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照片非刻意收集,不全勿怪!拍攝者是1943年6月初旬到宜賓的著名李約瑟團隊。

陸續前往宜賓李莊的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營造學社、中國大地測量所、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照片只包括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

國立同濟大學

國內對此段歷史多有報道,不再多贅述!

1940年末因昆明物價飛漲,外加日機不斷侵擾造成學生傷亡,同濟大學決定再次搬遷。當時宜賓當局聽聞同濟大學考慮搬遷至宜賓地區時,當局向所轄宜賓縣、南溪縣、江安縣、興文縣等縣政府發佈命令尋找合適地方。當時幾個縣反饋的信息是不讓人滿意的失望的,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宜賓江北的中元造紙廠廠長畢業於同濟大學的錢子寧接到了母校之託尋找校址,說來也是戲劇的是,李莊的鄉紳羅南陔在趕集的茶館喝茶的時候聽聞此消息,處於大局利益考慮(對李莊來說也不是沒有好處),後與鎮上開明人士商討後決定向同濟大學發出16字電文:“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

兩三千人的李莊鎮一下要安置上萬人口的確忙壞了當地人,九宮十八廟需要推倒的推倒……南華宮為理學院教學用,紫雲宮為圖書館,祖師殿為醫學院用,東嶽廟為工學院使用,慧光寺(即禹王宮)是總辦公室……教工主要居住在臨時興建的同濟新村,學生則租住在居民家中。1941年3月,同濟大學醫學院在鎮上祖師殿開設解剖課的時候讓李莊的人誤以為“吃人”導致一度恐慌,為同濟大學還舉辦了科普展覽……

1940年9月至1946年4月近6年間,同濟大學共畢業學生3000多人,其中醫學院1500人,工學院1300人,理學院400多人。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國立同濟大學大禹廟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大禹廟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大禹廟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大禹廟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大禹廟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大禹廟門口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國立同濟大學工程學院大樓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國立同濟大學生物學家小組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童第周與妻子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梁之彥、方召、史圖博(H. Stübel)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也是1940年從昆明搬遷至宜賓李莊,1946年遷回南京,後臺灣。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通往研究所的小路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研究所入口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研究所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傅斯年、梁思成、李濟、李方桂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1940年秋從昆明遷至宜賓李莊,1946年秋遷回南京。新中國成立後改為"中國科學院社會研究所"。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陶孟和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研究所學者


四川宜賓市抗戰時期大學和機構照片

研究所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