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疫情的思考:万孚生物、基蛋生物说说我的不同的观点

疫情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但终将过去。今年仍是需要做好防守,静待修复。思考疫情过后未来1年,不同行业的推演:

对疫情的思考:万孚生物、基蛋生物说说我的不同的观点

1、地产

积极:可能会适度放松,马太效应,头部地产股收益,整体行业中性。

消极:情绪的原因,估值很难提升,头部地产股可能能赚到利润提升的部分。

2、银行

本来很看好一小部分优质城商行。目前已减少仓位。

可能会成为疫情的变相买单者,不对称加息,低利率强制放贷。只能呵呵,估值仍会被压制,很难提升估值,变相的疫情受损者。

3、旅游航空

最受损的行业,理论上弹性也最大。我毫不怀疑,过后会有报复性消费,但截至今天,普遍只下跌15%左右,空间远远不够,最担心的是:这次疫情传播很隐蔽。

如果布局很大仓位,突然什么地方又暴出来几例,这不是直接闷杀吗。

另外全国人民大休假后,是否暑假、国庆缩短,都是负面影响。当然再多跌点,我会考虑。

4、基建

疫情过后拉基建是不二选择。基建股确会收益,可能会有一波行情,缺点是跌得很少。但总体值得一看,有好标的值得买。

5、科技

缺点是根本没跌,估值高。原来是我一季度的重仓板块,看好贸易缓和期,美国大选是三季度。一季度、二季度都是消息空窗期。目前显然的推测是,一阶段协议中方无法履行了,特别是目前涨得最好的苹果产业链的不确定性又开始上升了。

另外,境外疫情是不是会扰动全球产业链。投资最怕不确定性。不值得重仓配置

6、医疗

从疫情影响的角度看各个子板块。

医疗服务:如眼科、牙科等。与传染病关联不大,只影响短期业绩。中性。

医疗商业:短期看,与传染病相关的可能增加销量,其他部分下降。中性

中药:嗯,呵呵。我和你怎么看一点都不重要,但有一个逻辑提醒大家注意:大家认为普遍喝洋墨水的国内基金经理和境外资金基金经理会如何看待中药。

西药:疫情对症药短期受益,但疫情控制后中性。不值得大幅溢价购买。

医疗器械:姑且把口罩也放进去,短期大幅收益,但疫情控制后中性。长期收益的可能是基层诊疗设备行业。

疫情的最大教训:一是需要体制方面的改良,这个毋庸多言;二是相当于头部医院被挤兑,基层及社区医疗严重不足。

未来必然会发生的是:医疗补短板。特别是基层医疗补短板和在线医疗(主要标的在港股)。

其实分级诊疗是个老话题了,但长期重视程度不足,始终是头部医院在硬撑,这一次的教训可谓深刻。

分级诊疗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在本例疫情中作用凸显,疫情后可能成为就医流程改造的范例,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此次防疫工作中,社区初筛,确诊转诊,分级诊疗的体系在武汉逐步建立起来,有效的减少了定点医院的医疗压力,提高了医院的运作效率。

相信这套分级诊疗的流程在疫情期间的应用将对就医流程的改造起到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基层卫生机构改革,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水平。

所以未来1-2年分级诊疗会显著增加投入。

由于大型检测设备昂贵的原因,基层诊疗最经济的设备就是POCT(即时检测)。目前POCT的基层诊疗渗透率很低,可能会面临爆发性的市场。

POCT行业目前有四个标的,按照国内市场排名是(万孚生物、基蛋生物、药明康德、东方生物)

深入研究了万孚生物、基蛋生物说说我的不同观点

1、对比万孚体量小,差距在拉大。

我的不同观点:

其实两个都是好公司。差距没有想象的大。

万孚18年总收入16.5亿,国外3.8亿元(毒品检验居多,与其他POCT协同较小),境内收入12.7亿元。珠三角是根据地。

基蛋18年总收入6.8亿,国外0.2亿元,境内收入6.6亿元。长三角是根据地。

两者的境内收入差距没有想象的大。并且万孚的贸易类比重高于基蛋,工业部分毛利率69%,低于基蛋工业类部分毛利率84%。基蛋的自产试剂比重更高。两者差距没有想象的大。

万孚的优势在于品种全,销售大,的确有老大风范。

基蛋的优势在于心标类、慢病类有一招鲜,自制试剂技术含量高,毛利高的令人乍舌(这是医药工业企业技术含量的最直观指标),并且高额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报表干净。

对于各个行业,我一般重点看老大和老二。这么多年的经历中,经常做老大老二的切换,以历史经验看(纯属个人感觉),老二与老大的估值差,一般在7折到9折之间浮动,平均数大概是打八折。

