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下的謠言粉碎機

文 | 張國慶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青年學者,國際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知名國際問題專家,媒體話語權專家,《財富時代》雜誌特約評論員,專欄作者


謠言滿天飛——這是疫情帶給人們的體會。這個階段真的是考驗政府的輿情管理能力的時候,也是全面展示各色謠言的時候,更是我們探究深入其中的道理的時候。

疫情危機下的謠言粉碎機

一.謠言不僅止於智者

謠言止於智者,是很多人堅信的事情。但事實上,這是有很大疑點的問題。一方面,一個領域的智者並非是所有領域的智者,另一方面,一個人也不能在所有時間段中都抱有同樣的智力。換言之,除非極少數人,很多人都有中謠的可能。以發生了在新春期間的疫情為例,僅僅2月7日一天的闢謠,就多達幾十條:

#微博闢謠# #抗擊新型肺炎第一線#【2月7日微博闢謠重要信息彙總】

【重要闢謠】

經@愛爾眼科醫院 武漢負責人周超(李文亮妻子付雪潔為其下屬)核實,這封求助信非本人所寫,發出時她本人也毫不知情,向外求助也不是她的真實意思表達。

@中國青年報:中日友好醫院闢謠: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未出。

@上海海關12360服務熱線:自疫情發生以來,無一票防控物資被海關扣留、截留或徵用,將對散佈不實言論者採取法律行動。

@煙臺網警巡查執法:“進口的口罩被海關征用?”假的!

【武漢闢謠】

@長江日報:男子因家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持刀出現在街頭系謠言。

@武漢發佈:武漢自來水安全優質,市民可以放心飲用。

【地方闢謠】

@寧德晚報:網傳“新加坡步行街一武漢人被拘留隔離”純屬謠言。

@南京發佈:據眾彩市場管理方,沒有關閉果品市場一說。

@網信菏澤:曹縣兩人因疫情造謠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罰。

@南京廣播電視臺:網傳南京百家湖花園使用75℃酒精消毒遇火爆炸,實為句容門面房火災。

@青島新聞網:青島四名網民發佈謠言信息,均已被公安機關教育訓誡。

@成都交通運輸:離開成都再回來 需要隔離14天?這個標識牌是假的!

@北京昌平:昌平南口東街有確診病例?假的!

@網信菏澤:鄄城警方處理多名傳播疫情謠言網民。

【科普闢謠】

@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75%的消毒酒精+風油精霧化可殺死體內新型冠狀病毒?“殺毒”方式不對而且有風險。

【同內容多地闢謠】

@新浪廈門:廈門自來水內加大了氯氣的注入?水質優良市民可放心使用。

@福州網警巡查執法:“自來水加大氯氣注入”?福州市水務集團回應了。

@沙坪壩微政務:重慶自來水需靜置兩小時再用?謠言,別信!

@泉州網警巡查執法:自來水加大氯氣注入,用水前要把水靜置兩小時?泉州自來水公司闢謠了!

@瀘州網警巡查執法:自來水多加氯氣需靜置兩小時再用?謠言!

@西安網警巡查執法:自來水多加氯氣需靜置兩小時再用?謠言!

@杭州網:杭城自來水加大了氯氣注入,需靜置兩小時再用?假的!

@紹興網警巡查執法:自來水需靜置兩小時再用?謠言!

@貴州都市報:自來水要靜置兩小時才能用?貴陽水務集團回應。

@臨沂網警巡查執法:疫情防控期間,水廠多加氯氣?假的!

@平安瀘州:路口紅綠燈統一改紅燈?謠言!別再信!

@隴南網警巡查執法:隴南全市紅燈?不存在的!

@興文交警:網傳“中心城區機動車禁行的通告”是假消息。

@南充網警巡查執法:三人不準同行?機動車全面禁止上路?紅綠燈全部改為紅燈?都是謠言!

@莆田網警巡查執法:“全市轉紅燈、機動車禁行、全面封城”?這兩則“通知”為謠言!

【綜合性闢謠】

@新華網:疫情“來勢洶洶”,請做謠言終結者!

