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種植時需要哪些管理措施?

霧都山客


您好,我以自己的種植經驗來回答您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芝麻還是挺好種的。首先他對土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山地平地甚至田間地頭都可以種。而且芝麻比較耐旱。播種過程與穀子相似。因種子太小,播種時大多采取甩種試播種,就是將種子均勻甩在攏裡。後期出苗後,在進行減苗。出苗後的管理就簡單多了,主要是控制雜草,芝麻幼苗不能打除草劑。大多是人工拔除雜草。病蟲害較少。這只是我們農戶種植的經驗。大面積種植就需要查閱更詳細資料了。


農村虎妞的生活


芝麻播種前應整地做畦,再育苗,長出2至3葉要間苗,田間生產中注意肥水管理,經常性中耕除草。

1、選地與整地

芝麻喜溫,可在氣溫較高的時候春或秋播,整地、維持水分很關鍵,翻地後須精細耙地,播後覆土即可;而土壤略乾燥的區域,須翻地後即刻播種,覆蓋農用膜保溼。

2、播種育苗

播種有點播、撒播和條播等不同的方法,點播是在沒處穴中播種,出苗後易於管理但比較麻煩;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地中,出苗快但不易管理;條播是合理控制株行距,合理密植,適合大面積的種植,方便機械化操作。均需覆土2-3cm即可。播種後噴灑稀釋除蟲劑,即可減少雜草,又相當於給土壤澆水。2-3葉間苗。

3、田間肥水管理

為促使高產和優產,施肥須注意肥力的配比。

一般芝麻在三個時間施肥,一是幼苗間苗後,芝麻種子較少,往往不巧當的施肥會導致它生長極快,但有不利於它的後期生長,所以儘量少施氮肥,可用尿素皆可稀薄的糞水澆灌。

二是在芝麻現蕾期,這時它對營養需求較大,需要提供充足的養分才能讓其順利現蕾,這時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

三是花期,芝麻在花期生長極為迅速,這時根系已經生長完好,吸收力較強,這個時期吸收的養分佔這個生育期的70%,所以施肥一定要重施。

4、田間管理

在間苗要及時中耕除草,整個生長季要中耕2-3次,中耕時結合培土,可使土質疏鬆,有利於排水防澇,防止植株倒伏。芝麻對於水分較為敏感,不耐旱,有怕澇,所以澆水和排灌一定要做好。


貝野農夫


播種

1、播期夏芝麻適宜的播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芝麻適宜的播期是7月上旬、中旬,在熱量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遲到7月下旬。

2、播種量:每畝用種量,撒播為400克,條播為350克,點播為250克。在土壤肥力高、病蟲害少、含水量高的田塊可適當少播。

3、播種方式:有點播、撒播和條播三種。撒播是江淮地區的傳統播種方式,適宜於搶墒播種。撒播時種子均勻疏散,覆土淺,出苗快,但不利於田間管理。條播能控制行株距,實行合理密植便於間苗中耕等田間管理,適宜機械化操作。點播每穴5-7粒種子。無論何種播種方式,淺播、勻播,深度2-3釐米為宜。

施肥

為了獲得芝麻優質高產,科學合理施肥是關鍵。生產實踐證明:給芝麻施肥重點在於時機和方法的把握,要求苗肥要“早”、蕾肥要“巧”、花肥要“重”,施肥時要注意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配合,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做到底肥、種肥、追肥三肥配套,科學施肥,實現芝麻早發、穩長、不早衰。下面談談具體方法:

早施苗肥:芝麻因為種子較小,加上往往底施氮肥施用過多,容易使幼苗旺長,形成高腳苗。因此,芝麻要結合早間苗、早定苗,看苗早施一次以速效性肥料為主的苗肥,施好苗肥是芝麻早發健長的重要措施。苗期肥以稀釋腐熟的人糞尿或尿素為好,一般在定苗後每畝追施尿素2~3公斤,旱情較重時要先抗旱再追施或用稀薄人糞尿稀釋後澆灌。對苗勢較差的,還要採取“開特餐”的方法,追施提苗肥。芝麻追施苗肥,還要根據芝麻根系較淺的特點,儘量淺施或重點施於根部。

