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OPPO、vivo等公司为什么不联合成立一个手机操作系统研发公司?

常德二手车队长


最初是华为连续怼了小米5年,现在是小米反击。但小米更多的是选择沉默和自卫。

还有,美国打击华为的时候,小米完全可以坐享其成,更可以落井下石,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拉下水。然而小米并没有这么做,站出来力挺华为的不是ov。是小米,在危难时候伸手拉一把华为,这才是大品牌,捍卫祖国,捍卫华为,而现在呢?不想着感谢小米,反而把小米推下悬崖,现在华为各种黑小米,真是良心被狗吃了,还口口声声中华有为,这是中华有为改做的吗?


科比的人生


商业规则的建立不是靠一时的冲动,现在华为公司遭到了美国政客的禁令,外界对于华为普遍有着比较担忧的状态,从昨天任正非接受采访所表现的底气看,华为公司公司对于当前的形势以及该如何去做,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很早之前就准备了应对方案,从任正非的谈话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一种超级大的格局,从纯正的企业的角度考虑即使是美国的公司也不希望失去华为公司这样的优质大客户,华为公司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强,带来的更加丰厚的订单,从美国本身出发对于本国企业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还会造成信誉的下降,对于后续公司的发展非常不利,其实很早之前欧盟已经开始尝试去美国化,虽然欧盟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在很多核心利益上也是寸步不让,让很多的欧洲国家寒心。

总体来讲美国的这次单方面的制约华为公司对于全世界科技来讲是一种退步,未来全球化是一种大趋势不可逆的状态,即使未来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谁也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不可能一家或者几家企业把整个的产业链条全部给做了,也不符合产生规律,但是真正到了危机的时候还能不被别人卡脖子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强大,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是你美国能不能接受的事实,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华为公司的5G技术也不会因为美国的打压就停止了当前的行动,如果激发了华为公司员工的斗志,反而能更加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现在的华为公司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 单纯的一方面的禁运很难完全的卡脖子,不可能把所有的路都给堵死,如果真的到那种程度,美国公司至少很多已经不存在了,这本来属于一件逆向行驶的事情。

回到正题操作系统系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关键还是生态链的建立,换句话讲如果操作系统出来了,这么多的应用谁来给你搞,并且大家是不是认可这种操作系统,这都是一种未知数,三星着这种巨无霸也尝试过自己组建操作系统团队到现在也没弄出个成绩来,这次对于华为公司而言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但在构建生态链方面国内的还真是有一定的底气和实力,现在的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群体并不弱,不用达成什么联盟如果靠这些互联网巨头推进这个操作系统的生态链,倒是可以做的事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至于是不是要组建一个公司,这种想法有点理想化毕竟每家公司的方向以及出发点都不同,但是大家为了不被别人卡脖子可以在生态链的构建出一把力,毕竟以当今中国的软件应用开发实力,还是非常轻松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华为公司构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国内的企业把对应的应用开发出来,如果真是能够这样生态链的建立真就不是什么难事。

通过这次事件也能折射出中国的很多核心技术积累还是不够,我们平时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如果卡脖子的不是华为公司,很多公司直接就完蛋,根本没有任何商议的余地,所以也警示很多企业家不要总想着如何去挣钱,还要居安思危不要等着被别人卡脖子的时候才去想着怎么去做。不要总想着跑马圈地企业要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的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以及未雨绸缪的大格局,这点华为公司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自尊和底气一切都来源实力,落后就要挨打。

坦白而言现在国内程序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已经到位了,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生态圈已经变得越来越这个可能,这种东西都不是靠一家公司的努力,需要赶上一个历史的机遇这次未必不是一个好机会,当初安卓的在推广之处也是到处游走于各个大公司之间,起步总是艰难的,如果真的利用这个机会构建出生态圈的雏形,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从骨子里讲谷歌公司也不希望看到今天的局面,欣喜的是华为公司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应对策略,这也是一个超级大公司实力的体现,每次任正非老爷子出来讲话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正能量。

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感谢邀请

华为、小米、OPPO、vivo等公司为什么不联合成立一个手机操作系统研发公司?