@常州網警巡查執法: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謠言再闢!

【公安網警闢謠】

@蘇州網警巡查執法:蘇州網警涉疫有關典型案例通報。

@西安網警巡查執法:西安市暫未發出延遲企業復工的通知,請以官方信息為準!

@青島網警巡查執法:網傳平度市門村鎮前小營村已有四人感染?假的!

@台州網警巡查執法:網傳路橋中心菜市場經營者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消息不實。

@陝西網警巡查執法:銅川一網民因散佈疫情謠言被依法查處。

@青島網警巡查執法:網傳平度大潤發收銀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系謠言!

@防城港網警巡查執法:防城港一女子在菜攤上暈倒是因低血糖導致眩暈,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無關。

@深圳網警:深圳全市主幹道今晚要進行大面積消毒?是謠言!

@青島網警巡查執法:網傳309公交車司機確診患新型肺炎?不屬實!

@寧波網警巡查執法:寧波加油站僅保障應急車輛?假的。

@安徽網警巡查執法:馬鞍山博望網安工作站聯合屬地派出所依法處置一名謠傳肺炎疫情網民。

@北海網警巡查執法:網民造謠稱合浦常樂四街有人得肺炎被處罰。

@豐澤公安:網民編造“關帝爺巡境”謠言已被教育訓誡。

@宜賓網警巡查執法:網傳“宜賓市南溪陽光小區出現疑似肺炎患者被隔離”系謠言。

@南寧網警巡查執法:網民發佈“武漢市瘟疫已經死上10萬人”不實信息被行政拘留!

@寧波網警巡查執法:“桐照裝進來300多個外地人,好些湖北人,魚船裝進來,偷渡了”系謠言。

@貴陽網警巡查執法:貴陽網警依法查處多起網上發佈涉疫情虛假信息案件。

@大慶網警巡查執法:大慶警方依法查處散佈疫情謠言網民。

@河池網警巡查執法:鳳山縣兩人被傳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謠言!

@南寧網警巡查執法:疫情造謠“車輛不給加油”,刑事拘留!

@臨沂網警巡查執法:臨沂警方依法處罰三名散播疫情謠言的網民。

@寧波網警巡查執法:寧波有確診病人駕駛車牌為豫A3H88T車輛出逃?假的!

@微博政務 協同全國網警巡查執法矩陣共同支持。

這充分說明,互聯網時代,是不缺謠言的,而對於謠言的清理,最能反映出輿論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同清掃人行道上的積雪一般,只不過,在社交媒體時代,這種清掃頻率非常之高,也牽連甚廣。幾乎沒有哪個企業或政府組織敢說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不存在“掃雪”的問題,這也使得輿情管理成為極其重要的“功課”,一天不掃,就會積雪多多。

說到謠言,首先對謠言進行系統研究的是美國人。這個領域的兩個奠基人奧爾波特和波斯曼認為,謠言是一個與當時事件相關聯的命題,是為了使人相信,一般以口傳媒介的方式在人們之前流傳,但卻缺乏具體的資料以證實其確切性。其他人也大致相同,都認為謠言不會僅僅是出於使人快樂或充滿希望才傳播的,這也產生了一定的片面性,事實證明,確實有一種謠言是使人快樂或充滿希望的,否則它們也不會如此有生命力。而這種觀點顯然有助於人們完善謠言的概念。

縱觀上述,大概有三種謠言,一是基於惡意的謠言。傳謠本身,就是為了把水攪渾,從而漁翁得利。對於這種謠言,是需要重點打擊的。二是無惡意的謠言。這種謠言來自人們對事態真相的不明,多產生於信息混亂時期,基於利好期待或者對事物進展的關切,對於這種謠言,澄清是第一位的。三是給人帶來希望的謠言,這種謠言本身並無害處,僅代表了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期待,或者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謠言需要引導。


