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疫情的思考:萬孚生物、基蛋生物說說我的不同的觀點

疫情是重大的歷史事件,但終將過去。今年仍是需要做好防守,靜待修復。思考疫情過後未來1年,不同行業的推演:

對疫情的思考:萬孚生物、基蛋生物說說我的不同的觀點

1、地產

積極:可能會適度放鬆,馬太效應,頭部地產股收益,整體行業中性。

消極:情緒的原因,估值很難提升,頭部地產股可能能賺到利潤提升的部分。

2、銀行

本來很看好一小部分優質城商行。目前已減少倉位。

可能會成為疫情的變相買單者,不對稱加息,低利率強制放貸。只能呵呵,估值仍會被壓制,很難提升估值,變相的疫情受損者。

3、旅遊航空

最受損的行業,理論上彈性也最大。我毫不懷疑,過後會有報復性消費,但截至今天,普遍只下跌15%左右,空間遠遠不夠,最擔心的是:這次疫情傳播很隱蔽。

如果佈局很大倉位,突然什麼地方又暴出來幾例,這不是直接悶殺嗎。

另外全國人民大休假後,是否暑假、國慶縮短,都是負面影響。當然再多跌點,我會考慮。

4、基建

疫情過後拉基建是不二選擇。基建股確會收益,可能會有一波行情,缺點是跌得很少。但總體值得一看,有好標的值得買。

5、科技

缺點是根本沒跌,估值高。原來是我一季度的重倉板塊,看好貿易緩和期,美國大選是三季度。一季度、二季度都是消息空窗期。目前顯然的推測是,一階段協議中方無法履行了,特別是目前漲得最好的蘋果產業鏈的不確定性又開始上升了。

另外,境外疫情是不是會擾動全球產業鏈。投資最怕不確定性。不值得重倉配置

6、醫療

從疫情影響的角度看各個子板塊。

醫療服務:如眼科、牙科等。與傳染病關聯不大,隻影響短期業績。中性。

醫療商業:短期看,與傳染病相關的可能增加銷量,其他部分下降。中性

中藥:嗯,呵呵。我和你怎麼看一點都不重要,但有一個邏輯提醒大家注意:大家認為普遍喝洋墨水的國內基金經理和境外資金基金經理會如何看待中藥。

西藥:疫情對症藥短期受益,但疫情控制後中性。不值得大幅溢價購買。

醫療器械:姑且把口罩也放進去,短期大幅收益,但疫情控制後中性。長期收益的可能是基層診療設備行業。

疫情的最大教訓:一是需要體制方面的改良,這個毋庸多言;二是相當於頭部醫院被擠兌,基層及社區醫療嚴重不足。

未來必然會發生的是:醫療補短板。特別是基層醫療補短板和在線醫療(主要標的在港股)。

其實分級診療是個老話題了,但長期重視程度不足,始終是頭部醫院在硬撐,這一次的教訓可謂深刻。

分級診療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力量在本例疫情中作用凸顯,疫情後可能成為就醫流程改造的範例,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在此次防疫工作中,社區初篩,確診轉診,分級診療的體系在武漢逐步建立起來,有效的減少了定點醫院的醫療壓力,提高了醫院的運作效率。

相信這套分級診療的流程在疫情期間的應用將對就醫流程的改造起到示範作用,進一步推動基層衛生機構改革,提高社區醫療機構水平。

所以未來1-2年分級診療會顯著增加投入。

由於大型檢測設備昂貴的原因,基層診療最經濟的設備就是POCT(即時檢測)。目前POCT的基層診療滲透率很低,可能會面臨爆發性的市場。

POCT行業目前有四個標的,按照國內市場排名是(萬孚生物、基蛋生物、藥明康德、東方生物)

深入研究了萬孚生物、基蛋生物說說我的不同觀點

1、對比萬孚體量小,差距在拉大。

我的不同觀點:

其實兩個都是好公司。差距沒有想象的大。

萬孚18年總收入16.5億,國外3.8億元(毒品檢驗居多,與其他POCT協同較小),境內收入12.7億元。珠三角是根據地。

基蛋18年總收入6.8億,國外0.2億元,境內收入6.6億元。長三角是根據地。

兩者的境內收入差距沒有想象的大。並且萬孚的貿易類比重高於基蛋,工業部分毛利率69%,低於基蛋工業類部分毛利率84%。基蛋的自產試劑比重更高。兩者差距沒有想象的大。

萬孚的優勢在於品種全,銷售大,的確有老大風範。

基蛋的優勢在於心標類、慢病類有一招鮮,自制試劑技術含量高,毛利高的令人乍舌(這是醫藥工業企業技術含量的最直觀指標),並且高額的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報表乾淨。

對於各個行業,我一般重點看老大和老二。這麼多年的經歷中,經常做老大老二的切換,以歷史經驗看(純屬個人感覺),老二與老大的估值差,一般在7折到9折之間浮動,平均數大概是打八折。