巧施蕾肥:芝麻現蕾期正進入花芽分化時期,這時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並旺。因此,施好蕾肥對芝麻高產舉足輕重。現蕾肥一般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每公頃可分別施尿素75-150公斤,加施磷肥150-225公斤和鉀肥75-150公斤。施肥時,對條播的可在距芝麻植株10釐米左右開溝條施或點施,施入10釐米深的土層中,以利根的吸收,施後覆土;對撒播的可將腐熟的餅肥或顆粒狀尿素摻入細碎土中充分拌勻撒施,施肥後隨即進行中耕鬆土掩肥。天氣乾旱時,施後應噴水以充分發揮肥效。也可採用澆淋方法,即每畝用尿素4~6公斤兌水200公斤澆潑於芝麻蔸部。此外,對缺硼地區和缺硼土壤還應酌情增施硼肥。

重施花肥:芝麻進入開花期生長最迅速,此期吸收的營養物質佔整個生育期間的70%~80%。為了能滿足植株生長髮育的需要,噴施磷酸二氫鉀1-2次,可延緩葉片衰老,使芝麻生長旺盛,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增加花蒴的數量,後期穩長不早衰,使籽粒充實飽滿。同時,花莢期側根已開始大量形成,根系的吸收能力增強,植株的生長速度加快,對養分的需求量也顯著增加。因此,要重施一次花莢肥,分枝品種一般在分枝出現時施用,單杆品種在現蕾到始花期施用。根外施肥一般用0.4%磷酸二氫鉀,一般每畝用尿素5~8公斤兌水200公斤澆潑於芝麻蔸部,也可施用漚制的餅肥、人糞肥等。另外,在始花到盛花期,可進行根外追肥,方法是選晴天下午,用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於葉片正反面,每次間隔5~6天,連噴2~3次。[5]

種植密度

夏芝麻單杆型品種的種植密度為每畝8000-10000株,分支型的品種6000-8000株;秋芝麻單杆型品種每畝10000-15000株,分枝型品種8000-10000株。


戶外陸飛


1、播種:

芝麻是喜溫作物,夏芝麻的適宜播種時間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芝麻播最佳時間是7月上旬到中旬。芝麻適宜在土質蓬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塊栽培。全生育期通常在85至95天,畝產量80至100公斤。

注意事項:芝麻應與大豆、玉米、花生進行輪作,不能連茬,以減輕病害。

2、播種量與播種方式:

芝麻種子渺小,畝用種量300克。為使播種均勻,通常採取種子拌焦泥灰播種法,即把種子拌入細泥或焦泥灰中,充分拌勻,採取條播方法,播種後用腳踏實,不再覆土。

3、田間管理:

( 1 )、播前應做到精密整地,並施足基肥。對酸性較重的泥土要畝施石灰50至100公斤,調節泥土酸鹼度,確保芝麻正常生長。

( 2 )、要選擇晴天播種,避免雨後泥土板結。

( 3 )、出苗後,間苗2至3次,在一對真葉期進行第一次間苗,3至4對真葉期定苗,間苗時要做到去小留大、去弱留強。定苗密度:分枝型品種畝留1萬株左右,單杆型品種畝留1。5萬株左右。

(4)、定苗後要及時中耕鋤草1至3次,結合清溝培土,達到蓬鬆泥土,消滅雜草,避免倒伏。芝麻在花蕾期要施好花蕾肥,通常畝施尿素10公斤沖水澆施,盛花期用百分之0.3濃度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迫肥,對增長粒重和含油量,提高產量有較好作用。

4、芝麻的病蟲害防治:

芝麻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發生時可用多菌靈、託布津,代森錳鋅農藥防治,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蚜蟲、夜蛾等,發生時可用毒死蟬、吡蟲啉農藥防治。

