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心理疏導、出院患者隨訪……今天的發佈會提到這些關鍵詞!

今天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市疾控中心舉行第25場新聞發佈會,邀請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潘敏,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團市委副書記鄔斌,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處處長尹欣主持發佈會。來看文字實錄↓


志願服務、心理疏導、出院患者隨訪……今天的發佈會提到這些關鍵詞!

鄭錦: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一、病例情況。2020年2月17日0—12時,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23例;新增治癒出院21例;新增確診病例1例,為本市常住人口。


截至2月17日12時,上海市已累計排除疑似病例1772例,發現確診病例332例。確診病例中,男性173例,女性159例;年齡最大88歲,最小7月齡;144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3例有湖北以外地區居住或旅行史,155例有相關病例接觸史;外地來滬人員109例,本市常住人口223例。


目前,152例病情平穩,14例病情危重,4例重症,161例治癒出院,1例死亡。尚有126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二、醫療救治情況。

繼續做好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醫療救治與急救轉運。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第二版)要求,強化定點醫院診療措施。增派醫護人員進駐定點醫院市公衛中心,進一步加強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加強醫院門急診管理,重點督導檢查醫院預檢分診、感染預防控制、消毒管理措施和落實門診區域、輸液室、公共衛生間等區域衛生防控情況。


三、防控措施。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公共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督導,對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上海火車站、虹橋火車站、上海南站等場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導,包括體溫檢測、個人防護、環境清洗消毒、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使用等重點環節,實地調研民營快遞公司聯防聯控、復工復產等情況。


市民政局開通全市24小時社區特殊兒童安全保護服務熱線,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社區特殊兒童安全保護服務工作。

市藥監局積極保障全國防控醫藥物資供應,根據國家藥監局通知,第一時間報送本市藥品流通領域醫藥物資供應重點企業名單。市交通委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為疫情防控期間長三角區域貨物跨省運輸提供便利,制定發佈上海市“長三角疫情防控交通運輸一體化貨運車輛通行證”,本市持證貨運車輛在長三角區域內可便捷通行。


這裡,再強調一下:今天又有21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目前出院人數已達161名,治癒率近50%,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防控疫情的信心。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一週本市道口流量、城市通勤、復工生產等都將逐步迴歸常態。防輸入與防擴散,形勢依然嚴峻我們仍要堅持全力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盡最大努力確保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和市民生命健康安全。


志願服務、心理疏導、出院患者隨訪……今天的發佈會提到這些關鍵詞!

潘敏:我主要發佈兩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加強疫情防控公眾心理疏導。


一是整合建立市級層面熱線平臺。衛生部門搭建由“健康上海12320”和各區精神衛生熱線組成的專業電話服務網,在上海“健康雲”網絡平臺設立心理服務板塊,目前已有200餘名專業諮詢人員參與,提供24小時服務,相關服務平臺和熱線累計接待諮詢1300多例,在線心理自評6萬餘人。“青年之聲12355”和“青小聊”網絡平臺開通疫情諮詢專線,組織70餘名專家志願者,累計接待諮詢1500餘例。


二是服務各類人群對象。針對學生群體,教育部門組織40位專家成立心理援助中心組,充實高校、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員隊伍。發佈《抗疫期間中小學生及家長心理防護手冊》,推出一系列心理調適課程,16個區學生心理中心開通24小時熱線,55所高校開設心理熱線和網絡輔導。


2月以來,各區和高校累計服務逾2500人次。針對職工群體、工青婦等群眾團體積極用好職工教育平臺、青年驛站等陣地,發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示範作用,做好職工心理疏導。針對社區居民,通過12320熱線、上海“健康雲”平臺、婦聯“家庭教育中心”等提供服務。志願服務組織設計了8個心理疏導志願服務項目,招募150餘名專業志願者進社區服務。針對醫務人員等一線防控工作者,開通55369173心理服務熱線。