  • 这件事情听上去很简单,因为国内这四个品牌是最顶级的存在也是用户群里最多的,实力最强的,华为小米OV联合成立一个操作系统来研发,但是谁又能甘心呢!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时间的话,我想每一个厂商都有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面子很大,试试能不能和google说通,自己使用,这样实现利益最大化,也是别具一格,也正使用因为如此,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

  • 唯一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有有牵头的人,然后共同成立一个企业,然后四个企业都投入自己的一些师资力量,比如工程师,或者是每个企业都有股份,然后利益最大化,但是谁来开头呢!我想要不然就是有影响力的企业,要不然就是国家,要不然就是逼不得已。



很多人的内心想法很简单,觉得现在华为有难,或者是现在美国形势的逼迫下中国企业应该拧成一股绳,但是我们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赚钱

1.企业的盈利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个我们别克否认:

不管是华为也好,还是OV也好,还是小米也好,这四个厂商为什么可以走到现在,靠的是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如果把我们集合在一起的话,我们的特色在哪里呢!操作系统最后属于哪一个呢!再者就是手机系统都是一模一样的,消费者的选择很去何从,关键是自己的优势体现不出来了,我们不是小看中国人的团结,而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需要消费者的认可,需要自己的特色路线。

2.等级不同,合作的关系不同,再加上运营方式不同:

  • 等级不同,很多人想到的是华为,因为华为等级确实很高,比如自研,包括拍照方面等等,既然是合作研发操作系统,那无疑就是暴露自己的底牌,谁想这么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小九九,或者是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东西。

  • 再者就是不公平,就像华为一样,华为宁愿自己搞研发,也不会去和其他的厂商合作,其实这是发现路线的问题,当然我们这里没有针对华为的意思,只是说这样的想法,我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做成了,说直白一点就是我是创始人,或者是研发人,你们用我的,都要拿钱,虽然我自己研发慢点,但是最后的结果和收益,是无穷无尽的。

  • 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会很明白了,就像华为的鸿蒙系统快要研发成功发布了,突然小米OV说我们共同研发一款操作系统,你觉得华为会同意吗?肯定不会的,因为华为的研发是超过了其他三者的,这就是本身的运营和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


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 既然我们都是出来赚钱的,对手被禁止了,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因为我们没有被禁,这也是现在华为的事情,虽然雷声很大,但是雨点很小的原因,因为禁止的只有华为,没有小米,OV,我们可能觉得华为是中国企业,被禁用这个时候各个厂商团结一心,但是作为商人,他们想的是只要我们没有禁用就可以啦!


  • 每个厂商的态度不同,也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我觉得安卓用的挺好的,而且你被禁用了,但是和我的关系没有很大,因为我还能用,所以我没有这样的兴趣。

总结

说到底谁都不想利益和技术共享,这四个厂商的团结起来,很强大,但是利益分配的问题,资源共享的问题,以及市场的问题都是他们要考虑在内的,其实说直白一点,只要安卓系统在有一天的时间,就会有优势,四个厂商永远不会集合到一起的,除非是刚才的说的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安卓禁用了国内手机厂商,第二种就是共同成立一个公司,有人牵头,第三个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和不要觉得自己很强大,不愿意合作,或者是抛弃单打独斗的想法。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数码随时答


一、就算联合成立也未必能成功

单说操作系统,相信这些企业很多都有能力弄出来,但生态就未必成功了,这才是关键点。就算这些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在生态上也未必能够获得成功。

可能很多人觉得,国内所有的手机都用这个系统,生态就起来了,想的可是简单,要是真这么简单,国内早就搞了,轮不到我们这些外行人来指手划脚了。

甚至如果中国单独搞一个自己的系统,和世界脱了轨,然后在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后了,都有可能。

所以这种大家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公司,弄自己的系统,大家都支持,本来就是一个空想,是没有什么把握的,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的一番乱想而已。

二、在当前这种形势之下,也成立不起来

另外,这些厂商也联合不起来,大家都是竞争关系,这些厂商们本来就是对手,在没有遇到外面的打压之前,大家是没有动力来联合的。

再说了,联合起来又以谁为主?这个是个大问题,谁来主导可能就牵涉到话语权,掌握权等敏感的东西,没有竞争关系还好,有竞争关系了,这事情就麻烦复杂得很了,扯也扯不清了。

所以这真的只是理想和空谈,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能够成为现实的,你觉得呢?


