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龔賢是一位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開創精神的山水畫家。他將元畫意趣和宋畫理學融會貫通,從“白龔”到“黑龔”的風格轉變,造就了的蒼黑深沉筆墨語言風貌,形成渾厚蒼潤的繪畫美學風格,拓展了明清山水畫風格的蹊徑,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積墨 淵源 繼承 創造 影響

龔賢山水畫筆墨風格的形成

一、龔賢山水畫筆墨風格的特點

龔賢山水畫筆墨風格蒼黑深沉,這與龔賢的用筆用墨手法有關,特別是墨法的運用,龔賢尤其擅長於積墨作畫。所謂積墨,就是墨色的積累層疊、遍遍漬染、層積而厚。龔賢積墨法最大的特點是層層積染,總是前一遍幹至七八分後再積下一遍。積墨時筆與筆之間要留出空隙,第二遍第三遍積染時,增加其厚度、華滋感,使之濃郁蒼秀,直到積染七八次、十餘次,愈積愈厚,所以不能用溼墨,溼墨易死,如果著幾遍溼墨,不但不能濃郁蒼秀,不能顯示山石的體積感,恐怕只剩下一片黑紙了。龔賢的畫不用溼墨皴擦,而是最後用淡溼墨渲染,要不急不躁,一筆一層,慢慢的漸次增加,先幹後溼,才能有墨色潤澤透亮,豐厚華滋的明暗效果。他的積墨畫風的蒼沉獨特,深邃幽黑。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strong>(一)畫面富有光感。龔賢的畫作中,用“積墨法”表現碎石的結構,石的下部十分的濃黑,漸上漸亮,光感十分強烈,而上面的一塊石頭仍然是下部濃黑,上部亮,石頭鮮潤而有透明感,明暗對比強烈,極富光感。龔賢畫樹,也和山石配合得很好,畫山石用幹筆反覆皴染,畫樹幹則很少皴擦或完全不皴擦,更不渲染,僅以溼筆、中鋒直勾。往往一片濃黑的石頭中突出幾株白色的樹幹,或在一片濃黑的樹葉中包圍白色的樹幹。淡色的山石中又畫濃黑的樹葉,從而形成黑白鮮明的對比,墨色的加深,發展了“亮”墨,建立了富有明亮光感的畫面,這一點是他對中國畫做出的獨特貢獻。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strong>(二)求潤不求溼。龔賢用墨特有講究,能“潤”而不“溼”,所以論者雲:“半千之所以獨有千古更在墨。”龔賢作畫以用墨為主,他用墨能做到老、鮮、秀、潤。“潤”與“溼”不同,其兩者之別在於潤墨鮮亮有光澤,有生意,能表現大自然的生命感,使能“望之有秀色,一望之若有五色”。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strong>(三)層次感明顯。龔賢的積墨山水畫力求明暗,但他和西畫的那種明暗表現是不同的。中國畫論陰陽、虛實、明暗,與西畫論明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中國畫的陰陽解決的是局部立體結構與層次的關係。龔賢畫樹、畫山均分層次,對於空間的遠近,他就在層次的表現中給以解決。對於樹的畫法,龔賢在他的課徒畫稿中,作了詳細的講解。他也談到如何點葉,以及點一遍、兩遍、三遍、五遍以至七遍的辦法,他所闡述的這些辦法,目的都是使畫面加強層次與整體感。從而給人在視線上以舒展的餘地,這些餘地,也就是畫面上的一種空靈感。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strong>(四)水的靈活運用。龔賢的山水畫中十分講究水的靈活運用。龔賢的山水畫滿紙雲煙,除了他的善用墨外,如果不善用水。不可能畫出這樣動人的雲煙、宿雨和嵐氣。龔賢在皴擦繪畫時,重潤而反對溼,這不等於他在繪畫上排除用水。龔賢的所謂“溼”是與“潤”相比較而言的,如謂皴染應該潤,“潤”過了分,即超過了潤度而成為具有溼度的“死墨”。龔賢鋪水,膽大心細,不但鋪於畫身正面,而且還把畫身反過來加墨水,這樣增加墨的通透性,使得畫面幽深潤透。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二、龔賢山水畫筆墨風格的意義

龔賢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出色繼承者,又是獨闢蹊徑開發新路的創造者。他的積墨山水畫法用筆嚴謹,筆筆為則,精簡清透;而用墨求繁,層層積染,渾淪蒼厚。這是龔賢對中國山水畫做出的獨特貢獻。他所創造的積墨畫風,是一種獨具個性的繪畫語言範式,將山水畫的明暗表現發揮到極致。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從早年的“白龔”,經過渡階段,最終發展到晚年的“黑龔”,是龔賢對墨的認識不斷昇華的過程,揭示了龔賢山水深層的內涵。筆墨的技法由淡到濃,層層疊加,多遍厚積,由黑襯托白的靈動,展現一幅明暗組織的畫面,對傳統山水畫的明暗和灰色層次上做出了的巨大貢獻。在中國山水畫史上,他創造了一個以往任何山水畫家都不曾有過的蒼黑、深沉、渾厚、風鬱卻寓有奇趣、大方端莊而又難窺其隱秘的山水畫新風貌。他的山水畫,具有承前啟後的時代意義,對墨法的創新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山水畫藝術發展的軌跡。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三、龔賢山水畫中筆墨的理解

龔賢以有生命的筆墨,來實現他的“荒原意識”。

文人畫是講究筆墨的,沒有筆墨,也就沒有文人畫。不過,文人畫的筆墨,一如其所說的丘壑,也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作為技法的筆墨,一是作為繪畫生命的整體的筆墨。文人畫的根本在於超越具體技法的筆墨而創造一種生命的筆墨,因此文人畫中討論的作品中的筆墨,不是作畫的工具,不是毛筆和墨汁的問題,也不是運筆、使用墨來表達某種造型結果的技法,更不是可以從畫中具象形式、氣韻構成中剝離出來的形式的組成部分。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文人畫中作為生命整體的筆墨,是顯現丘壑(具象性因素)從而創造某種“氣氛”的特別的節奏、層次和韻律沒事構成山水樂章的核心部分。在文人畫中,筆墨既不等於零,也不是山水畫的全部,而是構成繪畫生命整體的內在氣脈。文人畫推崇的是有生命的筆墨,是構成繪畫整體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四、龔賢對“雄渾”問題的理解

半千論畫重氣韻,他說:“氣韻要渾”。

中國藝術觀念中的“渾”常與“雄”相聯,合而為“雄渾”,此為中國藝術的重要範疇。半千對此也有自己的認識。半千的山水畫以骨勝,很有力感。無論是其博大的山水(如《千巖萬壑圖卷》),還是小品冊頁,都強調內在力度,顯示出陳雄博大,優遊迴環的特點。尤其是他晚年的繪畫,幾無遊移之筆,筆勢嚴整,墨氣沉穩。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道盡世間冷暖——清初·龔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