三是加大心理疏導宣傳教育力度。編印《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等共90多萬冊,配送到社區和服務窗口。製作《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科普動畫短片17集,在各級電視臺、“學習強國”等以及地鐵公交和樓宇3萬餘個終端播出。發佈四批“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宣傳材料,搭建“抗疫•安心專題宣傳資源庫”。廣播電視通過《這就是中國》《名醫話養生》《嘎訕胡》等欄目,推出《上海•人的力量》《聽專家說》《899心相伴》《守護天使電臺》《“疫”起過日子》等心理疏導特別節目。


四是充實豐富市民文體生活。發起“藝起前行”主題短視頻徵集活動,2月14日在抖音平臺上線,兩天內上傳短視頻412個,播放量超5000萬。體育部門積極開發居家互動小遊戲、健身操和益智遊戲,將推出由世界冠軍領銜的“冠軍叫你做運動”系列節目,組織少兒運動親子賽、“非凡課間操”等線上活動。廣播電視將增加影視、綜藝、文化、娛樂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優質節目。


第二方面,加強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


(一)強化組織動員,積極做好聯防聯控。


一是完善工作體系,構築服務網絡。1月28日,市志願者協會發出《關於號召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的倡議書》,並明確四方面工作重點:


1、以社區、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高速道口、地鐵公交以及人口密集場所為重要區域。


2、以疫情防控關鍵、緊要的“窗口期”和返程復工高峰期為重要節點。


3、以黨員、青年、機關幹部、社區工作者、市民群眾以及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等專業志願者為重要力量。


4、以防疫宣傳、協助測溫、秩序維護、環境整治、心理疏導等為重要內容,加強條塊聯動,織密築牢屬地防控、社區防控、群防群控網絡。


二是統籌調配力量,強化供需對接。全市各級志願者協會、220家社區志願服務中心向社會公佈聯繫方式,“上海志願者網”和微信號開闢“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招募通道,增加人工審核方式,確保志願者隨時隨地註冊、最快完成認證、最便捷搜索到適合參與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市文明辦、市志願者協會針對道口值守等急需類項目及應急救援、外語翻譯等專業類項目,在“上海志願者網”置頂發佈,藉助微博、微信群、QQ群等渠道推送需求信息,協調有關部門和市級志願服務總隊、服務基地,組織增援。


三是呼應基層需求,落實落細服務。全市各級志願服務組織根據基層一線需求,招募並組織廣大志願者,在社區參與體溫測量、人員排摸、口罩登記購買、隔離安置、防疫宣傳、樓道消毒等;在交通樞紐和重要道口參與車輛疏導、信息登記、體溫檢測、秩序維護、外語翻譯等;在網絡上參與防疫闢謠、科普宣傳、課程輔導、心理疏導等。


這裡特別要說的是,截至2月16日12點,“上海志願者網”發佈20類4200多個“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其中防疫宣傳、平安守護、醫療衛生、文明勸導、應急救援類項目參與度最高。通過“上海志願者網”共招募上崗志願者11萬5千多人,其中35-60歲的志願者5萬2千6百多人,佔比45.75%,60歲以上的志願者4萬3千8百多人,佔比38.12%,35歲以下的志願者1萬8千5百多人,佔比16.13%,上崗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長達2033053小時,人均17.66小時。還有很多沒有經過註冊的志願者和市民,也都加入到了志願服務行列,對此我們表示由衷感謝,也表達我們的敬意。


(二)強化綜合保障,確保志願者自身安全。


一是加強物資保障。籌措捐款資金271.0811萬元,募集採購口罩20.55萬隻、乳膠手套34.76萬隻、一次性雨衣4.93萬件及消毒液、防護服、防護鏡等各類物資,並送達武漢和我市各區文明辦、志願者協會。


是加強培訓保障。堅持“安全第一”原則,重視志願者自身安全防護和崗前培訓。


三是加強保險保障。協同中國人壽為全市參加疫情防控的註冊志願者,提供最高賠付50萬元的“守護志願者特定保險”。最後,再次感謝廣大志願者的辛勤工作和無私的奉獻。


——熱點問答——

16個團區委共組織28916名青年志願者上崗服務

Q

青年報:現在機場、火車站、社區都有不少志願者,其中青年志願者佔比多少?他們來自於哪些行業,服務當中有哪些亮點特色?