虽然很模糊,但有兴趣的同好,可以观察近十年来的估值变化,基本如此。比如现在,市盈率茅33五29、海康28大华21,草率的说,估值差基本在7-9折之间。曾经多次作过茅五的切换,7折以下就换五粮液,9折了坚决拿茅台。这是题外话。

而基蛋和万孚的估值差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而仔细看了两家近几年来的年报和市场反应后。

我意识到,其中肯定有错误存在,要么是万孚贵了,要么就是基蛋便宜了。

这些都是年报数据,市场选择性的忽视了。

(另外,最近万孚和基蛋的快报都出来了,19年万孚股东利润中值3.85亿元,增速25%;基蛋营收9.7亿元,增速41%,股东利润3.4亿,增速36%,,两者差距不但没有拉大,反而缩小了)

2、基蛋三季报现金流变差,利润增速差。

我的不同观点:

先说现金流,(其实绝大部分股民根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太懂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如何看,其实这些股民不太适合炒股,应该交给基金或私募,说真话招仇恨,不提了)

q3的现金流不如去年同期。的确是,但是更重要的是18年末总资产15.7亿,净资产13.5亿,总负债2.2亿。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0。(对比万孚18年末总资产26.9亿,净资产19.3亿,总负债7.6亿。短期借款3078和长期借款0。POCT真是油水厚,老大老二的资产结构都很强壮,但老二的负债率其实比老大还要低。)

基蛋就不是去杠杆的问题,是毫无杠杆,过于保守的问题。

第一,搞得银行赚不到基蛋一分钱,也导致股东赚不到加便宜杠杆(负债率低,资金成本低)的钱;

第二,真以为自己是茅台,概不赊欠,现金提货。基蛋18年工业毛利率84%,还真是和高端白酒差不多了。如果我是渠道经销商,我最讨厌基蛋这样的企业,自己现金流好的令人发指,银行有便宜的钱不借,一点都不支持经销商,市场竞争又是激烈。所以基蛋在2019年开始加了一点点杠杆和账期支持经销商是完全正确的。

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是对经销商的支持还不够多,还应该加更多的杠杆,原来的杠杆实在太低了。

说回现金流量表,在销售政策的账期(天数)由低值向高值转化的过程中,转化的过程是现金流量表最难看的时段。

但是账期稳定后,现金流量表又恢复常态。因为POCT的最终客户是医院,医院本身都是现金牛。

而2019年就是销售政策变化,支持经销商的现金流量表转化过程,预估2020就会是稳定期。

关于利润增速,的确三季报很差,这也是估值低的原因,说实话,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当时主要觉得是不是搬家的原因造成了费用支出和停机、调试成本。但是也有一些反向的迹象。19年中报短期借款4600万,三季报时又只有1200万了,没有长期借款,很少有处于逆境的企业,加快归还银行借款的,说明企业的现金流依然健康,风险很小。

另外,观察的一个点就是,看公司的公众号、网站(网站中还有员工期刊),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员工福利丰厚,素质高,蒸蒸日上的好公司。一月份公司总部的年会和吉林基蛋的年会都有相关迹象表明,四季度OK。

结合这么低的估值,完全可以买入看一下四季度的底牌。底牌的日期也很近,不过就是3月19日,出快报不过是意外之喜,其实也根本不差这一个月。

最大的风险不过是验证市场的判断是对的,也没有什么下跌空间。属于典型的向下有限,向上空间巨大的好货。

3、不务正业,炒股,公告说要花1个亿炒股。

我的不同观点:不值一提。基蛋19年每个季度末的现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是9个亿左右,拿出1个亿炒股怎么了。问题不是炒股,问题是上面说的现金太多,没有给下游经销商足够的支持。这么多钱,应该出去收购好项目啊,或者加大内部研发支持啊。(当然19年下半年开始这么做了)

4、开始从事贸易,不务正业。

我的不同观点:万孚的早就开展贸易类,2017年度是25%,2018年度是27%。基蛋2018年是24%,甚至还略低于万孚。

POCT供货时,除本公司试剂外,向终端客户提供第三方多种试剂配套,一站式采购服务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也是行业惯例。一方面可以赚取价差,另一方面也可以得知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性。这是正业。

5、股东大量减持

我的不同观点:拜托,这是创投阿,人家赚的就是一级和二级市场价差阿,又不是二级市场炒股的。上市赚了这么多倍为啥不卖。这是创投的行规阿,解禁期一过是必须卖的,不然怎么有资金投新项目。这是行规。

6、POCT行业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无前途。

我的不同观点:你们见过毛利率84%但是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的工业企业吗?!其实这几年POCT的进步很快,很多项目功能在集成,指标精度也大幅提升,万孚基蛋超越行业平均增速,一方面是吃掉的小型散乱差企业份额,另一方面也在向上进行国产替代,是两头延伸。企业的份额扩张很快。

中国市场多大,万孚、基蛋的POCT产值才多大?