雖然很模糊,但有興趣的同好,可以觀察近十年來的估值變化,基本如此。比如現在,市盈率茅33五29、海康28大華21,草率的說,估值差基本在7-9折之間。曾經多次作過茅五的切換,7折以下就換五糧液,9折了堅決拿茅臺。這是題外話。

而基蛋和萬孚的估值差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而仔細看了兩家近幾年來的年報和市場反應後。

我意識到,其中肯定有錯誤存在,要麼是萬孚貴了,要麼就是基蛋便宜了。

這些都是年報數據,市場選擇性的忽視了。

(另外,最近萬孚和基蛋的快報都出來了,19年萬孚股東利潤中值3.85億元,增速25%;基蛋營收9.7億元,增速41%,股東利潤3.4億,增速36%,,兩者差距不但沒有拉大,反而縮小了)

2、基蛋三季報現金流變差,利潤增速差。

我的不同觀點:

先說現金流,(其實絕大部分股民根本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不太懂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如何看,其實這些股民不太適合炒股,應該交給基金或私募,說真話招仇恨,不提了)

q3的現金流不如去年同期。的確是,但是更重要的是18年末總資產15.7億,淨資產13.5億,總負債2.2億。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0。(對比萬孚18年末總資產26.9億,淨資產19.3億,總負債7.6億。短期借款3078和長期借款0。POCT真是油水厚,老大老二的資產結構都很強壯,但老二的負債率其實比老大還要低。)

基蛋就不是去槓桿的問題,是毫無槓桿,過於保守的問題。

第一,搞得銀行賺不到基蛋一分錢,也導致股東賺不到加便宜槓桿(負債率低,資金成本低)的錢;

第二,真以為自己是茅臺,概不賒欠,現金提貨。基蛋18年工業毛利率84%,還真是和高端白酒差不多了。如果我是渠道經銷商,我最討厭基蛋這樣的企業,自己現金流好的令人髮指,銀行有便宜的錢不借,一點都不支持經銷商,市場競爭又是激烈。所以基蛋在2019年開始加了一點點槓桿和賬期支持經銷商是完全正確的。

我覺得主要的問題是對經銷商的支持還不夠多,還應該加更多的槓桿,原來的槓桿實在太低了。

說回現金流量表,在銷售政策的賬期(天數)由低值向高值轉化的過程中,轉化的過程是現金流量表最難看的時段。

但是賬期穩定後,現金流量表又恢復常態。因為POCT的最終客戶是醫院,醫院本身都是現金牛。

而2019年就是銷售政策變化,支持經銷商的現金流量表轉化過程,預估2020就會是穩定期。

關於利潤增速,的確三季報很差,這也是估值低的原因,說實話,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當時主要覺得是不是搬家的原因造成了費用支出和停機、調試成本。但是也有一些反向的跡象。19年中報短期借款4600萬,三季報時又只有1200萬了,沒有長期借款,很少有處於逆境的企業,加快歸還銀行借款的,說明企業的現金流依然健康,風險很小。

另外,觀察的一個點就是,看公司的公眾號、網站(網站中還有員工期刊),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個員工福利豐厚,素質高,蒸蒸日上的好公司。一月份公司總部的年會和吉林基蛋的年會都有相關跡象表明,四季度OK。

結合這麼低的估值,完全可以買入看一下四季度的底牌。底牌的日期也很近,不過就是3月19日,出快報不過是意外之喜,其實也根本不差這一個月。

最大的風險不過是驗證市場的判斷是對的,也沒有什麼下跌空間。屬於典型的向下有限,向上空間巨大的好貨。

3、不務正業,炒股,公告說要花1個億炒股。

我的不同觀點:不值一提。基蛋19年每個季度末的現金加交易性金融資產是9個億左右,拿出1個億炒股怎麼了。問題不是炒股,問題是上面說的現金太多,沒有給下游經銷商足夠的支持。這麼多錢,應該出去收購好項目啊,或者加大內部研發支持啊。(當然19年下半年開始這麼做了)

4、開始從事貿易,不務正業。

我的不同觀點:萬孚的早就開展貿易類,2017年度是25%,2018年度是27%。基蛋2018年是24%,甚至還略低於萬孚。

POCT供貨時,除本公司試劑外,向終端客戶提供第三方多種試劑配套,一站式採購服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也是行業慣例。一方面可以賺取價差,另一方面也可以得知客戶需求,增加客戶粘性。這是正業。

5、股東大量減持

我的不同觀點:拜託,這是創投阿,人家賺的就是一級和二級市場價差阿,又不是二級市場炒股的。上市賺了這麼多倍為啥不賣。這是創投的行規阿,解禁期一過是必須賣的,不然怎麼有資金投新項目。這是行規。

6、POCT行業技術含量低,競爭激烈,無前途。

我的不同觀點:你們見過毛利率84%但是技術含量低、競爭激烈的工業企業嗎?!其實這幾年POCT的進步很快,很多項目功能在集成,指標精度也大幅提升,萬孚基蛋超越行業平均增速,一方面是吃掉的小型散亂差企業份額,另一方面也在向上進行國產替代,是兩頭延伸。企業的份額擴張很快。

中國市場多大,萬孚、基蛋的POCT產值才多大?