A

鄔斌:疫情發生後,我們動員廣大青年積極有序地參與防控一線工作。截至2月16日中午12:00,全市16個團區委共組織28916名青年志願者上崗服務,累計服務時長52.2萬小時;同時,全市各級團組織已在疫情防控一線組建青年突擊隊1409支、突擊隊員3.7萬多人。


青年志願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在入滬通道當“城市守門人”。松江、嘉定、普陀、青浦、金山、崇明、閔行、靜安等團區委招募組織青年志願者在9個入滬高速道口以及各火車站,開展體溫監測、信息登記、秩序維護等工作。道口場站值守的崗位非常辛苦,但青年人報名非常踴躍,在招募志願者的報名表裡,很多志願者在“可提供服務時間”一欄裡,填的是“隨時待命”;這幾天寒潮來臨,很多點位三班倒或四班倒,

需要通宵值守的時段竟然是最搶手的,很多90後、95後甚至是00後主動要求值守夜班;很多志願者把暖寶寶貼在手心,不是給自己取暖,而是為測溫儀保溫……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第二,在基層社區當“第一響應人”。根據防控工作的需要,青年志願者們在社區努力當好“六個員”


一是當“疫情排查員”,協助居委會對社區外來人員和車輛進行排查,對來滬返滬人員進行信息登記。


二是當“青春快遞員”,奉賢南橋等街鎮青年志願者幫助居家隔離對象和社區獨居老人買菜、取快遞、扔垃圾,承擔了口罩、溫度計、消毒棉球等物資配送,分擔居委會的工作壓力。


三是當“防疫宣傳員”,徐匯、虹口、長寧、靜安、楊浦等區組織動員了2600多名青年志願者參與社區防疫宣傳,勸導小區居民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


四是當“物資生產員”,松江、奉賢、金山、寶山等區發動了350餘名青年志願者支援防疫物資生產,赴6家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廠家幫助加工、分裝、打包、運輸。


五是當“愛心輔導員”,浦東、黃浦等區組織了近200名青年教師和學生志願者為一線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的子女提供學業輔導;復旦、交大醫學院等6所高校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為赴武漢醫務人員家庭開展專項志願服務。


六是當“渠道對接員”

,青聯委員及青企協、外企青年人才協會會員在積極捐款捐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海外資源和渠道優勢,積極協助尋找物資採購渠道。


引導青少年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

Q

東方網:請問對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疏導採取哪些有針對性的舉措?有沒有相關案例?


A

鄔斌:針對青少年群體可能產生的心理波動,團市委主要做了這麼一些工作:第一,組織專業力量,及時開通服務渠道。團市委下屬的上海12355平臺自1月25日開始,就組織了70餘位專業心理諮詢志願者,在12355青小聊網絡平臺開闢新冠肺炎諮詢專區,開通了諮詢專線,普及相關知識。


截至2月16日17:00,累計接待相關心理問題的諮詢866個,日均37.65個。社會公眾和青少年有相關心理服務需求,除了可以撥打12355熱線,還可以通過微信直接搜索“12355青小聊”小程序,有專業的志願者提供一對一服務,每天線上服務時間是9:00-23:00(電腦PC端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青小聊”,直接打開就能開聊)。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專業人士加入,一起為疫情防控和青少年心理疏導貢獻力量。


第二,根據不同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對於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群體,尤其是醫護人員相關群體,12355平臺與相關單位對接,定向發送心理減壓材料等服務信息,提供專業支持;對於青少年群體,通過微信、微博等,及時發佈心理減壓、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等服務信息。同時,相關平臺也發佈了安全防疫短視頻等新媒體產品,倡導青少年保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第三,引導青少年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針對青少年“宅家”時間比較長的情況,團市委、市少工委正在全市少先隊員中倡導開展“居家做‘兩操’”即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活動,讓孩子們居家期間“視力不下降、體重不上升”。此外,團市委下屬的上海青少年國際交流中心和各區、各中小學的團、隊組織也在開展防疫主題的書畫、照片、文章、童謠等作品徵集活動,青少年和家長們的參與熱情很高。


加強對志願者的信用激勵和嘉許激勵

Q

新民晚報:“上海志願者網”上目前有20大類4000多個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市民如何才能報名這些項目?會對這些做志願者的市民有哪些激勵舉措?