芝麻的果實由青綠色變為黃色時,說明種子已經成熟即可收穫。


米樂1314


1、播種:

芝麻是喜溫作物,夏芝麻的適宜播種時間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芝麻播最佳時間是7月上旬到中旬。芝麻適宜在土質蓬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塊栽培。全生育期通常在85至95天,畝產量80至100公斤。

注意事項:芝麻應與大豆、玉米、花生進行輪作,不能連茬,以減輕病害。

2、播種量與播種方式:

芝麻種子渺小,畝用種量300克。為使播種均勻,通常採取種子拌焦泥灰播種法,即把種子拌入細泥或焦泥灰中,充分拌勻,採取條播方法,播種後用腳踏實,不再覆土。

3、田間管理:

( 1 )、播前應做到精密整地,並施足基肥。對酸性較重的泥土要畝施石灰50至100公斤,調節泥土酸鹼度,確保芝麻正常生長。

( 2 )、要選擇晴天播種,避免雨後泥土板結。

( 3 )、出苗後,間苗2至3次,在一對真葉期進行第一次間苗,3至4對真葉期定苗,間苗時要做到去小留大、去弱留強。定苗密度:分枝型品種畝留1萬株左右,單杆型品種畝留1。5萬株左右。

(4)、定苗後要及時中耕鋤草1至3次,結合清溝培土,達到蓬鬆泥土,消滅雜草,避免倒伏。芝麻在花蕾期要施好花蕾肥,通常畝施尿素10公斤沖水澆施,盛花期用百分之0.3濃度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迫肥,對增長粒重和含油量,提高產量有較好作用。

4、芝麻的病蟲害防治:

芝麻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發生時可用多菌靈、託布津,代森錳鋅農藥防治,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蚜蟲、夜蛾等,發生時可用毒死蟬、吡蟲啉農藥防治。

芝麻的果實由青綠色變為黃色時,說明種子已經成熟即可收穫。




萬分之五幸福


一、破除板結,查苗補缺

芝麻播種常遇播後陰雨天氣,造成土錶板結,表土層內溼度大,種子萌發缺氧,養分消耗過多,發芽出苗困難,導致嚴重缺苗。一般芝麻播後三天便能發芽出土。若三天內有雨,便不能及時出苗,即有毀種的危險。因此,我認為在雨後土表發白時,立即淺鋤鬆土,或橫耙破殼。對有局部缺苗斷壟現象的地塊,則應用同一品種及時催芽補種。

對少量缺苗,可選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帶土移苗補種,栽後適當澆“落根水”,再蓋一層細土。以我的經驗可知,芝麻移栽時期從幼苗至始花都能成活。但以6-8葉時移栽最為適宜。

二、早間苗、定苗

芝麻喜光,早間苗、定苗可以減少廕庇。棵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既可滿足植株對營養的需要,又有良好的透光空間,為以後的生長髮育打下豐產基礎。所以我們說:“想吃芝麻油,先破十字頭”,說明早中耕間苗的重要性。但是用鋤間苗定苗比較粗放,留苗不勻,且易傷苗,造成稀植。

在勞力較充裕的地方,如能改撒播為條播,改鋤間苗定苗為手間苗定苗,就能做到選留壯苗,留苗均勻,並能按規定留足苗子,保證合理密植。在正常生長條件下,芝麻播種後5-6天即可全苗。如密度過大,需及時間苗。

間苗應根據一疏、二間、三定的原則進行。即第一次間苗。拔除密苗,以葉不搭葉為度。第二次間苗為3葉期,以定苗株距的一半為宜。第三次間苗為4-5葉期,按預定株距定好苗。苗情好時,可進行一間一定。穴播的芝麻,應早間苗,間苗後每穴最多留2-3株,並保持間苗有適當的距離。

對撒播的芝麻進行間、定苗時,要“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壯的”。我認為要儘量做到留勻、留稠,不留雙株苗,拔除病、弱、高腳苗和雜苗。拔除的苗應集中帶出田外漚肥,以防病蟲擴散。

