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万户侯”放到今天相当于什么地位?有多少财产?

武备趣科普


在最开始,“万户侯”这个词应该拆开来看,即侯爵,食邑万户。但后来这个词慢慢就变了,比如李贺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里的万户侯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了,而是一种泛指,泛指位高权重的大功臣。

实际上,万户侯在先秦之前就已经出现,甚至诸侯国的等级都是按照爵位来划分的。《战国策·齐策四》中就有万户侯的记载,当时齐宣王召见隐士颜斶,齐宣王见颜斶居然让自己到他的身边去,很生气,就质问颜斶究竟是王者贵还是士贵,颜斶就说了下面一番话: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陇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意思是在活着的齐王还不如死了的柳下惠地位尊贵。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万户侯之贵重,当时的齐国虽然不再强盛,但还是个有影响力的大诸侯国,对它的对手秦国来说,谁能砍下齐国国君的头颅,就有资格封侯,获得食邑万户。

当时秦国的爵位实行的是当初商鞅定下的二十等爵,其中爵位的最高处就是关内侯和彻侯。这些等级的爵位本身都有食邑,如果得到万户食邑,即万户侯,地位就是最高等的了。同时万户侯又是非常难得到的,非有大功不可能获得,而这个大功又多是战功,须有赫赫战功才可能封侯,食邑万户。

汉朝时期实行的爵位制度是在秦国二十等爵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王爵站在最顶端,只是王爵基本就是属于皇室成员的,异姓很少。因此相当于侯爵仍旧是最高等级,同样还是很难得到的,李广一辈子也没有封侯,而封侯又食邑万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卫青和霍去病了。

两人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军,卫青被封为长平侯,食邑在万户之上,而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食邑在万户以上。这两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享有至高荣耀。

那么这个食邑万户是什么规格?就是享受一万户以上封地内的税收,而每户一般是四到六口人,也就是说这个封地内人口基本在五万以上,最高可能会有十万人口。

不过万户侯在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开始,这个食邑万户就不再是实指,而爵位也发生了变化。唐朝的爵位分为九等:

第一等是王,食邑10000户;第二等为嗣王、郡王,食邑5000户;

第三等为国公,食邑3000户;第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2000户;

第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1500户;第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1000户;

第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700户;第八等为开国县子,食邑500户;

第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300户。

同样的,王、嗣王和郡王都属于皇室成员的,而异姓重臣的最高爵位是国公,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开国功臣都是国公。至于食邑多数是虚数,与之相对的则是食实封,这个才是大臣真正看得见的东西。食邑数通常远多于食实封数,对于获得食邑的人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而非真实的收入,唐朝真正土地这块的收入是永业田。

从这一时期开始,万户侯已经不再是指获封侯爵并食邑万户的功臣,而是指对朝廷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功臣,尤其是指武将,而这些有特殊功勋的大臣一般都进了凌烟阁。因此才有李贺诗中所谓的“若个书生万户侯?”。

因此,无论怎么变,万户侯指的都是朝廷的大功臣,这既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又是财富的象征。基于这一点,将万户侯的财产简单的定义为一个县的财政收入或者直接给出一个大体的数据都是不恰当的。即便无法想象,但也知道是非常之多的,一旦被放在现在得出数据,实际上就已经是被禁锢住了,况且拿来对比的任何参照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或者变得很有规律的,因此这种换算就没有意义。


尚宫女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万户侯真的很牛。

汉代的万户侯,也就是将一万户人家的租子全部交给你支配,他们的土地也是你的,还可以支配他们进行各种劳动。

比如,如果每户一年本来应该上交国家上千公斤粮食,现在就全部是交给你。在清代,这些粮食,至少可以卖十几刀几十十两银子,那么一万户,就是几十万两。

十几万和几十万两什么概念?