A

潘敏:市民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報名渠道有兩個:一是線上渠道,市民可關注“上海志願者”或登錄“上海志願者”網(www.volunteer.sh.cn),先進行志願者實名認證註冊,然後根據自己的特長,尋找合適的志願服務項目。


二是線下渠道,目前全市已建成14家區志願服務指導中心和220家街鎮社區志願服務中心,並在“上海志願者網”公佈地址、聯繫方式等信息,市民可選擇附近的區志願服務指導中心或社區志願服務中心報名。


從1月份至今有11萬多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的志願服務,對上海這樣一座特大型城市疫情防控工作來說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們對志願者既表示感謝,同時對他們的工作要給予充分保障。我們希望各類志願服務組織,接下來還要進一步做好志願服務工作的組織發動和相關需求對接工作。在做好上崗培訓、物資保障等基礎上,還要客觀公正及時地記錄好志願者服務的時長。


另外,市文明辦、市志願者協會還將推出兩方面的激勵舉措,一是加強信用激勵,將聯合市發改委、市信用中心將符合一定志願服務時間要求的疫情防控志願者信息納入徵信平臺,給予信用正向激勵。二是加強嘉許激勵,樹立志願者的良好形象。另外,保險保障也很重要,對每一位參與疫情防控的志願者提供每人最高50萬元特定的保險。我們也歡迎廣大市民加入上海志願者。


出院患者需居家休息2周且到定點醫院隨訪

Q

央視:上海目前已經有160多名患者出院,對他們是否有後續追蹤和隨訪,他們是否還需要隔離觀察?


A

鄭錦:定點醫院對所有出院患者,在出院前一天與家屬聯繫落實出院事宜。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相關部門會提前將計劃出院的病人信息告知病人所在區,並由各相關街鎮、社區和醫療機構做好對接。患者出院後需要居家休息2個星期,不要外出,醫務人員會上門進行健康隨訪。如必須外出時一定要戴好口罩。居家休息2個星期後,出院患者到定點醫院接受隨訪。


市民可通過多種途徑尋求心理支持

Q

文匯報:很多市民在家時間長了,情緒上可能有波動。有沒有線上平臺為他們提供心理疏導?可能還有一些人存在焦慮或者抑鬱情況,不願意主動吐露心聲,我們怎麼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擾?


A

謝斌:衛生健康部門十分關注市民的心理健康,非常時期,推出“不見面、非接觸”的線上諮詢理念和手段。市民朋友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尋求心理支持。


1.撥打心理援助熱線。上海的心理援助熱線除了12320-5以外,還整合市、區兩級專業力量,專門開設了“戰疫心理專線”55369173,全天24小時開放。這些熱線的工作人員都是資深的心理服務人員,接受過嚴格的專業知識和倫理培訓及考核。


2. 登錄上海“健康雲”公眾服務平臺。市民朋友可以下載“健康雲”APP,登錄後進入心理健康板塊,就可以針對自己的心理困惑在線接受專業的諮詢。


3. 通過專業機構平臺進行自測和諮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開設有“互聯網快速問診平臺”,提供在線心理測評和專科問診服務。市民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進行免費諮詢。


我們把線上的諮詢包括熱線電話諮詢的內容進行梳理提取之後,會找出比較普遍反映的問題,組織60多個來自各個行業專家隊伍對這些問題進行會診。之後我們會針對性開出一些“心理處方”對市民進行公佈。具有相似或者相同問題的,不一定到線上去直接諮詢,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瞭解到這些求助信息,也可以幫助自己改善心理問題。


