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迅速分裂,没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吗?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意思是说:大数倒下之后,寄居在树上的猴子都四散逃走。可问题是,树到了之后,猢狲为何要逃散呢?答案很简单,猴子寄居在树上,无非是树能给猢狲庇护,还能提供食物。树倒了,就意味着庇护和食物都没了,猢狲还在这儿干嘛?如果树倒了之后,有哪个猢狲想充当树的角色,就必须满足当大树的要求。

即,提供庇护和食物。

为什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迅速分裂,没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吗?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长久地统治北洋军阀?一来,袁世凯牢牢掌握北洋军阀各级军官的人事任命权;二来,整个北洋军阀从上到下所有的吃喝度用开销,全都是袁世凯想办法搞来的钱。所谓有奶便是娘,吃人家的、喝人家的,听人家调遣,再理所当然不过了。袁世凯的钱都从哪里来的呢?清朝末代皇太后隆裕太后曾说过这样的话:

“内帑已经给袁世凯全要了去,我真没有钱了!”

内怒就是皇帝的私房钱,袁世凯在慈禧太后死后,通过各种手段(坑蒙拐骗),将大清的国库剥削的一干二净;然后还是不罢休,又连威胁带忽悠,让隆裕太后乖乖交出私房钱,将大清皇室榨干。袁世凯搞这么多钱干嘛了呢?拉关系、发军饷、买物资。所以说,袁世凯死后,如果有人想接替他的位置,首先就必须得像袁世凯那样,对北洋军阀上上下下的开销负责;其次,在北洋军阀内部还得有威望、能够服众。那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谁最有可能替代他的位置呢?

为什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迅速分裂,没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吗?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分别形成了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等等。他们名义上受国民政府支配,实则各自为政。不过,虽说他们各自为政,皖系军阀一直以北洋正统自居,段祺瑞也一度曾操纵政局。袁世凯活着的时候,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北洋三杰在地位上都一样,分不出谁高谁低。段祺瑞有威望、有野心,但是在人事任免方面太欠缺;冯国璋手里有兵且善于战斗,奈何不讲道义被人看不起;王士珍贵为北洋三杰之首,待人接物行军打仗能力强,却无意政坛,袁世凯死后,他很快就退出政坛了。

于是,段祺瑞为了稳固自己在北洋军阀内部的地位,与其他过去的“老战友”打了几次仗。1920年7月,以吴佩孚(冯国璋下野)为首的直系军阀向段祺瑞发起挑战,双方在京津地区进行战争,最终,段祺瑞的皖系军阀大败。至此,袁世凯的那些老部下里,唯一一个有机会取代他位置的人,下野了。段祺瑞之所以下野,与其自身也有诸多关系。首先,段祺瑞搞不来钱。严格来说,除了张作霖靠倒腾军火挣了些钱之外,当时整个中国的军阀都搞不来钱。他们的钱要么是盘剥地盘里百姓,要么是出卖国家利益向帝国主义贷款。

为什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迅速分裂,没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吗?

比如说,段祺瑞曾向日本人贷了1.45亿日元,除了第一期借的500万日元还了,其余的钱成了死账。这些钱最后都干什么用了呢?和其他大部分军阀一样,这些钱主要用来发放军饷、购置军火、还战争赔款。最可笑的当属冯国璋了,他当上总统之后,为了筹集军费,竟然将紫禁城护城河里的鱼捞出来埋掉,成了当时一大笑谈。可见,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段祺瑞、冯国璋之流当了总统之后,方知袁世凯能够笼络那么大一摊子,着实有水平。其次,段祺瑞在用人方面,没有全局意识。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段祺瑞在任期间,向日本人借了1.45亿日元,即西原贷款,这笔钱段祺瑞怎么分配的呢?按理说,钱是以北洋政府的名义借的,直系、皖系、奉系三家都有份儿。实际上呢,段祺瑞在花钱的时候,只想着皖系一家;还债的时候,却让三家一起想办法,如此,其他两家能不生怨言?在人事任免方面,段祺瑞也是任人唯皖,对于非皖系官员,则采取打压措施。

为什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迅速分裂,没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吗?

尽管段祺瑞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在北洋众军阀里,他做的已经非常好了。换做其他人,有的不能服众、有的弄不来钱、有的能力不足,更不可能接替袁世凯的位子。足见,想当一棵大树,必须有遮风挡雨的魄力,也要有枝繁叶茂的能力,这样才能聚拢一堆猢狲在下面打闹。否则,随便两只猴子在上面折腾,都能把树弄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