7、成交清淡,无人关注,没有资金运作。

我的不同观点:首先这是好事,长牛更好。第二,这是过去,看一下一月份的换手率64%,二月份涨停前上半个月的换手率55%,

而同期万孚是27%和25%。很明显,有聪明的资金已经关注到了巨大的估值差异,基蛋开始剧烈震荡。

8、疫情受益程度小

我的不同观点:

投资者交流平台这几个礼拜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有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吗?

公司没有回答,我一开始也很疑惑,纠结了很久,基蛋受益于疫情吗?(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问题是要在基蛋上涨前知道,又不认识内部人)

后来直到我在春节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从第一版耐心的往后看,(现在第五版了,可怜我一个学财务的,专靠百度一个个看诊疗方案)

手机上很多是误导信息,看手机新闻炒股哪会有什么超额收益,看目前真正的医疗实操才是根本。

终于发现,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重要。

按照规范的诊疗方案

第一步:炎症类测试(判断细菌还是病毒,是否符合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 +CT影像判断

第二步:核酸检测+基因测序

第三步:确诊后判断轻症还是重症,依赖影像、血气、生化、心标监控各指标,然后对症用器械,用药。

核酸检测:早期的上海三家非上市企业的确是上量非常快,其他年后研发出的号称有一百多户企业了,很多还是通过捐赠的形式,除了这三家上海企业,受益都很有限。

炎症类检测: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步,面广量大,检测试剂大幅受益。

CT检测:机器可重复使用,受益有限。

血气、生化、心标检测:均为多次测试,检测试剂大幅受益。

器械(如呼吸机)、对症用药:大幅受益

下一步思考的是受益纯度问题:即产品受益程度。简单说,一个公司如果只有百分之五的产品受益,那有什么用?

比如很多医药公司,只有一种药受益,其他药而因为疫情滞销,那这是受损股。

以万孚和基蛋来看,

万孚18年报:妊娠及优生优育检测8%;传染病检测24%;毒品(滥用药物)检测14%;慢性病25%;贸易服务27%。(再表扬一下万孚,年报的可读性比基蛋好,怪不得机构喜欢)简单测算万孚的工业类,大概受益部分有(24%+25%)/73%=67%

基蛋18年未披露:从ipo报告和外部信息,以前工业类中四分之一是炎症类,四分之三是心血管类,现在可能其他种类也在上,但估计这两大类还是占到90%

因此基蛋的疫情受益程度几乎是全方位的,万孚受益也不错,但基蛋更纯。

9、对于投资者关系很淡漠,不重视股民提问

我的不同观点:没有不同观点,这个公司的确不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但如果不是这样,哪有便宜货买。

其实这个公司的公开信息还是很多的,不一定非要董秘的嘴说出来。

10、关于疫情捐赠,是否影响一季度业绩

我的不同观点:我觉得这是苏老板最近做的最英明的决策,利国利民,长远利企业。原因,请仔细思考POCT行业的本质和基蛋的仪器试剂销售比重。

11、疫情过后,POCT没戏

我的不同观点:才刚上路啊。

以这次举例,poct设备十分钟就能判断是病毒还是炎症(其实技术很简单),大批的人流就能够分诊,普通炎症的回家不要凑热闹降低恐慌,发现是病毒可再使用试剂盒,由检测中心继续判断是否新冠。无须都去头部医院排队互相感染。

疫情过后,poct设备会在基层医疗中快速放量。(哪怕是为了预防疫情,低投入高回报,性价比最高)

12、关于2020

POCT将继续是一年好年景,龙头万孚和基蛋都会加速。

但这个行业最大的好处是:一旦设备切入,就开始有持续检测试剂的生意,是占坑模式。

设备收入只是小头,基本是半卖半送,核心是后续的检测试剂。一旦占坑,那试剂的生意就源源不断。

万孚仍然是老大,也仍然是很好的股票。

在2019年基蛋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速超过万孚的基础上。2020年,基蛋的销售、利润、现金流的相对增速都会超过万孚。(原因:基蛋销售、利润指标疫情的受益程度超过万孚,万孚的毒品检测和优生优育类无受益;现金流指标20年基蛋账期走平,恢复原状,相对19年高增速)

13、关于空间

今天是20200217,收盘涨停,91亿市值。2019年基蛋利润是3.4亿。2020年利润增速如果保守估计,相对19年利润36%增速下降,预估为30%。则2020年利润为3.4亿*1.3=4.4亿。

今天的估值只相当于20年的21倍。

空间可参考万孚估值打7-9折。

才刚上路啊!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对任何一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