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窯陶瓷燒製技藝傳承人:“神刀”竹玲

花卉草木,一山一水,昆蟲動物亦或人物……在李竹玲的刀下,皆充滿靈性,彷彿隨時就能活過來。

她的刀跟馬良的筆一樣神奇,她的獨門絕技跟武林秘籍一樣精彩,走近李竹玲,就像走進了江湖中的武林門派。

作為陳爐橋上李家第十代傳人,融入其神奇刀技和眾多“內功心法”的瓷器已被永遠珍藏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等地,為耀州瓷重振昔日雄風貢獻出了派系力量。

2019年“三秦工匠”風采錄 | 耀州窯陶瓷燒製技藝傳承人:“神刀”竹玲

2019年“三秦工匠”榮譽獲得者李竹玲

李家刀法 技壓群雄

出生於銅川陳爐陶瓷古鎮,自1986年步入陶瓷界學藝至今,李竹玲在工藝美術瓷界的地位不斷上升,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接踵而來,她成為了耀州瓷派系裡一匹當之無愧的黑馬。

特別是在刀技方面,李竹玲苦練內功,刀耕不輟,探索不止,可謂刀刀見彩。現在,她對傳統的裝飾技藝,駕輕就熟,量器施藝,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家功夫”。

世間萬物,在她的刀下變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其刀工尤以刻花牡丹見長,獨具一格。或圓瓶中剛勁豪放的牡丹,或飄逸柔和的折枝牡丹,皆使人拍手叫絕,讚不絕口。人稱“李家牡丹”,名不虛傳。

注入其神奇刀技和“內功心法”的陶器,追求造型、裝飾和釉色的和諧自然美,被稱為“這是她獨特的陶瓷藝術之主要特徵,也是其藝術魅力的靈魂所在”。

在技藝發揚方面,李竹玲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借用高麗青瓷的鑲嵌裝飾手法,憑藉多年的“練功經驗”,李竹玲在耀瓷綠釉色基礎上增添了白、紅、藍等色彩,反覆改進摸索,製作出彩色青瓷,使作品的層次更加明顯,畫面更加多彩。

這種彩色陶瓷的製備“心法”,因屬獨門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舉改變了耀州瓷單一色調的歷史。這一重大的技術突破,讓耀州瓷大放異彩,也讓“李家功夫”聲名鵲起。

刀光劍影 勢如破竹

就在耀州瓷因“李家功夫”名聲大噪之際,李家掌門李竹玲卻開始了新的“閉關修煉”。再次重出江湖後,李竹玲帶領李家瓷坊創造出了新釉“新耀州紅”“粉釉白”等系列瓷品,在白釉器著妝技術工藝方面,又開闢出了耀州瓷裝飾藝術的新領域。

李家瓷坊作為耀州窯派系裡的一大分支,其對工藝的傳承和發揚,受到陶瓷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刀光劍影,勢如破竹,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2010年9月,《刻花牡丹紋洗》被汝州市汝瓷博物館收藏。《耀州瓷刻花貴妃瓶》《耀州瓷刻花菩提戲嬰尊》,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2010年10月,她製作的《耀州瓷和和美美》奪得了2010年“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金獎。

2014年9月,她受邀為釣魚臺國賓館設計製作《青釉刻花牡丹紋迎春瓶》,被釣魚臺國賓館珍藏。

2016年4月,她創作的《福祿瓶》作為珍品,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永久珍藏。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是我國迄今唯一一座為443位國大師專門建造的精品博物館。至此,李竹玲和她的“李家功夫”鶴立雞群,其地位和影響已無幾人撼動。

2019年“三秦工匠”風采錄 | 耀州窯陶瓷燒製技藝傳承人:“神刀”竹玲

當代神刀 桃李芬芳

因身懷絕技,李竹玲成為銅川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耀州窯陶瓷燒製技藝傳承人》。

作為一代名師,李竹玲更加重視“李家功夫”的發揚光大。得到李竹玲的真傳,耀州瓷李家瓷坊現已有3名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4名銅川市工藝美術大師以及數十名技術人員。

李家瓷坊也被西安美術學院選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成為銅川市和高等院校建立密切關係的第一家民營企業。

而她神乎其神的刀技以及“內功心法”,更是不脛而走,享譽海內外。

1998年至今,受有關大學邀請,李竹玲已為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陶瓷藝術專業在華留學生傳授耀州瓷刻花技術。美國羅徹斯特民間藝術聯合會主任安妮·施利芙小姐,更是慕名從美國來到陳爐拜她為師,跟她同吃、同住學起了“刀法”。

李竹玲在陶瓷界的影響不斷擴大,已多次受邀作為評委參加“中國原創·百花獎”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中國原創”首屆全球文化藝術創意大賽等比賽的評審工作,為耀州陶瓷威震海內外作出了突出貢獻。


來源:陝西工人報 (本報記者 王何軍)

更多新聞:http://www.sxwork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