三、早中耕、勤除草

芝麻苗期生長緩慢,田間雜草生長快;降水過多時,土壤易板結。不及時管理,容易出現草荒苗和生長不良的現象。中耕既為根系創造疏鬆通氣、溫溼適宜的土壤環境,又可鋤去多餘的幼苗和田間雜草,有利於培養壯苗。芝麻中耕要早、要勤。

芝麻幼苗剛長真葉,即宜中耕,不能等到出現“苗荒苗”再中耕,這樣苗少質量差,引起大幅度減產。所謂勤中耕是指土壤板結,溼度過大,雜草滋生等情況下,都應鋤,中耕必須掌握好時機,堅持三看:看苗情、看土墒、看天氣,保證質量。

看苗情:弱苗,草多先鋤;壯苗,草少後鋤。看墒情:“幹鋤粟谷,溼鋤花,不幹不溼鋤芝麻”, 說明要在土壤水分適宜時去中耕,效一般當土壤水分接近持水量的50%時,便會在中午高溫時出現暫時萎蔫,等到下午氣溫降低時,才逐漸恢復。若出現這種旱象,即需抗旱灌水,一般以清晨或傍晚為宜。灌水方法以細水浸潤為好不宜大水漫灌。

六、防止苗期病蟲害

芝麻產區,苗期容易發生莖點枯病、枯萎病和立枯病。這些病主要是由土壤和種子帶菌所引起的。莖點枯病常在播種後發生,造成爛種或死苗。立枯病在播種過早和溼度過大時,往往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除注意輪作換茬、清溝排漬和中耕,儘量少傷根,以減少病菌人侵,我認為可在病害初發期抓晴天噴波爾多液或0.1%硫酸銅液控制為害。苗期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蟲。這些蟲害的防治與其他作物相同。應特別強調指出的是蚜蟲的危害,往往被忽視,等到葉片皺卷已引起嚴重的病毒病時,再治則為時過晚。因此應及時檢查,一旦發現,及早防治。

總結:芝麻的苗期管理措施,需要我們做的小編認為總共就這六項。雖然有點多,但是每一項對我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都關乎苗存苗亡苗壯,所以對待每一項措施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去執行,希望我們在芝麻的苗期內能很好的管理,達到壯苗的標準。


新疆老班長


給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芝麻是炸香油最好的主料了,我們吃的香油也是用它炸出來的。芝麻種的時候是有講究的,它不適合在雨水多的天氣裡種。種植是不能重茬的,去年這塊地種過芝麻,今年這塊地是不能夠在種的,要不然不會有高產量的,是不能連種兩茬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芝麻連種兩年會有病害的,要是重茬的時間越長,地裡的病原菌就會越多,這樣芝麻的病害也就越來越嚴重的,受病害侵染,植株會出現發育不良,單株矮小的。二是芝麻中裡面需要的肥料太多了,打破地裡的肥力平衡的這樣芝麻難以高產,。下面開始教大家種植了。

第一步:播種時間和播種方式

在播種以前我的和大家說一下,它是喜溫的農物,夏天種芝麻的話在六月左右種,秋芝麻的種植時間是在七月。芝麻在土地鬆軟和排水良好的土地裡,種植的是一般在一百天左右的,每一畝地的產量是在八十斤到一百斤左右的。還有要注意的是,種的地必需和大豆,玉米,花生進行輪作,不能連種芝麻的,這樣可以減輕病害。種芝麻的時候要注意了,芝麻的種子渺小,每一畝地用三百克就可以了。為了讓播種均勻,我們都是用種子拌沙子來播種的,把種子拌在了沙子裡面,還得充分的拌勻。採取條播方法,播種以後用腳踩實,不在翻土了。

