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們家鄉稱呼母親叫什麼?在中國漢族有多少叫法?

木坤567


在我的家鄉江西南康區,大部分人稱母親為“嫫",母親二字叫做“家佬",五十歲以上的母親,也可稱為“老家子"!外人也會這樣叫,當然這樣叫也有點貶意之意,但不是惡意!

在我漢族裡,叫母親為“媽"的是絕大多數,北方人叫母親為“娘"的是普遍的,南方人叫法多樣化。


嚴章忠


我的家鄉在廣西玉林。

關於稱呼母親叫什麼這個問題,說起來覺得好笑。

先說我自己,我稱呼我的母親叫“嫂″。原因是:

以前我外婆家很窮,我媽媽很小就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許配給我爸爸。

我爸媽兩小無猜一起長大,自然很早就有了孩子。

我媽生我哥的時候才17歲!然後,每隔兩年就生下我姐和我,還有弟弟。

在那個年代,有五六個七八個孩子的家庭很正常。最大的那個比最小的那個大十多歲也很正常。

由於年齡相差不大,所以我們和爸媽以兄妹相稱,管我媽叫“嫂”是很自然的事。

而我媽管我外婆叫“奶”,管我外公叫“老闆”。

因為我外公家窮,哪怕家裡要一分錢開支,也要經過我外公。我外公掌握著經濟大權,所以一家人都戲稱他“老闆”。

老闆的老婆當然是位高權重。我們中國提倡孝道,所以家裡一般最老的人就是奶奶,奶奶最值得尊重,我媽她們幾姊妹為了尊重母親,所以管她叫"奶”。

我們這裡,一般城市的管母親叫“媽媽”,洋氣一點的叫“媽咪”。鄉下的除了稱呼母親叫“嫂”和“奶”之外,還有許多叫法,比如:嬸,姨,娘,鄰舍,伯母,伯咩……或者有的直呼其名,都有。

這些稱呼除了有特定意義外,聽說,最主要原因是,把母親的稱呼叫成別人家的,那樣,孩子更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的成長。弄得我們連“媽”都不認了。

媽媽,您是我們兄弟姐妹,三姑六婆的完美結合。





子新美食


客家滿娘,滿嬸,涯話∴佬那,嬸,白話,老乜,媽媽,壯話,乜,乜巴,瑤話,姨,漢話,媽,娘,

我的六個伯孃,都被她的子女,叫巴,我就奇怪,小時候沒人帶,我父母上班,就把我送到鄉下,和伯父家過,叫伯孃叫巴,奇怪,我堂兄弟姐妹都這樣叫自己的父母,爺,巴,沒有叫爸媽的,叫孃的很少,伯孃說,我們城裡的才叫爸媽,那是布喀(客家人)叫法,後來工作了,我到講涯話的村,見他們叫媽叫佬那,後來到山區客家村,見他們叫自己的媽叫:滿娘(讀第四音)或者滿嬸,後來看《家》《春》《秋》,明白了,為加個滿字,客家人叫伯孃叫大媽,二媽的,自已親生的最小的,所以叫滿娘了?還有更奇怪的,瑤鄉,他們叫媽,叫姨。我們家按城裡人叫法,叫媽,媽媽,可能是上學的緣故,所以現在這種影響力很大,我發現下代人都基本上叫媽了,不論客家,壯,漢瑤一樣了。


ling223967446


陝西人一般是,像我媽媽那個年代,城市的一般管母親叫“媽媽,或者一個字媽”農村的叫母親是陝西方言“nia”這個字打不出來,是陝西人特有的一個讀音。到我們這個年代好像不管城市還是農村的都叫“媽媽,或者媽”吧,再洋氣點就是:媽咪,mother~…



四月天裡的微笑


我們家鄉叫母親為媽媽,簡稱媽。

小時候一回家就找媽,媽媽在家裡起著重要作用,“媽,我餓了”“媽,我的花衣服在哪裡?”“媽,你給我點錢,我要去買東西”“媽,今天過節,包不包餃子?”“媽,我今天去趕集,你去嗎?”

