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迎著“飛地經濟”的勁風張開雙翼蓄勢而“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早春時節的遼闊瀚海戈壁,雖然依舊寒意逼人,卻擋不住風信裡已經傳遞出春天的消息。位於德令哈工業園內的海西飛地經濟園區,在早春的勁風裡蘊籍力量,在充滿希望和期待中,向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收官的關鍵賽段開始了衝刺的里程。

坐落於德令哈工業園的懷抱中、佔地 400公 頃的“飛 地經 濟”產業 園區,在爭分奪秒中,這座飽含重託、飽含期待、飽含美好願景和希望的嶄新園區,已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這塊資源富集、產業多元的沃土上拔地而起。

這座園區的建成,吹響了以“飛地經濟”的發展壯大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助推藏區脫貧攻堅,保護生態環境,為新青海建設提供強力支撐的集結號;

這座園區的挺立,繪出了有利於拓展發展空間,促進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有利於產業的集約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路線圖;

這座園區的座標,標出了發展“飛地經濟”的目的是向高處飛,向富的目標飛,向美的地方飛,飛出價值、飛出效率的“金色航線”。

海西,以使命和擔當精心編織“飛入”的“鳥巢”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海西州委、州政府和柴達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紮實把全省發展‘飛地經濟’助推藏區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落實貫穿到推進的全過程。

把‘飛地園區’建設作為實現六州藏區互利共贏、同頻共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抓牢、抓實、抓好。把這一重點工程,努力打造成為拓展發展空間、實現優勢互補、深化改革開放、融合產業發展的示範工程,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新活力、新動力。”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孟海對推動“飛地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發展“飛地經濟”,無疑是在創新的理念中延伸出來的創新路徑,也是我省作為一個欠發達地區,在多方援助的支持下,奮力走出貧困,續寫出面向未來的華章。

面對實現脫貧以後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面對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的新任務,面對自然條件形成的天然制約,發展“飛地經濟”已經成為我省各州資源互補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發展“飛地經濟”的舞臺上,發揮“主角”和擔綱作用,海西都顯示出自身的優勢。

作為四省區交往的核心區域,海西州佔據著明顯的區位優勢。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資源富集、唯一佈局在青藏高原上的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隨著海西州全力推動各重點工業園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園區承載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業已形成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炭綜合利用、金屬冶煉四大傳統基礎產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五個千”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十二個特色產業基地框架已見雛形。率先在全省實現全域整體脫貧,成功創建成為國家民族團結示範州,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 區正 在向 示範 區邁 進……這 一切,都為海西州在發展“飛地經濟”中領先排頭佔據了先機、做足了“功課”。

其實,在此之前,海西州已經在探索中書寫出“飛地經濟”的“模本”。

2013年 7月,青藏兩省區簽署了《關於建設格爾木藏青工業園區的合作框架協議》,依託西藏特色礦產資源,構建以銅、鉻、鉛、鋅等資源深加工和鹽湖化工兩大產業為主導,以循環經濟產業和物流商 貿產 業為 支撐 的“一 體兩 翼”產業體系。至2018年底,藏青工業園註冊企業已 達238家 ,累計 完成 投資 43.16億 元,實現 產值 146.38億 元,創造 稅收20.52億元,其中,格爾木市獲得稅收分成5.53億元。目前,藏青工業園區正在推進40萬噸陰極銅、60萬噸鉛鋅冶煉項目,預計總投資181億元,建成達產後將帶動 2400人 就業 ,年實 現銷 售收 入197億元,實現稅收7.8億元。

藏青工業園的發展,跨越了隔山隔水,破解了西藏經濟發展中自然條件的制約,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

以“飛地經濟”的典型模式,實現了青藏兩省區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共同發展。海西作為其間的橋樑和紐帶,已為發展“飛地經濟”在探索中積累了成功經驗。

歷史的選擇,將在未來得到驗證,而海西在今天圍繞發展“飛地經濟”所付出的一切,也都是為了整個青海藏區迎來“春華秋實”。

海西,為“飛地經濟”注入深情和勇毅

“選擇海西作為全省發展‘飛地經濟’的‘飛入地’,飽含著省委、省政府對海西的高度信任和重託。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一盤棋’意識,以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把全省發展‘飛地經濟’助推藏區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落到實處,紮實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為我省全面脫貧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海西力量’。”海西州決策層的共識,凝聚著海西州推動“飛地經濟”向前發展的信念和力量。

藉助藏青工業園“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和經驗,依託柴達木資源稟賦形成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海西全力以赴為發展“飛地經濟”從諸多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已經能夠承載起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及省內各州產業項目落地建設,目前,海西發展“飛地經濟”已呈現良好開端。2019年 3月,海西州與果洛州就“超低環溫空氣源熱泵機組項目”已達成合作意向,並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目前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有望成為最先在“飛地園區”落地項目。雖然寒風凜冽,已成格局的“飛地經濟”產業園區,如敞開的懷抱,在冬日裡釋放出暖意和潛在的活力,正在為孕育一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春天”積蓄著力量。

據海西州相關部門人員介紹,發展“飛地經濟”,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優勢 互補 、合作 共贏 的原 則,在平 等協商、自願合作、責權對等、利益共享基礎上,達成發展共識。充分發揮海西州作為“飛 入地 ”在資 源、區位 、產業 、交通 、資本和“飛出地”在對口援建、招商引資等方 面的 共同 優勢 ,共同 確定“飛 地項目”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辦法,實現優勢互 補、相互 支持 、合作 緊密 的發 展格局。 為了 助推 全省 藏區 脫貧 攻堅 ,在“飛地園 區”落地 的“飛 地項 目”建成 投產後 ,稅費 收入 前五 年全 部返 還項 目“飛出”各州……

