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非“異客”—市中區兩名外來工作者的春節記“疫”

春節意味著闔家歡慶的笑語,意味著簡單快樂的小幸福,幾乎每一個在外打拼的人都期盼春節的到來,這對樂山市市中區交通局的孫連超和李楊兩名外省人來說,春節也是他們最期待的時刻,但今年的春節卻很不一樣。

舍小家為大家的“超哥”

“超哥,今年回老家過年嗎?” 餐桌前的同事問,“要回去的,我們夫妻倆都是外地人,爺爺奶奶也好久沒看到孫子了,平時也沒時間回去看一下父母,爸媽早就等著我們回去團圓了。”“新市中區人”孫連超操著一口山東普通話笑著回答。

獨在異鄉非“異客”—市中區兩名外來工作者的春節記“疫”

孫連超一家

“超哥”這個綽號不止是名字的簡稱,也是因為他工作事必躬親和廢寢忘食的精神,讓大家覺得他是個“超人”。他是市中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是山東青島人。2012年他因工作原因到了樂山,他老婆是陝西渭南人。一個家庭,三個老家,他們的春節每年都在換地方,今年輪到了山東,兩年沒回老家過春節的“超哥”早已謀劃多時。為了充分利用好這個小長假,喜歡做規劃的“超哥”連回家的行程都專門列了一個清單。

獨在異鄉非“異客”—市中區兩名外來工作者的春節記“疫”

孫連超的朋友圈和工作群

一切的改變從一個電話開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承擔著保暢通、嚴防控的交通人必須24小時待命,他主動放棄了回家探親休假的機會,帶著對父母、妻子、孩子的歉意,回到了自己崗位,開啟了24小時值班備勤模式。聽說區上要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作為黨員的他主動申請到指揮部工作,除夕起他便投入到指揮部緊張、高強度的抗疫工作中。在指揮部的他,一邊幹著指揮部的工作,一邊履行著交通本職,大家都笑稱他是真正的“超哥”。

隨著疫情的爆發,山東和陝西確診病例都在不斷增長,“超哥”和他妻子的父母都是年過60的老人,疫情期間也沒有提前準備口罩和消毒用品,作為子女的他們卻只能通過每天的視頻瞭解父母的情況,教父母簡單預防知識。“你們在前線不要擔心我們,你們自己注意安全就行了。”父母的殷切叮囑、不能回家的愧疚擊中了“超哥”內心的柔軟,但面對疫情時,職責和擔當卻讓“超哥”像個超人一樣一直戰鬥在“疫”線......

退伍不褪色的“一塊磚”

“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這是李楊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從軍15年來,對工作的積極態度。把家安在市中區的他,是2018年轉業到市中區交通局的安徽亳州人,和“超哥”一樣,他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新市中區人”。

獨在異鄉非“異客”—市中區兩名外來工作者的春節記“疫”

指揮部的李楊和小芋頭

去年九月份,可愛的兒子呱呱落地,幾乎不發朋友圈的他,因為小芋頭的到來,一躍成為圈裡最積極的同志。兩年沒回老家的他,在春節前一個月都預訂好了回去的票,準備把兒子帶回去讓日思夜想的父母看一看、抱一抱。“值完這個班,離回家的時間又近了一些,終於可以讓爺爺奶奶抱抱朝思暮想的小芋頭了。”想到可以回家,連年三十的值班都帶著幸福的味道。但值班結束剛回到家,電話就響了,全家都以為是小芋頭的爺爺奶奶,但是迎來的卻是組織的召喚。打開行李箱,取出生活用品、退票、換衣服、抱抱支氣管炎還未康復的兒子、出門,一系列嫻熟的動作在沉默中進行著,這個時候那句常掛在嘴邊的“一塊磚”徹底應了景。

獨在異鄉非“異客”—市中區兩名外來工作者的春節記“疫”

張彤市長慰問疫情防控指揮部

收拾心情,整裝出發。沒有春晚,沒有一家人的歡聲笑語,最喜歡團聚的他,帶著對父母的虧欠、對老婆孩子的內疚,第一時間來到了市中區的疫情防控指揮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日益嚴峻,指揮部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加班至深夜已成常態。他早已忘記了朝九晚六的感覺,只知道一定要幹好指揮部安排的工作,一定要盡己所能為防疫工作做奉獻,同時也不忘收集疫情防控資料,主動跟局領導做好彙報。他無怨無悔、不知疲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獨在異鄉非“異客”—市中區兩名外來工作者的春節記“疫”

致樂山市市中區在外務工未返鄉人員的慰問信

“親愛的‘戰友’,樂山市市中區是你們的第二故鄉,你們放手在此奮鬥紮根......”2月6日,結束了一天疲憊工作的“超哥”和李楊在“微嘉州”公眾號上,看到這封致市中區外來工作者的一封信,心中除了感動,還有對市中區這個“第二故鄉”滿滿的責任感和對戰勝疫情堅定的信心決心。

家鄉是在外遊子的一份親情、一份鄉情、一份真情……,家鄉與我們的心相連,與我們的情相牽。像孫連超和李楊這樣的“新市中區人”還有很多,他們因為使命和擔當不能歸“家”,但他們在市中區這個第二故鄉,無怨無悔為抗疫奉獻著。他們知道,在遠方的家,還有著一群和自己一樣的人,在守護著遠方的親人。他們堅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無論是遠方的家,還是現在的“嘉”都會度過“寒冬”,迎來“暖春”。

(樂山市市中區融媒體中心 區交運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