红楼梦里面刘姥姥说,几十年银子就能让庄稼人过一年,几十万两就相当于一万户普通农民的收入。

这还不夸张死了。

要知道,红楼梦的贾宝玉每月零花钱不过2两,这也足够了。

平时在街上买些食物,不过才几个大钱而已。

这是汉代最高等级的爵位,即便清代也是很了不起的。

而清代有3亿多人,汉代最鼎盛时期人口不过6千万。如果汉代的万户侯,其实等于清代的10万户侯了。

10万户,至少是几十万人,等于现在一个大县城的人,全部都为你服务,养着你。

看看,你比土皇帝还嚣张。

按照收入来算,恐怕中国百强企业董事长的收入,也不如你。

够夸张了。

再说的下流点,红楼梦里面,老色鬼贾赦花费八百两银子买了1个叫做嫣红的角色美女,做了小妾。

那么,万户侯一年的收入,可以买上几百个绝色美女做小老婆,秒杀王思聪了。


萨沙


万户侯是古代的一种封爵,大意就是享受一万户人家的赋税。或者说,相当于一个县的封爵。

有人说万户侯相当于县长,这当然是不对的。现在的县长是国家公务员,他可以管理这个县的民政事务,但县里的税收不是他的,一部分要上交国库,另一部分留在县政府做财政,他最多也只能决定怎么用,而不能装进自己腰包。

但万户侯不同。他的意思不是说你管这一万户,而是说你享受这一万户的税收——不交给国家,而交给你。

在先秦分封制时代,万户侯这意味着这一万户人家都是你辖区的民众,你就是这一块地方的诸侯,不但可以对他们收税,还可以从他们中间征兵。到秦汉以后,逐渐废除了这种赋税和行政权合一的制度,将行政权和兵权从诸侯王手中收回,依然由国家官员执行,诸侯仅仅享受赋税。当然,整个历史过程中又发生过好几次变化。

但即使按照权力最小的部分,万户侯也可以享受一个县的全部财政收入。注意,是全部财政收入。

那么到底能有多少钱呢?这个当然要看不同的县,穷县和富县差别大了。拿今天做个平均,现在全国一年的公共财政收入大概是10多万亿元,全国是1000多个县。这么简单一平均,一个县的公共财政收入大概就是100亿元,平均每个月近10亿元。


巴山夜雨涮锅


“万户侯”是一个爵位,而不是官职,这个地位放到今天,还真不太好比。

万户侯在西汉流行,我们就以汉朝为例。

汉朝时候最有名的万户侯是谁呢?是张良。

张良的地位我们都知道,那是刘邦的头号谋士。后世哪个皇帝要是形容手下的大臣谋士们得力,都会称之为“吾之子房”(张良字子房)。

刘邦得天下,最主要的三个功臣就是张良、韩信和萧何。其中,韩信因为军功和势力大,以及历史上曾经跟刘邦谈判要封王,所以韩信被封为王。而张良和萧何都是万户侯。

那么这个地位怎么说呢?根据后来刘邦的规定,刘邦消灭所有的异姓王之后说——非刘姓者不得封王。所以张良就是除了皇族以外的最高地位了。

这个地位,拿到今天,怎么着也得是个正国级干部。

汉朝建立以后,刘邦让张良在齐国自己挑选任意三万户人口封给他,这是什么概念呢?

也就是说,可以有三万户人口的税收,全部交给张良,而且张良还可以任意差遣他们。

我们不考虑其他的,只考虑钱。

西汉巅峰时期的户口是1200万户,而其实西汉初年只有三四百万户,也就是说,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要封给张良!

我的天啊,这是什么概念?

2017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是十七万三千亿元,百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七百三十亿元人民币,每年!

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一千七百亿,他会有多富?

两年的收入,就相当于马云的全部身家,他的收入超过了中国农业银行一年的利润!

如果谁要是有这个收入,那世界富豪排行榜基本没有任何悬念了。要知道,微软的比尔盖茨和亚马逊的贝索斯,他们的财产才是千亿美元的级别,而且都是股票市值,可高可低,数字是虚的。

可是如果一年收入一千七百亿人民币,折合两百多亿美元的现金,而且每年都这样,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恐怖。应该说,如果“万户侯”穿越到现代的话,那世界富豪排行榜,估计全都是中国人了……


小约翰


史记当中曾经感叹道“可惜啊,你要是生在汉高祖的时代,你是要被封万户侯的!” 这句话是对总是莫名其妙犯错的李广说的,这句话本意是替他惋惜,但我们却可以从这句话中得到一些别的东西。

我们看,在汉代,认为一个人,一个武将,最高荣誉是什么?皇帝已经亲口回答了,那当然是封侯——而且是万户侯。

在汉代,万户相当于什么呢?一万户人家,按照汉制编户齐民,一户相当于四口人,也就是说万户,那便是四万人,我们继续看,在汉朝,四万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县的总人数了,而这个大汉朝一共不过一十三州,一百多个郡,一千个县左右,你看看,一个万户侯身价居然会这么高,穷尽大汉朝的全力,这样的万户侯也仅仅最多只能供养一千个而已,既然身价如此之高,成为万户侯的难度自然也是非常高的。