第二步:田間管理

播種以前應該做到精密的整理地,並施足肥料。對酸性較重的泥土要一畝地放石灰五十到一百公斤左右,這樣可以調節泥土酸性鹼度,保證芝麻正常生長,在播種的時候要選擇晴天,避免雨後泥土結實。出苗以後,間苗兩到三次,再一次對真葉期進行第一次間苗。三到四對真葉期定苗,間苗時要做到去小留大,去弱留強。定苗的密度在分枝型品種一畝地留一萬株左右,單杆型品種畝留一到五萬株左右。定期以後要及時地中耕一到三次,結合清溝培上達到蓬鬆泥土,消滅雜草避免倒伏。在花蕾時要上好花蕾的肥一畝地上尿素十公斤沖水澆施,盛花期用百分之零點三濃度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迫肥,對增長粒重和含油量,提高產量有較好作用。

第三步:芝麻的病蟲害防止

芝麻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生時可用多菌靈、託布津,代森錳鋅農藥防治,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蚜蟲、夜蛾等,發生時可用毒死蟬、吡蟲啉農藥防治。把這些蟲害的危險解決了之後就沒有多大得問題了,芝麻的果實由青綠色變為黃色時,芝麻已經成熟就以殺芝麻了,這個殺芝麻是我們老家話。看了這麼多之後你們有多少新的瞭解呢,有沒有感覺給自己一塊地也能中種好,我個種植方法是在我們這裡最普遍的了。也是按照





鄉村二林


播種

1、播期夏芝麻適宜的播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芝麻適宜的播期是7月上旬、中旬,在熱量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遲到7月下旬。

2、播種量:每畝用種量,撒播為400克,條播為350克,點播為250克。在土壤肥力高、病蟲害少、含水量高的田塊可適當少播。

3、播種方式:有點播、撒播和條播三種。撒播是江淮地區的傳統播種方式,適宜於搶墒播種。撒播時種子均勻疏散,覆土淺,出苗快,但不利於田間管理。條播能控制行株距,實行合理密植便於間苗中耕等田間管理,適宜機械化操作。點播每穴5-7粒種子。無論何種播種方式,淺播、勻播,深度2-3釐米為宜。

施肥

為了獲得芝麻優質高產,科學合理施肥是關鍵。生產實踐證明:給芝麻施肥重點在於時機和方法的把握,要求苗肥要“早”、蕾肥要“巧”、花肥要“重”,施肥時要注意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配合,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做到底肥、種肥、追肥三肥配套,科學施肥,實現芝麻早發、穩長、不早衰。下面談談具體方法:

早施苗肥:芝麻因為種子較小,加上往往底施氮肥施用過多,容易使幼苗旺長,形成高腳苗。因此,芝麻要結合早間苗、早定苗,看苗早施一次以速效性肥料為主的苗肥,施好苗肥是芝麻早發健長的重要措施。苗期肥以稀釋腐熟的人糞尿或尿素為好,一般在定苗後每畝追施尿素2~3公斤,旱情較重時要先抗旱再追施或用稀薄人糞尿稀釋後澆灌。對苗勢較差的,還要採取“開特餐”的方法,追施提苗肥。芝麻追施苗肥,還要根據芝麻根系較淺的特點,儘量淺施或重點施於根部。


明天的今天54630053


1、播種:

芝麻是喜溫作物,夏芝麻的適宜播種時間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芝麻播最佳時間是7月上旬到中旬。芝麻適宜在土質蓬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塊栽培。全生育期通常在85至95天,畝產量80至100公斤。

注意事項:芝麻應與大豆、玉米、花生進行輪作,不能連茬,以減輕病害。

2、播種量與播種方式:

芝麻種子渺小,畝用種量300克。為使播種均勻,通常採取種子拌焦泥灰播種法,即把種子拌入細泥或焦泥灰中,充分拌勻,採取條播方法,播種後用腳踏實,不再覆土。

3、田間管理:

( 1 )、播前應做到精密整地,並施足基肥。對酸性較重的泥土要畝施石灰50至100公斤,調節泥土酸鹼度,確保芝麻正常生長。

( 2 )、要選擇晴天播種,避免雨後泥土板結。

( 3 )、出苗後,間苗2至3次,在一對真葉期進行第一次間苗,3至4對真葉期定苗,間苗時要做到去小留大、去弱留強。定苗密度:分枝型品種畝留1萬株左右,單杆型品種畝留1。5萬株左右。