互联网乱侃秀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美好,试想一下,目前华为一家企业,就能够做出独立于IOS和安卓之外的纯自主手机操作系统,要是集合手机行业的巨头:OPPO、VIVO、小米的技术和资金力量,那这个系统不是能立马干掉安卓和IOS,直接牛逼了?

且不说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新系统能不能干掉安卓和IOS,单就客观事实而言,这样的事情也很难发生。

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远见、有资源去做系统

华为早在2012年开始就研发自己的独立操作系统,至今7年,依然未推出,也就是说,华为在这方面投入了7年,一点纸面上的回报都没有,做系统投入巨大,其他厂商能不能支持得起另说,就说这么多年投入做一件可能没有回报的事情,不是谁都有这种眼光和意识的。

毕竟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在用安卓系统,稳定、省钱、主流、生态又完善,企业投入的钱,是要有回报的,而且是越快越好,做系统这种黑洞,投入大,失败风险高,按照正常思维和收益率考虑,企业都不会考虑去做。

联合成立公司也是同理,这么长时间以来,手机企业关注的都是如何打赢今年的市场战,像OPPO和VIVO这种比较有长远眼光的厂商,最多就是提前研发储备一些针对未来的软硬件科技,系统这种底层的东西,难度大,收益不明朗,很难聚拢这些厂商共同成立一个系统公司,并为这个公司投入。

存在利益纠葛,到底谁做老大?

原本是对手的企业,如果联合成立一个公司,难免会有利益纠纷:谁来主导?各出多少资源?会不会泄露商业秘密?

如果由某一家企业来主导,一个系统涉及到无数的细节,也就意味着有无数存在观点分歧的地方,虽然说有一家企业主导,但大家是合作关系,并不是上下级的雇佣关系,观点不同时,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按照一个方向去推进,每家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考虑,这其中协调这些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率肯定不行。

各家的安卓系统优化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安卓系统依然是主流的情况下,各家手机厂商的软件团队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如何在安卓系统基础上优化出属于自己的UI,例如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 OS,华为的EMUI等,每一家厂商都有自己的UI设计风格和特色功能,这也是厂商们留住忠实用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肯定会把最优秀的团队放在这一块。

如果成立联合公司,相比厂商都不会献出自己最好的软件团队,本来就是一项浩大艰难的工程,如果再没有最优秀的团队,如何能成功?厂商们想必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一直以来,这件事都作罢。

不过,在如今的情势下,大家的想法可能会改变,华为目前的遭遇的危机,也让其他厂商感到担忧,可能也意识到自主系统的重要性。我认为,到了必要的时候,会有政府方面相关部门牵头,各大厂商在自主系统开发和优化上会实现合作,不一定是以成立联合公司的形式,也可能是一起在华为系统上进行优化,或者像2016年的“安卓绿色联盟”类似,以联盟的形式,共同完善新系统生态,各家对系统优化的技术进行开源,共同提升新系统的综合体验。

以如今几大厂商的实力,如果能够合作,相信我们的新系统会很快强大起来。



科技扯谈官


从市场竞争规律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即使联合成立了OS公司,恐怕也不会发展好。

举个例子,国内很多手机厂商组成的快应用联盟。


十二家快应用生态平台成员,包括vivo、华为、OPPO、小米、联想、金立、魅族、中兴、努比亚、一加、海信、中国移动终端中国移动终端公司以及海信手机。

快应用联盟官方宣布,一年的成绩:覆盖10亿设备、月活2亿、打开快应用20亿次、留存1亿个桌面图标。其中有35%的流量来自桌面留存的图标。

但可在上图看到,只有1万多开发者。

对比下微信小程序,去年11 月 7 日,马化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透露,小程序已经有 150 万开发者,小程序应用数量超过 100 万,覆盖 200 多个细分行业,日活用户达到 2 亿。

手机厂商早些年还有硬核联盟。

2014 年 8 月,OPPO、vivo、酷派、金立、联想、华为等 7 家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一起组成了一个「硬核联盟」,之后,魅族也加入了这个联盟。