現在熱線和線上諮詢平臺的工作人員都是資深的心理服務人員,接受過嚴格專業的培訓。根據初步統計,在線上諮詢平臺提供諮詢服務的人員一半以上有博士、碩士學位。當然心理問題的解決也需要一個相對長的過程,不可能僅僅通過一次電話或者一次線上的心理諮詢就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但是我想對市民朋友說,如果你真需要專業的幫助,只要你大膽走出第一步,就有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開端。全市心理健康工作者正在十分用心地為廣大市民編織一張心理防護的網。當然我們也希望市民朋友在壓力面前能夠自己調理好情緒。而如果真有需要,我們會通過服務為市民朋友很好地解決困難。


志願服務工作進入高位需求期

Q

解放日報:隨著返城復工人員越來越多,今後一段時間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重點有哪些?如何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A

潘敏:隨著節後大量人員返程、大批企業陸續復工,今天大家都可以感覺到馬路上車流人流有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也進入了關鍵時期。志願服務工作會進入一個高位需求期,主要涉及幾個方面:一是上海外圍道口的需求仍會比較大。二是市內地鐵、公交站點的需求會明顯增加。三是社區防控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四是商務樓宇、企業園區對志願者的需求量會逐步上升。


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落實相應舉措:


一是進一步廣泛動員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加大統籌調配力度。


二是針對地鐵路網已完成全覆蓋的情況,加強與申通地鐵合作,共同做好地鐵志願者招募、調配、使用等工作。


三是在充實社區防控力量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倡導黨員就近就便到社區報到,參與小區入口、重點人群、公共場所等管理,相關人員關心關愛及宣傳教育等,共同守護家園安全。


四是

進一步發揮企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文明單位的引領作用和黨建聯建作用,加強與屬地聯動,做到守牢自己門、管好自己人,共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出力盡責,確保上海城市有序運行。


對防控措施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充滿信心

Q

新聞晨報:現在心理在線平臺已經開了一段時間,比較集中的話題有哪些?專家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A

謝斌:我們簡單做了一個分析,市民朋友比較關心的話題大概歸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焦慮鬱悶情緒、睡眠困難等問題,及其帶來的軀體反應如心慌、胃口差等;第二類是家庭、親子關係問題,如跟長輩或者子女相處的問題、家庭矛盾等;第三類是

工作、學習壓力問題,如出門上班怕被傳染、工作強度過大等 。


我們還將對這些問題彙總後進一步加以聚焦,組織各方專家“會診”,提出更精準、更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干預措施。這裡我先提幾點原則。


首先我個人認為,目前階段對於上海市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信心。上海市民對我們已經採取的各項防控措施要有信心,從疫情每天的走勢也能看出,我們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我們也要對上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有信心,哪怕萬一生病了,也不用擔心得不到及時救治,沒有病更用不著整天憂心忡忡。另外我們要對每個市民自身有充分的信心,網上說“上海人最怕死”,這就是我們信心最重要的底氣。因為在傳染病面前如果人人都怕死,才有可能最快地切斷疾病的傳播。


另外有四點我簡單提一下:


一是學會“抱團取暖”:在親朋好友微信群中儘量多一些支持和鼓勵,交流情緒體驗並分享成功經驗,分散對引發負面情緒問題的過度關注。


二是多關心家中的特殊人群:比如老人、孩子、孕產婦、慢性疾病者等。在做好個人和家庭成員身體防護的同時,進一步重視“心理防護”。


三是把自己“喚醒”,增加單調生活中的“儀式感”:比如每天定時起床,打理自己,與小夥伴相約“打卡”,形成工作契約,在牆上貼日程表和工作進度表,在心理上先行過渡到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等狀態。


四是要有“彈性”,學會用長期目標來指導短期變化。因為疫情關係,我們的很多短期計劃無法實施,但換個角度看,這不過就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只要長期目標不變,可以適當調整短期的計劃,以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挑戰,完成長遠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