疫情危機下的謠言粉碎機


二.網絡謠言的傳播路線圖

人需要對自己發佈的信息負責。上網公佈的東西將盡人皆知,尤其是你的朋友圈也在網上的話。作家凱文·凱利有言,“網絡是一臺複印機。可以被複制的東西一旦放到網絡上,就會被複制,而且永不消失。”最好的情況是,在你的文字盡人皆知之前,要做好思想準備,用公關大師勞倫·塞拉德的話說,“發文的時候,要把每個讀者都當作可以開除你的老闆。”就像發動一場戰爭一樣,你必須在出兵前想到可能的後果,以及你軍能否承擔得起。

根據美國學者的分類,新聞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 確證式新聞(強調準確和語境的傳統模式)
  • 斷言式新聞(強調即時性和聲音大小的新模式)
  • 肯定式新聞(通過肯定受眾的信念而不是依靠準確、完整或確證來構築忠誠度的新型政治媒體)
  • 利益集團式新聞(包括針對特定目標受眾的網站和新聞,通常由利益集團資助)

這四種模式,不僅適用於傳統媒體,也適用於新興媒體,表現在社交媒體上,既有來自權威媒體與機構的確證式新聞,也有海量的來自方方面面的斷言式新聞,更有強化文化與價值觀的肯定式新聞,當然還少不了各種資本與利益集團資助與影響的利益集團式新聞。對於受眾來說,如果甄別這四種新聞,是辨別真假、防止上當受騙及被誤導的關鍵所在。

對新聞價值觀與準確性衝擊較大的,是斷言式新聞的流行。在這方面,CNN是某種意義上的“先驅者”,直播新聞的出現與流行,儘管帶給觀眾更豐富的新聞信息與視覺體驗,也使新聞報道更加立體與鮮活,但不可否認的是,核實新聞的時間少了許多,而“一味強調獲取和傳遞信息就意味著降低了對核實信息、獲得正確信息的要求。”這其實也說明了,任何創新都是有代價的,也必然在創新中遺失一些東西,有時是很寶貴的東西,比如價值觀,比如誠信,比如準確性。不過,在傳統媒體時代,儘管核實信息的時間少了,但其審核機制還算健全,因而出現明顯的假消息與謠言的可能性比較小,真正帶給社會誠信體系較大沖擊的,是社交媒體時代的斷言式新聞或者說消息——因為有些根本就算不上新聞。

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社交媒體時代謠言滿天飛,除去造謠成本一度較低的原因之外,就是消息缺乏核實的機制與過程。即便是有些官方公號,也曾經出現過小編的隨意性導致謠言或失言的情況出現。簡而言之,就是發佈起來太簡單了。鍵盤一敲、手指一動,一條消息就出來了。這也使得網絡時代很多消息都出現了“反轉”的劇情。所以說,在敏感時期,我們不妨慢下來,讓頭腦等一等真相。

疫情時期的輿情管理是一種戰爭,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消息傳播者們的策略可謂簡單粗暴,每個人都叫嚷著其披露的消息是確鑿無疑的,但最新消息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更正乃至揭穿了此前的消息,早上還是英雄,晚上可能就成了狗熊,而第二天早上英雄卻又恢復了名譽……或者是今天被指摘為肇事者,明天卻被證實是無辜的背鍋人。而謠言,就在這個來來往往的過程中起起落落、生生滅滅。付出代價的,不僅有當事人或組織的煩惱,有輿情反覆造成的資源浪費,有社會秩序因此受到的震盪,還有無數人為此浪費的大量的時間與感情。

三.尋找可靠的信源

互聯網關係往往比現實關係缺乏信任評價和安全感,這也會給網民帶來很多困擾。“在電子媒介關係中,做出信任評價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有些關係是通過媒介發展起來的,但這些媒介本身是含糊不清的。也就是說,我們缺失了多數關係發展的自發性和通過非語言渠道獲得的大量信息。因此,我們準確地判斷對方行為的可信性的能力相對有限。”而進行信任評價,是發展和深化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的重要前提,這也是現代國家進行各種信用評估、產品認證的重要原因。