在官方描述中,它致力于服务 CP(内容提供商)及游戏厂商和发行渠道,降低发行门槛,提升分发及推广效率,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移动应用。

硬核联盟有一个发起方和运营方——玩咖传媒,这家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3 月,几乎就是为硬核联盟量身定制的。创始人高弟男曾在百度工作 6 年,曾任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商务总监。


老刘新商业观察


想当年苹果公司自己研发操作系统的时候被很多企业不看好,一开始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的微软系统老死不相往来,两者必须掐架,系统不兼容。很多PC企业对苹果捏了一把汗!这要具有多大的战略眼光才能做到这个地步?

做个比方吧!现在深圳到广州已经有宽敞的高速公路了,你只要付钱就可以畅通。那么你会不会为了自己能够掌控而另外自己建造一条高速公路呢?傻瓜都不会这么想!对,当时的电脑企业也这么想的,微软已经给大家提供了一条高速公路(操作系统),你只要付点钱就可以使用,何必劳民伤财自己再去做一套系统呢?

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说明,全球的商业一体化了,而商业中是没有国家和民族概念的,只有市场和规则。现在全球三大操作系统:微软的PC操作系统、谷歌的安卓手机系统和苹果自己的操作系统。等于有了三条高速公路,有必要再开一条吗?只要你遵守商业原则,不破坏游戏规则,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

而华为和中兴等企业为何被美国封杀,是因为企业在某些层面破坏了规则,所以才被封杀。谷歌的安卓系统只是遵守全球商业规则而已,并没有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争执。如果遭遇封杀就想着自己开发操作系统,那真的是劳民伤财不合算。

谷歌的安卓系统是面向全球的,所以它有这个实力投入。华为自己开发一个系统,就像仅仅为了自己一辆车,而要建造一条高速公路!傻瓜都不会这么做!即便把中国的手机企业集中起来全部用华为自己研发的系统,也划不来!

所以,在商业中,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对抗,而是遵守游戏规则,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每个国家都这么想,那资源就太浪费了。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所以,1不可能,2没必要!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助你揭开谜团!欢迎各界朋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沈坤


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太过庞大复杂,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我们以华为、微软为例,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暂时很难看到上述几家公司联合研发:

1、PC端大佬微软的放弃和妥协

前两天,微软刚刚发布了自己重新杀入移动端的产品Surface Duo,折叠双屏的设计很亮眼,但是我们发现,微软这款产品却使用的是安卓系统,很多人会疑问,微软这么牛的PC大佬,为什么还要屈尊于谷歌呢?

微软首席产品官 Panos Panay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软已经无意再基于 Windows 应用生态打造一款移动操作系统,本质的原因是移动应用生态的格局已定。他表示:归根结底,在如今的应用程序所处的位置上,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机会,开发人员已经充分利用了这种机会。这是一个现实。忽视这一点是愚蠢的。

也就是说,从微软的角度来说,移动端操作系统已基本成定局,特别是在微软放弃曾经自己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研发的WP操作系统后,再说这样的话,就更显得“就是如此”了。

2、操作系统好研发,软件生态最重要

当年的微软WP系统的主打特色是扁平化的操作界面和严格的后台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了与IOS能够媲美的流畅程度,一度广受期待。但因为软件生态一直没有做起来,没有开发者开发软件,用户常用的软件也更新不力,恶性循环的是新软件不愿意加入,导致最终在其他两大系统夹击下,用户越来越少直至停止更新。

反过来,目前全球仅剩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安卓和IOS,他们已经建立了高效、简便而直接可以变现的移动端软件流水线章程和规则,数以万计的软件设计师们又何必去一个新的平台重新编写呢。你、我、他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已经适应了安卓和IOS软件的使用习惯,又怎么会轻易去选择另一个陌生的操作系统呢。

3、华为很谨慎的在电视试水鸿蒙系统

万众期待的鸿蒙系统已经发布,但没有在华为手机上适配,而是先在华为电视上出现,这是为什么?

