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金十數據


曾幾何時,日本製造也曾創下一段輝煌的歷史,尤其是物美價廉的日本家電,成為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資本。當時,日本的家電產業風靡中國、美國、歐洲,在全球始終處於領先地位,也成為不少中國企業模範和學習的對象。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日本製造已經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國企業“養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國企業500億日元接手!

擁有140年曆史的東芝,就是日本企業衰落的“代表”。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後持續地做假賬,讓企業憑空多出了1518億日元的利潤,連續三任社長因為這個問題被迫辭職。這兩年,東芝一直在裁員和破產到的邊緣試探,對於旗下持續虧損的業務也只能“忍痛割肉”。

據統計,東芝先是以150億英鎊出售了英國的核電資產 ,又在2018年1月以46億美元賣掉旗下的西屋電氣,甚至還打算將旗下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業務出售給中國新奧能源,至於旗下的家用電器業務,則賣給了中國的美的集團。

2016年3月,美的宣佈以537 億日元(約合 4.73 億美元)收購東芝所持白色家電業務80.1%股權,獲得了東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權、超過5000項家電相關專利、在日本和中國的市場和製造基地、以及東芝家電約250億日元的債務。

精明的日本人沒有想到,中資“救活”了東芝家電!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其家電業務是不是“撿了個大便宜”呢?在當時看來並不是這樣,精明的日本人賣掉的都是持續虧損、沒有前景的業務,其核心業務如半導體等是給多少錢都不會賣的;而好心“接盤”其家電業務的中國企業,被他們看成了人傻錢多的“冤大頭”。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國收購後的東芝家電竟然“起死回生”了。其營業收入2017財年達到2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左右,比處於東芝旗下的2015財年增加了5成,還在2018財年成功地扭虧為盈。而且,該公司通過充分利用美的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開始轉守為攻。

除了在中國和泰國的自主工廠製造的家電之外,在泰國,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產品;在印度,預計將2020年在建設新工廠,並在今後5年裡投資計超過200億日元(東芝家電在2012年從撤離印度市場)。很明顯,當初將東芝家電無情甩賣的日本人打錯了算盤,果斷接手的中國企業賺大了!

那些被中國救活的日本企業,13億人市場功不可沒!

風水輪流轉,這些年被中國“救活”的日本品牌並不止東芝家電一家。2005年,陷入經營破產的高爾夫球杆廠商本間高爾夫在中國企業“收入囊中”,目前已經走上了復甦的軌道。其銷售額在截至2017財年的最近4年裡增長了70%,日本首相訪問美國送給美國總統的球杆也正是這家公司出品。

還有,繼承三洋電機白色家電業務的AQUA於2012年被收入海爾集團旗下,數年後就實現了扭為盈。另外,被蘇寧雲商收購的日本大型免稅店連鎖LAOX(樂購仕)、被山東如意科技集團納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裝企業瑞納(Renown)、被聯想併購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國企業的幫助下逐步走向“復活”。

為什麼東芝家電等日本企業在獲得中資注血之後能迅速復活,而過去一直在破產邊緣掙扎呢?這主要得益於中國13億人的巨大市場、以及遠超日本的經濟實力。對實力不斷增強的中國企業來說,能夠“藉機”吸收日本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熟練的勞動者,同樣能獲益巨大!


金十數據


個人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體量的問題。

對於白電行業,東芝的白電佔有率太低,銷售完全跟不上,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而銷售則一直是美的的強項,吸收東芝的技術能力,同時憑藉美的強大的平臺能力,銷售業績大大提高。

解決了“開源”的問題後,美的還解決了東芝“節流”的問題。

憑藉自身對於上游企業的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了產品原材料成本,已經融入美的平臺後,人工及營銷等成本也隨之下降。

有了美的的開源節流後,起死回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