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父母一听一看,转变思维,结果超乎想象

自从我家孩子开始涂鸦,家里每天都在开画展。

墙上、沙发上、桌子上和孩子能接触到的地方都有涂鸦的痕迹。

从最开始的点、杂乱无章的线条到封闭的大圆套小圆,这是一年多的蜕变过程。


《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父母一听一看,转变思维,结果超乎想象

不只是我家孩子喜欢涂鸦,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涂鸦。他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

黄磊的女儿多多从小就喜欢涂鸦,上回送给爷爷的萝卜就很有想象力。多多妈妈在微博晒了多多自己画的手账,感慨多多用画笔记录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父母一听一看,转变思维,结果超乎想象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涂鸦有什么好处,什么是涂鸦敏感期以及如何抓住孩子的涂鸦敏感期,激发孩子想象力这三个问题。

涂鸦的好处

涂鸦可以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

孩子六月龄以后儿保医生一般会建议父母给孩子提供蜡笔进行涂鸦。孩子刚使用的这种蜡笔都是个头比较大、好抓握、下笔流畅的可水洗安全的。因为小宝宝处于口欲期,会用嘴巴去探索蜡笔,所以父母需要在一旁看护。

著名画家鸟居昭美曾经出过一本很经典的画画早教书《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里面很详细的介绍了孩子画画的发展规律:

● 1岁:手的运动轨迹——点点、小蝌蚪、小蚯蚓之类的印记

● 1.5岁:手肘为轴心的左右往返涂鸦

● 1.5-2岁:大的连续圆圈到小的连续圆圈

● 2岁:随着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开始能画出单独的线条和封闭的圆圈,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越是有丰富联想的孩子,越有能力把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 3岁:有意识的画画,在画画之前就决定了要画什么,爱设计情景,爱用画出来的各种圆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 4岁:在画头部的基础上画手和脚,形成头足人像。他们会把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画得大而夸张。

● 5岁:不再在头的两侧直接画手脚,更具逻辑性。从目录式罗列开始过渡到以基底线为基础的二维平面世界。(这个阶段开始,家长要多问孩子画里的故事情节)

● 6岁以前,没必要刻意使用颜色和教授形象,所谓写生不适合6岁以下儿童。6岁以后“透视画法”,具写实主义倾向。

● 7-8岁:会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来画人物肖像,可引导观察与思考。到了9岁:终于采用和成人相同的方式了。

从中可以看出孩子1~3岁涂鸦的轨迹是从点到杂乱无章的线再到封闭的圆。孩子涂鸦的轨迹正是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结果。

《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父母一听一看,转变思维,结果超乎想象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上面孩子画画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孩子两岁开始画圆之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就可以将各种圆想象为各种各样的东西。这点我深有体会,最近我家孩子热衷于用圆来表示各种车,比如公交车就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小汽车就是三个圆大圆套小圆,火车就是五六个大小圆连在一起。孩子在用他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用笔来涂鸦他喜欢的各种车。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发展的表现。

什么是涂鸦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孩子的涂鸦敏感期一般是处于1.5~3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涂鸦,用手里的画笔来表达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喜欢在墙壁、沙发、床上等地方乱涂乱画的原因。

《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父母一听一看,转变思维,结果超乎想象


《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里介绍的孩子各个阶段特征:

1岁:点、线、圈为主,培养画画的原动力。

2-3岁:问他:这是什么?给画赋予意义。

4-5岁:问她:它们在做什么?听听画里的故事。

对照孩子各阶段的特征,父母在家引导孩子涂鸦就得心应手了。涂鸦是孩子的乐趣,尽量不要剥夺了孩子的这个爱好。如果担心墙壁不美观,可以用大张白纸覆盖。不过我家孩子会不理那面墙,换一面墙乱涂乱画。给他白纸,他嘴里说着画在本本上,扭头就去霍霍墙壁了。看着这个样子,我就没有在强求了。

《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父母一听一看,转变思维,结果超乎想象


如何抓住孩子的涂鸦敏感期,激发孩子想象力

鸟居昭美在《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里说过的核心理念:

1.孩子画画是一种表达方式,不追求“像”。要避免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画,而要关注孩子在表达什么。

很多像我一样不懂画画这门艺术的父母,对于画画更加关注的就是“像不像”这个问题。门外汉的我,曾经评价一个人画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对方画得像不像。这其实是肤浅的认知。有位绘画大师说过:像孩子一样画画是我所追求的。这可能是大巧若拙大道至简的意思吧。

等我家孩子开始涂鸦之后,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问:“宝宝,你画得是什么?怎么一点都不像?”每次话快要冲破喉咙口,我就强迫自己闭嘴。是的,闭嘴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父母一听一看,转变思维,结果超乎想象


2.要去“听”画,而不是“看”画。“看”,关注技巧层面的训练,而“听”,注重的是孩子表达的是否流畅、自由、快乐。

这一听一看思维的转变,是不容易的。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远比我们用眼睛去看主观臆断收获的更多。我家孩子把墙壁画得乱七八糟,但是他涂鸦的时候手舞足蹈,嘴里还唱着童谣,那一刻的他很快乐。这也是我不忍心阻止孩子在墙上乱画的原因,我不想他失去如此纯粹的快乐。

3.教孩子画画,可能导致孩子不会画画。“教”是从技巧层面让孩子画“符号”,孩子可能学会了“符号”,而得到家长的赞扬,但孩子一旦依赖符号,就不会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无法做到流畅的表达了。

孩子的涂鸦是不是有生命力有创造力,主要是看孩子表达的内容,技法可能不是那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涂鸦的孩子不需要学绘画技巧,单纯随心而画就可以了。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父母一听一看,转变思维,结果超乎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