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乔乔的异想世界》(下文称《乔乔兔》)尽管多项提名最终都以陪跑收场,不过最佳改编剧本这一奖项,到底还是稳稳收入了囊中。

毕竟,少见的通过十岁少年的视角,以最纯真的角度来营造了反战内核的道德高点,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了对元首进行了一次戏谑的再现。

如此天马行空的形象力,自然对得住捧起小金人的荣誉。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从万岁开始到万岁结束,导演可能是个处女座的强迫症患者

影片的首尾呼应,严格来说不算什么高超的技巧。

可即便如此,也依旧是很多平庸的影视作品无法完成的。

而《乔乔兔》在电影的呼应和剧情的分段节奏这方面,则做到了极致。

甚至于令人怀疑,导演伊加·维迪提是不是个处女座的强迫症。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以小男孩乔乔的精神世界为主体,贯穿影片的线索包括但不限于:异想世界中的希特勒、二战后期的欧洲战场局势、乔乔通过与少女艾尔莎的交往而改变对犹太人的认知、《呦吼,犹太人》这本“原创图书”、家庭成员的聚散离合、以及故事时间线中变化的一年四季。

这其中有很多组对称和呼应的设计,单一来看的话,对于成熟的导演而言就像是标准的作文套路,不值一提。

可当如此多的呼应元素被安插在一起时,这一切则显得如此不凡,我们也只能赞叹导演如果不是疯子那就是十足的天才。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以希特勒为例,这位虚拟形象的出现,以一种生动的形象诠释了乔乔天马行空的思维世界。

同时也避免了童星演出的单薄和尴尬,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令故事更加生动。

乔乔和幻想希特勒的沟通,也以一种有趣的对话形式呈现,说明了少年细腻又难以言喻的内心世界。

譬如,在开篇的狂热崇拜阶段,乔乔跟着自己的幻想高呼“希特勒万岁!”,可到了影片最后,醒悟的乔乔占据了思维的主导地位,一脚将恳求他的元首踢出了窗外,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转变。

这种手法,其实很多动画作品中都会使用,比如一个人的善念和邪念,化作了天使和魔鬼的模样。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德军在二战中的战场局势,则是影片的另外一条主线。

乔乔最初试训童子军时,因为意外错过了被征召入伍的机会,他甚至遭到了赶赴战场的新兵的嘲笑。

可当时能够看出,不断降低入伍年龄的德军,早已是强弩之末。

后来在游泳训练场地里,我们已经看到受训的少年步伐以失去了活力,跳进水中的他们,则更像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直到乔乔和母亲在阳光下的林荫中快乐的骑行时,铩羽而归的德军告诉我们,战争已然来到了尽头。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如同与战争的局势同步,影片故事的发生时间,从盛夏开始到次年的春天结束,也是一条呼应的线索。

通过时间线的巧妙烘托,甚至将故事的氛围,画面的色调都做了极为协调的安排。

尤其为了渲染母亲罗茜的逝去,时间线从秋季切换到冬日,冷色调的画面先是强调了乔乔的困顿与孤单,又通过飞舞的蝴蝶完成了镜头调度。

画面基调出现一丝活力的同时,抛出罗茜死亡的巨大悲剧。

悲伤的情绪此时完全与冬日的凄凉融合,使一切变得更加冷酷无情,而成为孤儿的乔乔则如同面前的蝴蝶一样,在寒风阵阵的广场上显得无助而孱弱。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每个人都拥有的宝藏——幻想

有趣的是,在《乔乔兔》这部影片塑造的纳粹末世图中,依旧对前路保持热情,富有丰富幻想的角色,并不只是他一个人。

少女艾尔莎在和乔乔沟通的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创造力,甚至要更胜一筹。

乔乔对于犹太人“恶魔”形象的塑造,主要还是源自外界灌输给他的信息,而身为被害者的艾尔莎,说是苦中作乐也好,说是有意讽刺也罢,随口杜撰出的故事,甚至比乔乔的苦思冥想更加有趣。

就连关于内森的信件,艾尔莎也很好的陪着乔乔完成了全部的演出。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当乔乔通过自己的异想,化身内森陪伴艾尔莎的同时,艾尔莎身边也一定有一个幻想出来的伙伴在陪伴她吧。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不仅仅是他们两人,实际上影片中所有少年都有着各自奇妙的幻想世界。

那场别开生面的犹太人知识普及课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可以说也是创意连连,尽管都不是什么美好的事物。

乔乔的妈妈罗茜也同样具有出色的想象能力,为了缓解母子之间的情感危机,也为了回忆自己和爱人之间甜蜜的过往。

那一把抹在唇边的煤灰,就像是神奇的魔法粉末,为破碎的家庭带来了短暂的团圆。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谁说成年人没有想象力呢,他们不仅敢想,而且也敢干。

K军官画在纸上的所谓“专利设计”,本以为只是开开玩笑,没想到最后还真被他披在了身上,在战场上发出自己最后的光芒。

有想象力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得到很多原本无法得到的财富,实现很多无法实现的梦想。

有想象力的人也是善良的,因为他们总会在心底里保留一份净土,来作为自己幻想的花园,而这份净土也总能让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保留人性最后的善良。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就如同K军官那样,把犹太人安排成纳粹,又把纳粹说成是犹太人,两个无比讽刺的“谎言”,却救下了两个正值花季的少年。


不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都是耍流氓

教育问题是每个国家和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是所有民生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所以教育类型的电影也总是隔三差五会出现,即使不是纯粹的教育片,也会有很多带有教育寓意的电影故事与我们见面。

只不过,以战争片的外衣来包装对错误教育的批判,《乔乔兔》算是极为少见的异类。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教育相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最大的矛盾在于,推行中的教育模式的目的究竟是如何的?

培养考试型人才?清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无疑数百年前就证明了只会大幅度的抹杀创造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巨大的前期投入和后期对环境的专业化需求,无疑是对相关部门的巨大考验。

至于影片之中,纳粹法西斯想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无疑只是培养盲目的个人崇拜。

从根上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洗脑”,是为了巩固政权而对青少年的无声囚禁。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育德育人的老师是值得尊敬的,可带有目的、以功利为基础的教育,则是真正的精神毒药。

比如片中瑞贝尔·威尔森扮演的军官助手,她总是孜孜不倦的为孩子们灌输犹太人像魔鬼一样恐怖的谎言,以及元首是多么的“伟大”。

她不仅用法西斯主义为儿童洗脑,甚至连自己也被自己所催眠。

当她最终扛着机关枪向盟军冲锋时,让人感觉到的,反倒是一种无知的可怜。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无法在学校接触到良好的教育,庆幸的是身为母亲的罗茜给予了乔乔很好的引导。

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也许罗茜有生之年甚至都没有教会自己的孩子怎么样系好自己的鞋带,但她成功的帮助乔乔走回了善良的人生道路之上。

脱离开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可以说都是失败的。

可偏偏素质教育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毕竟文化和学识可以通过考试分数来体现,可一个孩子的三观是否正确,又是否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这又和学校的考核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当然,我们依旧应该尊重课堂,尊重老师。

但是与此同时,让人文回归教育或者让教育回归家庭,都只能是如今被迫选择的一种妥协。

成绩不能丢,德行的教育更不能丢。

在错误的环境之下,也许不少正确行为,也都会被周遭讥讽和指责。

可即使全世界都否定我们,也要顺着正确的方向,向着真理所在狂奔。


疯狂恶搞希特勒,奥斯卡最佳剧本,这可能是最有深度的“儿童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