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禽正名,还家禽业一个公道

本来与家禽业无关的新冠肺炎疫情,却给家禽扣上了莫须有的污名,让整个家禽业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据调查,自今年1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受各地封村断路、活禽市场关闭、消费低迷等多因素影响,本就产能过剩的家禽业,行情变得更加低迷,许多养殖场都深陷“吃不到、运不走、销不掉”的困局,亏损十分严重。据初步估计,整个行业亏损已在百亿元以上。

为家禽正名,还家禽业一个公道

一方面,由于交通阻断,饲料断供,许多地方的养鸡场(户)无奈给鸡鸭断粮,甚至不得不活埋鸡鸭,忍痛止损;一方面,本该上市的鸡鸭和鸡蛋拉不出去,积压成堆。当下,疫情就像老面馒头一样急剧发酵,给养鸡人带来沉重打击,许多鸡场面临灭顶之灾。有养殖户无奈疾呼:“赔惨了,伤心至极!”

养禽业惨不忍睹,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无故将家禽看做这次新冠疫情的“始作俑者”,擅自禁止活禽上市和活禽运输,再加上屠宰企业延迟开工,大量家禽被迫压栏,本应消费大增的春节却成了家禽业的一场噩梦。

为什么每次疫情到来,受害的总是我们的养殖户?对于这次突发的疫情,家禽到底有没有过错?

对此,在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已明确表示,初步排除新冠肺炎来源与已知家禽家畜的关系,并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冠肺炎的源头。

说穿了,这次疫情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因国人吃野生动物而起,最后却由整个家禽业来买单。家禽业无辜“躺枪”!

目前,因交通运输受阻、活禽市场关闭,鸡鸭卖不出去,饲料运不进来等问题,已让一些家禽养殖企业陷入绝境,难以为继。不少养殖户呼天喊地,对未来的养殖前景持悲观态度,改变后续养殖计划,停止采购禽苗,导致种鸡场大量的禽苗被迫处理!

而作为地方政府,是否应该为此而深感汗颜和自责?

实际上,正是由于一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的不当举措,才使当地的一些养殖户蒙受了不白之冤。当然,一切以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为重,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兼顾地方经济发展,确保城市市民的“菜篮子”、“肉篮子”?

近段时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部委密集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及时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确保养殖业基础生产能力不受损失,确保养殖业稳定发展和肉蛋奶的有效供给。从这点来看,一些地方出台的关闭活禽市场的土政策是不是也该尽快废止了?

为了挽救我们的家禽业,为了让广大养殖户不再蒙受“不白之冤”,在此,我们强烈呼吁:尽快为家禽业正名,还家禽业一个公道;尽快放开活禽市场,允许检验检疫合格的活禽上巿。同时,尽快出台挽救家禽业的措施,启动屠宰收储和建立国家禽肉和鸡蛋临时储备,对符合收储标准的禽类产品进行成本价收购,减少因近期交通运输受阻等原因而给家禽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