华为CEO余承东曾说过:鸿蒙是一个打通手机、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的操作系统,可以完全兼容Android应用,运行性能还可以提升60%以上。也就是说,鸿蒙完全可以在手机上首发,彻底打消国人对安卓的恐惧和美国的不满。但看似很美好的操作系统为什么是在华为电视首发?

刚才说了,一个操作系统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生态的建立,鸿蒙所面临的的问题,就是这个生态,也就是无论微信还是QQ,无论是WPS还是美图秀秀,这些软件开发公司从成熟的IOS、安卓转战鸿蒙的优势到底有多大、成本到底有多高,未来的用户到底足不足,都将决定着鸿蒙的未来,甚至华为的未来。

而智慧电视或者智慧屏则是一个很好的试水通道,通过这个新生平台,华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召唤数以万计的第三方软件厂商入驻、开发、合作,从而顺利构建起一个庞大的软硬件生态,而一旦当时机成熟,这些成熟的app由电视版移植到手机也就顺理成章、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先锋美学


首先我们说在商言商,当场外因素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各家其实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也就是说各家还是非常直接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怎么可能轻易的达成一致和妥协呢?只有市场外因素的影响才会导致内部的团结。



所以在此前大家都相安无事的时候,安卓系统又是目前可以开源使用的,与此同时市场份额也占据了70%多以上,也就是说各家在安卓上投入的精力是非常大的贸然的使用其他操作系统,无论是从成本上还是说风险上都是比较大的。

在这如果是没有场外因素的影响,国内的软件厂商也不会同仇敌忾,为这款新的操作系统做持续的优化,包括迭代。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说软件层面不给力的话,那么单单一款操作系统做出来,没有好的软件运行环境,也没有好的软件可以使用,用户操作体验会降到极致,那么这款操作系统就失败了。



而当年的微软,手机端操作系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失败的。

现在是由于我们面临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有可能影响国内的各个软硬件行业,所以说无意间就把大家聚集在一起,面对共同的困难!



很多年间在西安发生了一件事情,也是促成了一次历史上伟大的合作,而那次合作直接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其实这一次面对强大的外来者,所有的软件厂商包括硬件厂商都是憋着一口气,从清末到现在过去着,一两百年内我们所受的屈辱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目前是推出国产操作系统最好的时机,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软件厂商,包括民众的包容度,用户的支持率都是非常高的。


互联网的放大镜


估计题主还未踏上工作岗位!其实这事挺简单的,就利益两字!这4家品牌公司在开发操作系统时,相关的利益如何分配?这个分配其实涉及了很多内容,比如前期研发的投入,后期的维护投入,上线之后的收益分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参与的公司越多产生利益纠纷的可能性也越大,相互扯皮的事情也就越多!

华为、小米、OV整体来看算是三家公司,每家的实力情况都不同,各自擅长的其实也不同,并且这三家还是竞争对手。虽然面对外敌入侵是有可能坐下来一起商谈,但是一旦情况有所好转,外部影响消失,届时如何能保证这三家继续坐在一起?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过,绝对的经典动画片,因为这个故事已经将这世上利益分配的道理讲的很清楚了。

现在很多欧美国家的基建落后,并不是他们不想建设,而是相关利益方会相互纠缠,导致一个项目对无限期拖延。其实如果以上三家公司一起联合开发系统的话,也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在没开工前,大家就得坐一起谈,事先谈好各种规则,今后的各种利益分配,而光这一点可能就得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等基础内容谈完,实际开工研发时依旧还得出问题,也就死各个公司之间的协调同步问题,这三个公司的研发实力肯定是各不相同的,不会处于同等的水平,这之间一定存在“代沟”,实力强的可能嫌你进度慢,跟不上节奏,实力差点可能觉得你太快了,好多东西我还没消化透。即便是将三个研发团队的人凑合在一起组建各研发团队,依旧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等建设完成了,有收益了,到时候怕还得争论一番,这家觉得当年自己出力出钱最多,这家觉得我没功劳也有苦劳,打下手也是很卖力的。到时候哪怕当初有协议,在庞大的利益面前依旧可能会反悔。

所以,干操作系统这种复杂的事情,就只有单干这一条路!可以在产业链上找上下游的合作方,但绝对不可能有多家公司一起合作来做系统,还没正式上路,就已经为未来埋下了隐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