7、成交清淡,無人關注,沒有資金運作。

我的不同觀點:首先這是好事,長牛更好。第二,這是過去,看一下一月份的換手率64%,二月份漲停前上半個月的換手率55%,

而同期萬孚是27%和25%。很明顯,有聰明的資金已經關注到了巨大的估值差異,基蛋開始劇烈震盪。

8、疫情受益程度小

我的不同觀點:

投資者交流平臺這幾個禮拜問的最多的問題是:有新冠核酸檢測試劑嗎?

公司沒有回答,我一開始也很疑惑,糾結了很久,基蛋受益於疫情嗎?(當然現在大家都知道,問題是要在基蛋上漲前知道,又不認識內部人)

後來直到我在春節把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從第一版耐心的往後看,(現在第五版了,可憐我一個學財務的,專靠百度一個個看診療方案)

手機上很多是誤導信息,看手機新聞炒股哪會有什麼超額收益,看目前真正的醫療實操才是根本。

終於發現,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重要。

按照規範的診療方案

第一步:炎症類測試(判斷細菌還是病毒,是否符合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 +CT影像判斷

第二步:核酸檢測+基因測序

第三步:確診後判斷輕症還是重症,依賴影像、血氣、生化、心標監控各指標,然後對症用器械,用藥。

核酸檢測:早期的上海三家非上市企業的確是上量非常快,其他年後研發出的號稱有一百多戶企業了,很多還是通過捐贈的形式,除了這三家上海企業,受益都很有限。

炎症類檢測: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步,面廣量大,檢測試劑大幅受益。

CT檢測:機器可重複使用,受益有限。

血氣、生化、心標檢測:均為多次測試,檢測試劑大幅受益。

器械(如呼吸機)、對症用藥:大幅受益

下一步思考的是受益純度問題:即產品受益程度。簡單說,一個公司如果只有百分之五的產品受益,那有什麼用?

比如很多醫藥公司,只有一種藥受益,其他藥而因為疫情滯銷,那這是受損股。

以萬孚和基蛋來看,

萬孚18年報:妊娠及優生優育檢測8%;傳染病檢測24%;毒品(濫用藥物)檢測14%;慢性病25%;貿易服務27%。(再表揚一下萬孚,年報的可讀性比基蛋好,怪不得機構喜歡)簡單測算萬孚的工業類,大概受益部分有(24%+25%)/73%=67%

基蛋18年未披露:從ipo報告和外部信息,以前工業類中四分之一是炎症類,四分之三是心血管類,現在可能其他種類也在上,但估計這兩大類還是佔到90%

因此基蛋的疫情受益程度幾乎是全方位的,萬孚受益也不錯,但基蛋更純。

9、對於投資者關係很淡漠,不重視股民提問

我的不同觀點:沒有不同觀點,這個公司的確不重視與投資者的溝通。但如果不是這樣,哪有便宜貨買。

其實這個公司的公開信息還是很多的,不一定非要董秘的嘴說出來。

10、關於疫情捐贈,是否影響一季度業績

我的不同觀點:我覺得這是蘇老闆最近做的最英明的決策,利國利民,長遠利企業。原因,請仔細思考POCT行業的本質和基蛋的儀器試劑銷售比重。

11、疫情過後,POCT沒戲

我的不同觀點:才剛上路啊。

以這次舉例,poct設備十分鐘就能判斷是病毒還是炎症(其實技術很簡單),大批的人流就能夠分診,普通炎症的回家不要湊熱鬧降低恐慌,發現是病毒可再使用試劑盒,由檢測中心繼續判斷是否新冠。無須都去頭部醫院排隊互相感染。

疫情過後,poct設備會在基層醫療中快速放量。(哪怕是為了預防疫情,低投入高回報,性價比最高)

12、關於2020

POCT將繼續是一年好年景,龍頭萬孚和基蛋都會加速。

但這個行業最大的好處是:一旦設備切入,就開始有持續檢測試劑的生意,是佔坑模式。

設備收入只是小頭,基本是半賣半送,核心是後續的檢測試劑。一旦佔坑,那試劑的生意就源源不斷。

萬孚仍然是老大,也仍然是很好的股票。

在2019年基蛋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速超過萬孚的基礎上。2020年,基蛋的銷售、利潤、現金流的相對增速都會超過萬孚。(原因:基蛋銷售、利潤指標疫情的受益程度超過萬孚,萬孚的毒品檢測和優生優育類無受益;現金流指標20年基蛋賬期走平,恢復原狀,相對19年高增速)

13、關於空間

今天是20200217,收盤漲停,91億市值。2019年基蛋利潤是3.4億。2020年利潤增速如果保守估計,相對19年利潤36%增速下降,預估為30%。則2020年利潤為3.4億*1.3=4.4億。

今天的估值只相當於20年的21倍。

空間可參考萬孚估值打7-9折。

才剛上路啊!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