但問題是,在互聯網上,這種信任評價確實面臨著很多障礙和不確定性,而社交媒體的很多技術性進步,比如美圖功能,則進一步增加了信任評價的難度。這也正是傳播學者所稱的“電子媒介關係的陰暗面”之一,在他們看來,使用電子媒介傳播來形成關係,卻導致了幾種缺乏道德的做法,比如濫用匿名(互聯網關係的嚴重問題是,在用戶沒有誠實地說出身份的時候,能建立哪種關係呢?因為在虛擬的關係中,不僅逃避了義務,也推卸了責任)、不誠實(很多網民對隱瞞身份感到心安理得,不僅對性別、身體特徵進行隱瞞,還編造虛假的職業、家庭背景等,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無法當面瞭解電子媒介夥伴,所以,獨立證實被告知內容的能力極其有限)、成癮(也即技術成癮,電子溝通的誘惑性,能夠瓦解正在發展過程中的人際關係。當人們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在網絡上和“不相識的”人進行交談時,他們與朋友、愛人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就會減少)。

很多面對面會察覺的情況,在網絡上是很容易隱瞞的,換言之,只要這種僅僅保持在網絡上,不誠實就會出現。儘管在社交媒體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努力減少這些“陰暗面”(如微博認證等),但卻很難完全克服這些問題,網絡上的欺詐行為仍將長期存在,發展信任關係也將付出更多的成本,尤其是機會成本。

網絡信源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從決策的角度看,“在評斷他人時,一定要停下來思考,是不是已經把所有相關的信息都考慮進去了。”否則,很容易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或者信源的不真實而產生對人的誤解乃至偏見。但遺憾的是,網絡上的信源很多時候都存在不真實、不完整、不確切的問題,而如果人們盲目聽信這些信源,就很可能對社會,對他人產生誤解乃至偏見,進而影響到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而且一般情況下,闢謠永遠趕不上造謠的速度,所以,如果不能嚴厲打擊惡意造謠、傳謠的行為,網絡信源問題就很難解決,其對社會關係的負面影響也很難得到有效控制。

信源難得的三個原因:

信源多元化

在互聯網尤其社交媒體時代,人人皆是傳播者,人人也都可能成為信源,但與傳統媒體時代不同的是,那時記者是有相應的資格認證的,也有著相當程度的專業修養,而媒體從採編到發稿也有一整套的核實、校對與審查流程,因而假新聞、違背公序良俗的新聞很難發出。也就是說,那個時代,公眾傳播的門檻較高。而在社交媒體時代,這門檻忽然就幾乎不存在了,如果相關監管不力及法律法規跟不上,那就幾乎是放羊的狀態,這就難免大量的劣幣驅逐良幣了。

人們對疫情的關注,也導致了謠言的滋生。從網絡心理角度看,無論是出於競爭心還是利益驅動,人們都傾向於擁有一定程度的信息發表權。眾所周知,“當你和別人的言論如出一轍的時候,就算有自己的媒介也無濟於事。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你需要成為第一發表人。幸運的是,互聯網讓你有辦法做到這一點。”但“不幸”的方面,往往也在於此。我們看互聯網上層出不窮的失實報道與爆料,很多都是發佈人一味追求第一發表權,希望能吸引人們眼球(網紅則是為了增加關注度),而忽視了對信源的甄別或者對事實的認真核查。但問題是,不實的消息一旦發表,就很可能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造成錯誤的輿論引導,其社會代價與法律責任就很大了。

利益驅動

利益驅動無處不在,而且都擁有著代言人。這一點,從有些部門的謀劃即可見一斑,無論是疫情的起因,還是疫情的終結,人們都在尋找著各種方案,也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遺失著公信力或者真相。

傳統媒體轉型成敗不一

很多媒體來不及轉型就消亡了。這使得很多曾經頗為優秀的信源(很有新聞水準的媒體與記者)消失了,或者轉型為互聯網大潮中的稀釋物。

也正因為如此,在互聯網時代,優秀信源顯得彌足珍貴,也使得其在疫情危機下具有特別的意義。

與可靠信源相關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是國家的凝聚力,是社會的發展力,是國際的響應力。這些都經由長期的沉澱,在非常時期顯現出來,就像我們社會所體現的動員力,就像我們社會所體現的建設精神,就像我們社會所體現的組織性,這些都是我們繼續走下去的本錢與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