(4)、定苗後要及時中耕鋤草1至3次,結合清溝培土,達到蓬鬆泥土,消滅雜草,避免倒伏。芝麻在花蕾期要施好花蕾肥,通常畝施尿素10公斤沖水澆施,盛花期用百分之0.3濃度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迫肥,對增長粒重和含油量,提高產量有較好作用。

4、芝麻的病蟲害防治:

芝麻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發生時可用多菌靈、託布津,代森錳鋅農藥防治,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蚜蟲、夜蛾等,發生時可用毒死蟬、吡蟲啉農藥防治。

芝麻的果實由青綠色變為黃色時,說明種子已經成熟即可收穫。


蓉蓉905


一、破除板結,查苗補缺芝麻播種常遇播後陰雨天氣,造成土錶板結,表土層內溼度大,種子萌發缺氧,養分消耗過多,發芽出苗困難,導致嚴重缺苗。一般芝麻播後三天便能發芽出土。若三天內有雨,便不能及時出苗,即有毀種的危險。因此,我認為在雨後土表發白時,立即淺鋤鬆土,或橫耙破殼。對有局部缺苗斷壟現象的地塊,則應用同一品種及時催芽補種。對少量缺苗,可選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帶土移苗補種,栽後適當澆“落根水”,再蓋一層細土。以我的經驗可知,芝麻移栽時期從幼苗至始花都能成活。但以6-8葉時移栽最為適宜。

二、早間苗、定苗芝麻喜光,早間苗、定苗可以減少廕庇。棵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既可滿足植株對營養的需要,又有良好的透光空間,為以後的生長髮育打下豐產基礎。所以我們說:“想吃芝麻油,先破十字頭”,說明早中耕間苗的重要性。但是用鋤間苗定苗比較粗放,留苗不勻,且易傷苗,造成稀植。在勞力較充裕的地方,如能改撒播為條播,改鋤間苗定苗為手間苗定苗,就能做到選留壯苗,留苗均勻,並能按規定留足苗子,保證合理密植。在正常生長條件下,芝麻播種後5-6天即可全苗。如密度過大,需及時間苗。間苗應根據一疏、二間、三定的原則進行。即第一次間苗。拔除密苗,以葉不搭葉為度。第二次間苗為3葉期,以定苗株距的一半為宜。第三次間苗為4-5葉期,按預定株距定好苗。苗情好時,可進行一間一定。穴播的芝麻,應早間苗,間苗後每穴最多留2-3株,並保持間苗有適當的距離。對撒播的芝麻進行間、定苗時,要“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壯的”。我認為要儘量做到留勻、留稠,不留雙株苗,拔除病、弱、高腳苗和雜苗。拔除的苗應集中帶出田外漚肥,以防病蟲擴散。