要想让皇帝或者主公对你"令赏千金,封万户侯"起码你得像汉朝的樊哙一样,就是那个动不动玩先登上城,斩首无双的那位连项羽都赞叹有加能生吃猪肉的勇士,同时他后来还和刘邦攀了亲戚——刘邦的小姨子是他老婆,这样的人,也不过被封了个舞阳侯,多少也是个彻侯,但四五千户已经了不得了,这是樊哙的以战证封。

那如果走谋士道路呢?那难度系数会不会降低呢?答案是:一点都不会降低,汉初三杰何等人物,萧何张良和韩信,三人为大汉天下的开创,那可不是努力了一星半点啊,最后得封万户之侯,一般人达得到他们这个高度吗?

就好比,现在三国时期某位主公大喊,“上将潘凤何在?速速前去斩杀吕布,封万户侯”如果你是潘凤你会怎么选,当然是选择是试一试嘛!尽管概率会进行人生最后一次表演……但是,万一成功了那可就发达了呀!

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支持这些主角们一往无前的进行人生最后一次表演的往往是足够吸引他们的东西,以至于他们可以忽视死亡带来的恐惧。我们刚刚稍微说了一下,万户侯在汉代身价不菲,可到底有多么不菲呢?

汉代有四百多年,田租也在变,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假设你在汉代被封彻侯(列侯),你恰好有一万户的食邑,按照汉制田租十五税一,也就是说,你能得到四千一百三十三石的粮。

按照当时汉代的物价,三公九卿中九卿的年收入不过是四千石,地方上的刺史不过也是个两三千石的年收入,此时的你,什么都不做,妥妥的富家子弟啊,你就是行走的豪门——参考霍去病、卫青、张不疑等大汉豪门。

在当时的汉朝社会,如果你是这么一个万户侯,那日子可以说是滋润无比,每年躺在家里就有如此多的钱和粮到手,日子一定非常好过,这仅仅是经济效益,我们再来聊聊他带来的特权效益,你成为了万户侯,你就享有万户侯的待遇——你可以使用大量劳动力为你工作,免费的哦,再然后就是这份有钱景的好工作,你还可以把他传给你的儿子,你的孙子,原则上讲,只要你这一支血脉没有断,这个爵位与国同休——长期饭票。

再次强调,正是因为万户侯如此美丽动人、摄人心魄,他的获得难度是非常大的,你得让君主觉得你值这个价钱——楚汉争霸末期,慷慨大方如刘邦者喊出了“能杀项羽者,赏千金,封万户侯”,最后不也食言而肥仅仅封了几个千户侯也就罢了嘛,太正常啦,当然了,千户侯也不错,也是彻侯了,但这也说明刘邦还是很明白万户侯的价值的,像李广这样的倒霉孩子,要真在刘邦手里,只怕连项羽的尸体也抢不到,封侯?不存在的。


夏目历史君



古代的万户侯,食邑万户。就是享受万户人家的赋税。 朝代的税赋不同,万户侯的收入也不相同。

秦朝的税率是极重,达50%。如果把需要上交的粮食折换成今天家庭的现金。每户人家年收入按10万元计算。每家要缴纳5万的税给万户侯。一万户就是每年5亿元。

汉文帝时,赋税是十五分之一,即6.67%。万户侯的年收入是6666万元。

所以,秦代万户侯吕不韦的年收入,高达五亿元人民币。而汉代万户侯的年收入,也有六千多万元人民币。

古代当官收入不高,封侯收入高。后者是前者的百倍。所以李广才渴望封侯。哪怕封了千户侯,李广的收入也比做将军高出百倍。


杨朱学派


汉初,一帮子跟着打天下的异姓王被剪除之后,非刘家人,在爵位上能爬的最高的位置也就侯爷了。

汉代的爵位分成4等20级,等级中侯爵是最高的,以彻侯和关内侯为至高,而万户侯就是比它们还高的最顶层。

而在古代诗词乃至历史里,“万户侯”也是个常出现的热词,它代表了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荣耀。

