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在揭牌仪式中说“希望年轻人不要忘记品味,欣赏有文化有品位的相声”,你怎么看?

观天下39648853


年代不同了,姜昆只是个时代产物,赶上那年代是他的幸运,连相声四门基本功都不灵,有什么资格评价传统相声及相声传承人。如果听个相声就可以改变三观,还要学校,老师干吗?连马季大师都赞过郭德纲做为相声传承人的功绩,姜昆说的完全不用搭理,他就是嫉妒。同行是冤家,遇到比自己强的同行那就是仇人了!可惜呀,现在就是郭德纲的天下!!!


may3788


我觉得姜昆的存在对于相声这个行业来说是件好事,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有提高,不要一有反对意见就一昧的打压,对于我们这些相声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最终受益的是我们。

纵观德云社火的这几年来看,真的是大不如前,作品越来越少,老段子翻过来覆过去的说的都已经没味了,郭德纲和于谦也基本上很少登台说相声了,这就是行业垄断带来的弊端,发展的太快让他们没有精力去抓专业,全部投入到扩大市场去了,而且当他们侵占完市场后,相声迷就没有选择权了,因为只有这一家了,不好看你也得看。

再就是又回到了雅和俗的讨论上了,刚毕业那阵,工作赚了钱,带父亲去听了一次德云社的专场,当时张云雷还没火,只是个热场小弟,那个骚包样,我都看不下去了,我父亲看了一半就撇下我走了,没办法前五排的票啊,真不舍得走,但是看完那次专场之后,我也想了下这个问题,父亲因为觉得太低俗看不下去,但是我却觉得搞笑看的津津有味,但是曲终人散之后,貌似也就那么回事,郭德纲说因为俗他有饭吃,所以他一直这样走了下来,但是跟父亲看完之后,我仔细想了一下,他说的话只是一方面,因为雅他拼不过大咖,所以他才走了大咖不愿走的路,才有了他的今天,而且德云社的发际,还有个关键是郭德纲当时网络上的骂战让他成了名,所以俗只是他的营销策略,并不是说俗就是相声的活路,这只是德云社的活路。

另外还涉及到的就是“本”的问题,郭德纲一直说别人的相声是忘本,而他的相识是最原始的相声,我觉得这话说的很有艺术,因为相声最早确实是在茶肆酒楼和街边巷子里,本身他就是低俗的东西(那时候称不上艺术),但是经过老一辈的相声演员的不断努力,好不容易将他提高到了艺术的程度,相声演员也可以成为艺术家了,但是郭德纲的这翻做法以及说辞,表面上是发扬光大了,但是实质上却又将他倒退回原始状态了,这点上可能很多人不同意,说法上也有些牵强,但是你细品一下他说过的话,很有一种人家相识艺术家不带他玩,他就自己玩,还要让他们没得玩的感觉,怎么样能让他们没得玩那?不就只有毁了他们吗?老一辈相声演员造就的现在这个局面,不就是已经被他给瓦解了吗?

当然关于德云社和郭德纲的事都是我的胡猜乱想,可以当我说的是放了个屁,我也是郭德纲和于谦的粉丝,因为失眠每晚都得听他俩的相声,但是其他说的都是我的肺腑之言,有竞争是好事!


mike22098726


我从小听相声长大的,那时候喜欢冯巩牛群、姜昆唐杰忠、马季赵炎、李金斗陈涌泉、李曾瑞王谦祥。。。觉得特别的好听,到现在还时不时翻出以前他们的作品听听。但是,姜昆老师的作品相对于另外的几位我个人感觉不出彩。相声嘛,首先应该逗乐,然后我才有兴趣继续听下去。光干巴巴的说,你能有我语文老师、历史老师说的好?所以,我认为姜昆老师说的对,相声要有文化,但最起码你得让我喜欢听你讲文化,否则我为什么要听呢?


