢降速,加大前後車距。以平均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行駛近一小時後,車隊所有車輛順利駛出團霧路段,進入湖北境內。

8點左右,車隊進入黃岡市境內的滬蓉高速公路長崗嶺服務區。駕駛員們到後勤車領取早飯時,看到兩輛同樣是運送支援物資的貨車駛入服務區,靠近後發現,這兩輛貨車是從壽光而來。兩支來自山東的車隊在湖北境內相遇,目的地又同為武漢,駕駛員們一一打招呼鼓勁。這兩支車隊,也是長崗嶺服務區內當時唯一駐停的車輛。

趁著駕駛員們吃早飯,隨車同行的蘭陵縣商務局貿促會副會長孫雷打電話與武漢商務部門通報行程,聯絡卸貨交接細節。

兩個小時後,車隊從陽邏大橋駛過長江,靠近武漢城區。12點20分,按照武漢商務部門的分配計劃,車隊分成3組分別到達3個地點卸貨交接。等待卸貨的空當,奔波一路的駕駛員們進到駕駛座後方的臥鋪睡覺補休。當天下午6點,在各個交接點卸完貨的車隊再次集結,原路返回蘭陵縣。

2月14日中午,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觀察結束,駕駛員們收拾行李走出各自房間。300米外,隨同他們一同往返武漢的貨車靜靜地排列在停車場上,如果再有召喚,他們還會一往無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