当然,要拿到这个万户侯也非常不容易,要么是开国元勋,要么就是立下了大大的顶天的军功。

这里说几个代表人物,你就知道万户侯的含金量了。

刘邦建立了汉朝,除了韩信等一帮子武将封了王,剩下的谋臣们最主要的就是张良和萧何,这2人都封了万户侯,另一个大功臣懿候曹参,后来也封了一万六百户。

万户侯,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侯爷受封一块食邑,这个地方上的所有百姓,就把交给国家的赋税交给侯爷,来供养这个万户侯。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有点类似于西方封建制度下的那些世代继承的领主,但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西方的封建领主基本上对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中央政府是管不了什么事情的,而汉代的万户侯说白了就是个爵位,国家为了表彰你的战功,分点经济上的利益给你享受,主要是一种荣誉和经济收益,其他政治等等事情,你是管不了什么的,而且皇帝随时可以找个理由把你这个封地给撤了。

卫青和霍去病是少有的几个获得万户侯的将领,当然,这也是实打实地打匈奴打出来的,而且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西汉对匈奴的全胜时期主要就是在卫青和霍去病征讨匈奴的时期,自从2人去世之后,西汉对匈奴就几乎再也没什么重大的作战行动,更加没有令人振奋的胜利了。

这里,最有戏剧性的是年轻的霍去病,他17岁时就带兵出征,斩获匈奴2000多人,包括相国等高级官员,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但汉武帝也不过以一千六百户封其冠军侯。

在此后的5年多时间里,霍去病多次北伐,歼灭匈奴军队十几万人,他也一路封到了万户侯,累计食邑据称达到了17000户。

也不容易,所以西汉能数得着的万户侯也就这么几个人,要拿到这个头衔,实在是非常非常难,也足以说明这个头衔的金贵。

当年楚汉战争,在最激烈的时刻,项羽在乌江边被汉军团团包围,在这关键时候,刘邦迫不及待地开了金口:杀项羽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一听这话,汉军士气大振,蜂拥上前,最终,楚军抵挡不住,而精疲力竭的项羽选择了自杀。

当时的现场一片乱糟糟,反正项羽的尸体也被汉军撕成了碎片,狡诈的刘邦耍了心眼,最后只给王翳、杨喜、吕马童等5人封了官,只是万户侯变成了千户侯。

至于万户侯的财产,基本上能达到这个级别的,对于财富应该也没什么在意的了,换句话说就是已经摆脱了经济束缚,处于食物链顶端了。

汉代人口的顶峰也不过千万户人家,万户侯基本上就是让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为自己服务,简单点理解的话,就是古代或者现代的一个县的税收收入,都被这个万户侯掌控,那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因为手头缺乏一定的数据材料,如果非要大概估计的话,现代的50亿人民币总归要了。差不多也是一个中小体量的县的年财政收入。


云中史记


赏千金,封万户侯,说的是项羽乌江自刎前,刘邦鼓励将士作战击败项羽而来。以汉初的人口规模,万户差不多就是三个县的人口了,就是万户的人口产生的税负都归一人所得。。到了汉末三国,这个侯就分成三个级别,亭乡县,比如曹操封关羽就是汉寿亭侯,刘备封张飞是西乡侯,董卓封吕布温侯是县侯。汉代人口六千多万,三百万户左右。万户占三百分之一(古时追崇多子多福,三世四世同堂,每户人均二十口)。按现在14亿人口折算,万户侯管辖应为四五百万人,相当于一个地级城市。

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三杰中就封了二个万户候,萧何其一,封张良为万户候(食三万户)张良推拒,其只要了个小小的留候(留县,食千户),张良打发儿子老婆去了留县吃奉禄,自己在黄老石山下隐居,韩信(前封齐王做费)最后只封了个淮阴候(千户)。汉代官职所谓的几千石并不是实入谷物,只是一种称呼,实际俸禄有谷物也有铜钱和布匹等,我也没听说过还有四千石这种官职。另外,官职和爵位是两套系统,各讲个的,收入来源完全不等。有些官职比如三公必须都由列侯担任。所谓万户侯就是彻侯之一,每个彻侯的封田都不同,万户侯比较多而已。另外,汉武帝刘彻当太子后,他爸爸景帝就为他使天下讳,所有名彻的人都改叫通,彻侯改称通侯,再后来才定名列侯。