狂奔的拉风蜗牛


郭德纲的就很有品位。我喜欢,雅俗共赏。相声本来就是一个俗物,你如果要把一个俗物做的很雅,就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结果就是什么都不是。昆曲就雅,你把相声说成昆曲这种雅,我看谁还看你相声。姜昆老师,你还是就在家修养天年吧,一大把年纪了,还到处蹦哒,我们尊敬你,是你年轻的时候一年出来一次给大家讲一个相声。你就不要老是以自己是相声老前辈的身份自居。倚老卖老说的就是你这种人。相声就是一个雅俗共赏的节目,雅不能雅过头,俗也不能俗不可耐。所以你就养养花🌸逗逗鸟,让社会去评判什么是好相声,什么是不好相声。



蛋九王子


希望姜老师不要老是用大道理教育人,用事实说话好吗?就像郭德纲用行动让相声重新火起来一样,您老能用相声作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有品味的相声吗?注意,是相声,不是报告。另外,请告诉大家相声当初出现,是老佛爷成立了大清曲艺团吗?相声艺人每天领工资?那怎么生存呢?一段相声别说几年,能管一个月花销吗?您是不操心生活了,可别人得活着,相声不可乐,谁给钱呢?饱汉子不知饿汉饥,您凭什么代表相声发言呢?


沐风浴雨1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绘古都汴梁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卷,它的内容高雅吗?不见得 ,至少我们没有看到通俗意义上的“阳春白雪” ,但它却是国宝!我国历史上先秦时期就有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化的丰富和进步在于百家争鸣,而不是“大一统”式的禁锢和打压。姜昆先生固然优秀,资格也老,但以郭德纲为代表的相声新势力或流派同样值得尊重,只要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哪怕接点“地气” ,又有何妨?正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固然高雅,《清明上河图》的风俗画卷也不遑多让。


很帅的蜗牛


光说,你倒是拿出东西来啊!自己不出作品,光说别人的这么不好那么不好,就像到饭店点菜,你老说不如你做的好吃,你倒是做出来,让我们尝尝你哪比人家好,哪比人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可以吃大席面,也不碍着我们吃路边摊!评判别人先拿吃自己的东西,然后让吃饭的人品,哪个更好!更喜欢哪个


冰心不怂


姜昆两个人捐了一首诗,嗯,不错,高雅,是正儿八经的正统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弟子又捐钱又捐物,真俗,难怪进入不了正统相声,可是就是因为俗他才是一个人,一个被大家喜爱的人,挺你,郭德纲,挺你,德云社


周家小猪


我很喜欢听相声,从最早侯宝林大师,马季先生,到侯耀文石富宽,姜昆唐杰忠,一直到现在的德云社,我都很喜欢。品味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好的作品不仅让您开怀大笑,同时通过比喻或者讽刺的手法,表达出许多社会现象,社会风气,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改变不良嗜好和作风。比如牛群李立山的《巧立名目》反应了官僚作风公款吃喝,再比如姜昆唐杰忠的《虎口遐想》刻画了一个爱面子、懦弱、猥琐、嘴贱、莫名其妙的乐观主义等等,之前很多老前辈的作品大多如此。

再看现在的相声,大多以互损挖苦出洋相为包袱,说实话也挺乐呵热闹的,一样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不知道这是不是进步的表现,毕竟存在即是合理。

当然我们希望好的作品越多越好。


e代枭雄


个人理解,无论是小品、相声,刚刚出现时,表演内容及形式肯定是针对于当时的受众,同时也受当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间接影响,出发点肯定都是娱乐大众。随着时代变迁,各种社会环境都已变化,人的审美观也跟之前不同,相声和小品也应该跟着受众的审美变化而进行对应的形式变更,以保证始终满足“娱乐大众”的初衷。但是有些人就很死板的选择了完全继承,把最初的形式当成金科玉律,根本不顾及受众的想法,其实最初创造相声的人应该也不会认同这种方式。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姜昆之流从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育,骨子里已经全都是这些,可能他也意识到这样坚持不一定对,但是他没有能力去改变,因为他的所有想法和思维已经被固化了,他们没有改变自己表演方式和台词的能力了,或者说即使能改一点儿,也不可能比得过德云社,这样反而更丢人,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向外界表明自己坚守立场,坚守传统文化,你们改革的都是错误的。真的挺可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