由此顯示出,海西州作為全省循環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資源富集區和工業發展的重點區域,為推動全省藏區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小康,亮出的擔當、扛起的使命。以發展“飛地經濟”作為新的契合點,為新青海建設提供“海西支撐”的堅強信念。

置身海西華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生產區域,在這裡為新能源產業生產的風機塔筒等配套產品正源源不斷外送。在採訪公司總經理金紅祥時,其中涉及到“飛 地經 濟”的話 題,他說 全省 發展“飛地經濟”助推藏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在海西召開時,出席的領導和參會人員曾到公司現場觀摩。在他看來,在海西搭建發展“飛 地經 濟”平臺 ,無論 是產 業基礎,還是 發展 環境 ,海西 都堪 負重 任。

他們作為從浙江招商引資的企業,正是瞄準了海西的資源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和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公司之所以能有良 好發 展,對海 西的 選擇 密不 可分 。

現在 ,圍繞 發展“飛 地經 濟”,海西 州推出了措施更得力、政策更優惠的系列舉措,堅信“飛地經濟”會從這個更高的平臺上 ,邁出 更加 堅實 有力 的步 伐,取得更優更好的業績。

海西,為“飛”向輝煌彼岸擊楫前行

立於高處眺望,德令哈工業園內的眾多企業,雖然星羅棋佈卻又疏密有致,儼然是一個“各立門戶”而又息息相關的“大家族”。置身其間的“飛地經濟”產業園區,因是“大家族”中的“新生兒”,無論是佔地規模,還是規劃建設層次,都顯得與眾不同。 “之所以對‘飛地園區’選擇高規格建設,完全是出於對‘飛地產業’能夠在這裡取得快速發展著想;出於對援青各省在資金注入、物資支撐、項目援建等方面的支持顯現的情誼倍加珍惜,實現援青由‘輸 血’向‘造 血’產生 實質 轉變 考慮,進而推動六州藏區藉此平臺實現高質量發展。”相關人員的介紹,說出了海西州不計成本,矢志推動“飛地經濟”跨越發展的信念和力量。

此外,為給“飛地經濟”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顯化“壯筋骨、通經絡、活血氣”,並通過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增強吸引力,形成“飛地經濟”魅力,做到“一起飛”,實現互補、合作、共贏。海西州以真情實意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依託海西現有“一區五園”基礎條件,“飛地園區”用地由德令哈工業園零地價提供400公頃土地,用於單獨建設“飛地園區”。各“飛地園區”辦公場地由德令哈工業園無償提供。園區外圍配套設施由海西州統一建設。由各州每年從對口援青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飛出地”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對各“飛地園區”引入的項目,海西州優先安排水、電、路、氣等項目保障要素,並引入直供電改革試點,享受國家支持民族地區、資源型地區發展,以及海西州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全部優惠政策;

——鼓勵通過多元投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探索設立“飛地項目”建設基金 或產 業發 展基 金。 強化 政銀 企對接,鼓勵金融行業加強對“飛地園區”的金融服務;

——“飛地項目”從業人員的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納入海西屬地管理,以解後顧之憂,用工崗位優先招聘各州就業人員;

——海西州各相關部門將開通“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全力以赴協調解決“飛地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竭盡全力為全省“飛地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海西州圍繞發展“飛地經濟”開展的“軟硬件”建設產生了巨大吸引力。省內五州就產業融合發展與海西州相繼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攜手營造一個“飛地經濟”發展的春天。

在海西集中發展“飛地經濟”,是省委、省政 府積 極應 對發 展新 形勢 、新常態、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突破區 域經 濟發 展瓶 頸的 重要 探索 和嘗試,將為全省發展增強內生動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贏得更大發展空間,創造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產生巨大激發效應。架起“飛出地”和“飛入地”對接融合橋樑,對於“飛出地”的各州來說,利於彌補發展空間不足,“造血”助推藏區脫貧攻堅;對於“飛入地”的海西而言,利於資源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約發展——一張“雙贏”之牌在海西即將塑造出來。 “飛地經濟”風潮正勁,羽翼豐滿的海西正張開雙翅,蓄勢而“飛”。

記者感言

伴隨著2020年的來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鋒號角已經吹響,青海將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如何助力我省遼闊藏區脫貧攻堅,確保在衝向全面小康的征途中不落伍、不掉隊,在奮起趕超中跑出“青海速度”、跑出“青海力量”,發展“飛地經濟”勢在必然。

在海西的瀚海戈壁精心構築“飛地經濟”的“大本營”,帶動我省藏區共贏發展、為新青海建設提供強力支撐,海西再現了作為我省發展循環經濟主戰場、全省經濟發展“壓艙石”和“穩壓器”的使命和擔當。海西州結合對口幫扶和對口合作形成的集聚優勢,以及全省“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經濟佈局,把支援地產業轉移項目和各州因資源配置、環境承載、規劃限制、產業配套等不適宜在當地建設的項目,飛入“飛地園區”,促進項目向優勢產業區域集中,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贏發展,無疑,也將成為海西州在新時代書寫的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神來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