一万户,以一户五口人计算,就是五万人,也就是比较大一点的乡镇。不过古代人口没有现在这么多,估计地盘也就现在的小县那么大地方,这么大一个地方,几万人养活他一家人,就算古时生产力落后,日子应该也很滋润了。大家明白万户侯只是管理一万户,财产并非他一个人所有,而是像现在的一个区长这样,管理好指导各行如何生产包括税收多少,但所得上恭国家由国家按多少比例分点给你,不要去想古代统制一个地方什么都是你的,古代法制很严的。

张良才是万户侯,而且只有他一人是,刘邦对他说责齐地任意一处食邑三万,他推脱掉只选了他和刘邦初次见面的留地为侯,是为留侯。在沛县的时候,刘邦私放囚徒前樊哙很早就是刘邦的连襟了,那时候刘邦还个小亭长,樊哙是因功被封赏的,和连襟的身份没有太大的关系。李广和司马迁是亲家,李广难封的成分少不了司马迁的吹捧!

李太白有云:“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可见荆州牧和万户侯品阶差不多,那么三国时期刘表做荆州牧的时候,下辖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刘备接替刘表做荆州牧的时候楚除了占领荆州之外,还收拢了刘表原治下的长沙、贵阳、零陵、武陵四郡,后来刘备接替益州牧刘璋的时候就占领了刘璋下辖的西川成都和东川三峡重庆地区……大家自己想想秦汉时期的万户侯值多少价值吧!

汉初一万户就是一大县的人口!能有这么多人口的县往往也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像长沙国,地域广大,人口也不到一万户。汉初实行的是实封,诸侯王和列侯的封地都称国,前者的称王国,后者的称侯国。王国往往一郡或数郡,侯国往往就是一个县,所以王国的相国(丞相)与王朝直辖的郡守平级,而侯国的相与县长(令)平级。汉初,功臣们的封户数,一是看军功,二是看职务,三是看亲疏。

一般来说,单凭军功拿到的封户数是不多的,比如有排名前十八的一些列侯也就2000户左右,而陈平排名47,封户数5000,张良排名62,封户10000,原因是他们的职务高;刘泽排名80多,但封户13000户,超过第二的曹参10600户,也超过张良的一万户,原因是他是刘邦的本家弟兄。有人说,刘邦太扣,其实汉初功臣的封户数量远超后来的很多朝代,比如汉末三国时的臧霸,3500户已经是很多的了,至于唐代超过千户都很厉害了。

当时汉朝人口约3000万人,万户侯约有5万人帮他打工养他,对于现在等于250万人,但是要记住,这些人的一切都归他的,一个万户侯约占了国家GDP百分之0.17,按上年GDP约20万亿计算,万户侯每年收入约340亿,相当可观。所以万户侯很少。

就现在的情况,五万人口,差不多其实就是一个县了,我们县总共16万多人,本地人只有四五万左右吧,我还是河南的,四五万人基本上一个县域收益最低也要有几十亿吧,当然我们县比较特殊,也有人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县,但经济总量可能也就几百亿,江苏浙江的县不算啊,那地方的牛逼县比地级市收入还高。


历史深度揭秘


『序言』卫青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万户侯。卫青在现代相当于,干两年就进全球富豪榜前200名,干五年就进全球富豪榜前100名。

万户侯的地位和财富,那是相当厉害,现代几乎找不到这样的职位可以对应。

古代(以周为例)爵位从上到下为公、侯、伯、子、男五等,都是可以袭爵传承给子孙的。万户侯属于二等封爵,还不是贵族封爵里最尊贵的。到了西汉时期,几乎没有“公”的封爵,万户侯几乎成为最高级别的封爵。

万户侯,就是天子封给臣子一万户以上的封邑。就因为汉朝时期的万户侯太耀眼了,再往后,万户侯就逐渐成为尊荣显贵的泛称。

在周朝时期,万户侯的封邑不只是赋税,还包括封邑里的人和物。简单说,就是封邑里的人、土地、各种资源统统归受封者所有,还能一代代传给后人。没错,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就是这样产生的。

到了秦朝时期,废除了分封,划定郡县。到汉朝开始,万户侯在封邑里的统治权,逐渐被朝廷收回。万户侯能够得到的是封邑内的赋税。

虽然没了封邑里的统治权,但是万户侯本身就代表了功勋卓著。万户侯当然不仅是财富收入很多,与之对应的必然是显赫的地位和权力。

以汉代卫青这个万户侯为例,咱们可以算算卫青的财富。卫青刚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长平侯时,封邑16700户,后来有经过两次加封,增加到三万户左右(《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数字有冲突)。