等到結婚以後,又變成了“媽,俺爹去弄麼了”“媽,你吃飯了嗎?”“媽,給你買的衣服,你看好不好?”“媽,你們冷不冷,需要點什麼?”“媽,我給你送草來了,冬天你要多燒,千萬別凍著”。

媽媽不能自立了,搬回家伺候,又變成了“媽,吃飯了,今天做的餃子,你多吃點”“媽,冷不冷?”“媽,你過來,給你洗澡。”“媽,過來,我給你洗洗腳”“媽,今天把衣服換了,我給你洗一洗”“媽,去院子曬曬太陽吧”“媽,給你剪頭髮”“媽,我給你剪剪手指蓋腳指蓋吧”“媽,你身上癢癢嗎?給你抓抓”。

母親是偉大的,她含莘如苦把我們撫養長大,雖然能力有限,但也盡力而為,儘量讓我們吃飽穿暖。

我的媽媽是貴州貴陽人,她七歲就沒有媽,老爺有三房太太,我姥姥是老三,大姥姥不能生育,心很壞,把二姥姥生的男孩全弄死了,連我姥姥生的四個男孩也全弄死了,只有媽媽是女的,才躲過一死。

那種滋味只有母親懂得,雖然姥爺是貴陽縣長的師爺,可對於家庭無能為力,每天酒醉之後回到家中,用文明棍挨個打,可打有何用?家庭已被壞姥姥主宰,你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受傷的永遠是弱者。

媽媽是幸運的,她找到了可以對她一輩子好的人,雖然不富裕,但父親從未對她不好,總是哄孩子一樣。

他們之間在年齡上相差十一歲,可父親總拿她當小孩,母親在八十四歲離開了我們,父親也是八十四歲,他們的生日一個是臘月初七,一個是正月初七,母親遠嫁到山東來,一直再也沒有回去過,因為她對姥爺的任象太深了,……


知足常樂273298521


我們這邊就是叫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媽,沒看見媽媽馬上就會問老爸我媽呢,打電話要是老爸接也是問我媽呢,老爸就會吃醋的說我就是你們的一個接線員,每次回家老爸會告狀說你媽又欺負我了,老媽也說你爸氣我了,看著兩個老小孩只有大笑了,回家時還沒到家門口就會大聲喊媽你老閨女來了,那個時候好幸福,可是爸爸媽媽都已經不在了,老媽離開我已經十四年了,老爸也走了八年了,我沒有了爸爸媽媽也就沒有了家,過年過節看人家都回媽媽家,我只能暗自傷心流淚,雖然我也都六十歲了,可還是想每天都能叫一聲爸媽,想到此眼淚又止不住了


一天總是忙


河北石家莊郊區農村的,小時候稱母親為"娘",七十年代年輕人趕時髦,嫌叫娘土,一律稱作"媽"。怎麼區分的呢?我們七零後小孩們多,我們村小學以前一個班也就三四十人,到我們這一屆,七十多人,分了兩個班,我們這屆很有特點,同學們在家不是老大就是最小的,沒有一個排中間的。最小的跟著上面哥哥姐姐喊娘,爹,家裡是老大的,都是喊爸媽。


暗中觀察者協會副會長


我的家鄉母親的稱呼叫”娘”,

我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喊娘:娘,娘。如今母親都八十三歲了,回可家,第一句話還是喊”娘”,喊一聲娘,既古樸傳統又倍感親切,濃濃的親情,濃濃的鄉音鄉情,都在喊孃的聲中得到昇華。

我兒子呀呀學語時,我教他的第一句話也是叫”娘”,兒子喊一聲”娘”,我倍感欣慰和幸福,有一次,2歲的孫子聽到兒子喊娘,好奇地看著我:娘是什麼?我說:娘就是媽媽。

如今農村的孩子也都稱呼母親叫媽媽了,覺得很洋氣。


落英鄉間


我叫爸媽叫叔和嬸,小時候見別的小朋友叫爸,媽,感覺別人的父母疼愛兒女才叫得那麼溫柔,我亦好想這樣叫,但有哥哥姐姐叫開始,我這小的要跟隨,沒辦法忍不住問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可以叫爸媽,點解我地叫叔嬸,這麼難聽象不是自己父母,象叫外人。我媽講叫偏一點,小朋友就順順利利快高長大!你堂姐區幾姐妹叫區爸媽,還難叫,大叔和大,還有叫三伯三母的,所以到現在還是從末改變過叫法,但改變心態,隨和生活


笑語柔和


我是安徽省靈璧縣澮溝鎮的人。屬於皖北,和江蘇北部相交界。

首先說我個人,我喊我母親叫(俺娘),喊父親叫(俺爺),小的時候叫最多的是,俺娘,我餓了。俺娘,我困了。現在也成家了。只要到家還是,俺娘。俺娘。現在最多的是,俺娘,俺爺上哪了?俺娘,你瘦了。俺娘,你看俺爺還是那樣。現在小孩子都叫(俺媽),(俺爸)了。母親老了,在外面有時會說,家裡有老孃。書上說:高堂。令堂。我們那裡有一家,兒子喊他母親叫嬸子的。兒子是親生的。

一句俺娘(俺爺),道出了多少兒女對家的眷戀。

願天下所有父母(俺爺,俺娘),健康長壽。

是所有作為兒女的共同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