三、早中耕、勤除草芝麻苗期生長緩慢,田間雜草生長快;降水過多時,土壤易板結。不及時管理,容易出現草荒苗和生長不良的現象。中耕既為根系創造疏鬆通氣、溫溼適宜的土壤環境,又可鋤去多餘的幼苗和田間雜草,有利於培養壯苗。芝麻中耕要早、要勤。芝麻幼苗剛長真葉,即宜中耕,不能等到出現“苗荒苗”再中耕,這樣苗少質量差,引起大幅度減產。所謂勤中耕是指土壤板結,溼度過大,雜草滋生等情況下,都應鋤,中耕必須掌握好時機,堅持三看:看苗情、看土墒、看天氣,保證質量。看苗情:弱苗,草多先鋤;壯苗,草少後鋤。看墒情:“幹鋤粟谷,溼鋤花,不幹不溼鋤芝麻”, 說明要在土壤水分適宜時去中耕,效果較好。土壤太乾,鋤地裂土易傷根;土壤太溼泥粘鋤,難保中耕質量。土塊大,既易蒸發失水,又易雨後受漬。看天氣:晴天上午鋤,雨後適時鋤,切忌雨前鋤,搶雨鋤。晴天氣溫高,上午鋤有利於保境, 雜草經日曬易失水而乾枯死亡;雨後鋤,有利於滅草、破板結,降溫、升溫、通氣。雨前墒,土壤易蓄水形成漬害,造成生長不良和大量死苗,同時中耕除草的效果也差。苗期中耕的深度,以既利於根系生長和分佈,又不傷或少傷根為原則。一般第一次中耕在一對真葉,苗高2-3寸時進行。此時主根入土淺,只需淺鋤鬆土,以穿破地皮即可。第二次在出現二、三對真葉,苗高4-5寸時進行為宜。此時根系生長加快,行間深度可達2寸左右,蔸邊宜淺。第三次接近現蕾,因根系發育要求有較深厚的松士層,故行間可深鋤2-3寸,但蔸邊2寸左右範圍內仍應淺鋤。總之,我認為芝麻苗期中耕深度要掌握淺、深、淺的原則。即破面時淺,定苗時深,以後都宜淺。

四、適當追施提苗肥在沒有施用基肥、種肥,或基肥質量差,用量少,苗勢很差的情況下,可適當追施苗肥。為了使幼苗穩長,植株矮壯,苗肥應以稀釋腐熟的人糞尿為好。若以廄肥或土雜肥作追肥則宜在定苗前進行。延遲追肥時間,不但不能滿足開花結果期間對養分的大量需要,而且有礙田間操作,甚至損傷幼苗,用量一般20擔左右。施用速效性肥料最經濟、最有效的時期,則要看地力基礎和幼苗生長狀況而定。地力基礎較好,播種及時,苗情好的,追肥時間可推遲到現蕾前後,而且用量不宜多,每畝以8-10斤硫酸銨為宜;如果地力較差,播種又晚,幼苗生長瘦弱,為促進壯苗,追肥應在苗期的前、中期分次進行,用量可適當加大。

五、注意防漬抗旱土壤一旦漬害,就會引起病害,兩者一起發生往往引起芝麻大幅度減產。不同時期出現的漬害,造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漬害出現在沒有間苗、定苗的苗期,會造成苗草爭長引起草荒苗;出現在間苗定苗以後,則芝麻生長緩慢,瘦弱葉黃,結蒴少。所以我認為在芝麻栽培技術中,除提倡溝廂改革,苗期尚須結合中耕及時做好清溝排漬工作。對受漬後的芝麻,應及時施用草木灰,增強抗性,恢復生機。我們稱芝麻是耐旱作物,其實它只耐一定程度的土壤乾旱,並不耐大氣乾旱。秋播芝麻遇到長期乾旱時灌水,一夜間可長高4-6釐米。如果在持續乾旱期間進行多次灌水,效果尤為明顯。一般當土壤水分接近持水量的50%時,便會在中午高溫時出現暫時萎蔫,等到下午氣溫降低時,才逐漸恢復。若出現這種旱象,即需抗旱灌水,一般以清晨或傍晚為宜。灌水方法以細水浸潤為好不宜大水漫灌。

六、防止苗期病蟲害芝麻產區,苗期容易發生莖點枯病、枯萎病和立枯病。這些病主要是由土壤和種子帶菌所引起的。莖點枯病常在播種後發生,造成爛種或死苗。立枯病在播種過早和溼度過大時,往往發病嚴重。防治方法,除注意輪作換茬、清溝排漬和中耕,儘量少傷根,以減少病菌人侵,我認為可在病害初發期抓晴天噴波爾多液或0.1%硫酸銅液控制為害。苗期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蟲。這些蟲害的防治與其他作物相同。應特別強調指出的是蚜蟲的危害,往往被忽視,等到葉片皺卷已引起嚴重的病毒病時,再治則為時過晚。因此應及時檢查,一旦發現,及早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