就按最保守的16700户计算,折算人口大致60000口人,西汉汉武帝前期全国3600万人口。我们不需要看卫青可以吃到多少人的赋税。我们就看卫青收入占西汉全国的比例:六百分之一(1/600)。

以2018年,我国税收收入14万亿多,六百分之一(1/600),大概是233亿以上。什么概念呢?卫青在现代相当于,干两年就进全球富豪榜前200名,干五年就进全球富豪榜前100名。

当然了 前面说过万户侯代表的不只是财富,还有无比荣耀的社会地位,和实实在在的权力。卫青的官职是大将军、大司马。大将军就是全国军队最高统帅,大司马则是执掌国家政务。

因为大将军和大司马的职位上都包括对军队的管理,而且同样的名称在各时期职能有区别。在近现代没什么官职号对应,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对号入座。

总之,万户侯是很厉害,但是也很难获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追求的“封侯”其实仅仅是几百户到千数来户的“列候”,奋战了一辈子都没能如愿。


尔朱少帅


古代功臣立功之后,皇帝都会对其加官进爵,而万户侯就是立下大功之人最期盼得到的爵位。万户侯是除去王爵以外,地位最高的爵位。汉朝时,刘邦消灭异姓王之后,这些所谓的“万户侯”也就成为了皇族之外地位最高的人。



万户侯爵位尊崇,开国功臣也为此争斗不休

侯爵是一个简单粗暴的赏赐方式,这种方式相比于赏赐金银,或者封官而言,最容易得到长久的富贵。因为金银迟早有花完的一天,官职也不能保证后代的富贵。而得到爵位和食邑后,只要王朝得以延续,爵位和食邑便可以永世传承,从而到达长久的富贵。

汉朝初年,曾经刘邦要赏赐张良三万户的食邑,但张良是个聪明人,知进退、明得失。知道三万户的食邑过于贵重,会召开很多人的忌恨,因此食邑越多,自己的危险也就越大,最后张良果断放弃了三万户的食邑,仅仅选择了留县一地,被刘邦册封为了留侯。



到了刘邦赏赐萧何的时候,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超过众人,所以准备赏赐萧何一个万户侯。结果此举引起了众将士的强烈不满,有一部分就抱怨说:“我们披坚执锐,拼了性命参加了各种战斗,每个人都身经百战,少的也有几十次。如今萧何仅凭舞文弄墨便封赏万户侯,他又是凭什么排在了我们前面?”

面对众将士不满萧何封万户侯,刘邦便拿出了“功狗”和“功人”的奇葩理论,并且义正言辞的解释了一番,说:“各位都懂得打猎,每次追赶猎物时,放出去的狗是负责追赶捕获猎物,称为功狗。而这些功狗想要抓获猎物,必须要由猎人指挥,而萧何就是纵狗的功人。”以此众将士才停止了喧闹,但萧何也因为这件事减少了2000户食邑,直到后来刘邦才找机会补上。



争斗背后是万户侯的巨大利益

万户侯指的是拥有一万户农民的税赋,而且这些收入是免税的,不用向朝廷缴纳额外的税收。下面我们以绝对值和相对值计算一下

以绝对值计算;

按照一户人家四口人的标准,2018年,国家农业部公布,今年农民的人均收入有望超过14600元。而汉朝初年的税收标准为十五税一,以此计算得出,万户侯每年的收入约等于973万。



以相对值计算;

绝对值计算实际上相差太大,历经时代的变迁,所有的因素都已经改变。汉朝初年,由于秦末的乱世,整个汉朝共计有户口三四百万,相当于1500万人口左右,而现在全国总计近14亿人口。

我们粗略估计汉朝初年有四百万户,因此万户侯每年的收入占据了相当于全国税收的四百分之一。2017年我国税收超过了14.4万亿人民币,以此计算万户侯每年的收入超过360亿人民币。




2018年福布斯排行榜上,马化腾财富为453亿美元,相当于3000亿人民币。比尔盖茨的财富为900亿美元,相当于6000亿人民币。以此来看马化腾积累的财富,仅仅是万户侯近8年的收入。而积累了一辈子财富的比尔盖茨,也仅仅相当于万户侯近17年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