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春季到來以後,生活在農村裡的朋友都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帶上小鏟子和竹簍子,去野外挖野菜來吃,如薺菜、馬蘭頭、香椿等等,而用農村裡的老話來說就是“吃野菜,品春味”,可以說絕大部分野草都是在春季生長,因此吃野菜可以更好的品味春季的氣息。

我國野菜種類十分豐富,樹上的、土裡裡、水裡的應有盡有,然而因為我國地域廣闊,野菜分佈的區域也不一樣,市面上雖然有野菜賣,但是卻很少,故而人們只能吃到當地的野菜,至於其他地區的野菜,可能大多數人都沒見過。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我國南方地區一種奇特野菜,它是一種長在樹上的野菜,酷似“魚籽”, 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你見過嗎?

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在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有一種地區域性很強的樹種,其葉子似蒲扇,樹幹上還披著一層一層的“蓑衣”,一年四季都是常綠的,這種樹就是“棕樹”。

相信生活在南方的朋友應該見過棕樹,在南方農村野外,棕樹大多都是野生的,沒人要沒人管。不過棕樹常見,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棕樹的花可以作為野菜來食用。

棕樹的花叫做“棕包米”,在每年的4、5月的時候,棕樹就會開出花來,當它還是花苞的時候,外面就裹著一層“蓑衣”,將其剝開後,會發現裡面的花穗就跟“魚籽”一樣,而這個魚籽就是可以吃的,不管生吃熟吃都可以。

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據老一輩的人說,這棕包米在那過去那吃不上飯的年代,還曾是不少窮苦人的救命糧呢,很多老一輩的人都吃過,而在如今除了雲南一些地方還把它當成特色美味野菜食用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它能吃。

棕包米主要分2種,一種叫做“金竹米”,這種味道苦中帶甜,且飽滿,吃起來也比較好吃,是人們常吃的一種。另外一種叫做“苦竹米”,這種味道很苦,不飽滿且細長,不過很多上了歲數的人喜歡吃,據說具有降壓護肝的食療效果。

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在我國,最喜歡吃棕包米的當屬雲南騰衝人,他們不僅喜歡吃棕包米,而且還很會吃,出了很多很有特色的棕包米美食,而如今棕包米也成了騰衝的一大特產,去了雲南騰衝,若是不吃一次棕包米,那可真是件遺憾的事。

在當地,棕包米的吃法主要有2種,第一種是將棕包米處理好以後,和臘肉、醃菜等一起炒,其味道香醇,苦中回甘。第二種則是做湯,主要是先將棕包米清洗乾淨之後,放在水中泡上一段時間,去除苦味,然後放在水煮魚、水煮肉中一起煮湯,這樣煮出來的湯湯色奶白,味道極為的美妙。

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棕包米除了可以作為野菜食用之外,其本身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現代實用中藥》中就有記載:“棕包米能用於高血壓症,有預防腦溢血之功”。

在南方農村裡就有這樣一句諺語:“千棵棕,萬棵桐,一世吃不窮”,棕樹在的棕包米是饑荒年代的絕佳充飢糧食,棕樹皮能做掃帚,還能做床墊、鞋墊、蓑衣等工具,棕樹可以說是一種全身是寶的樹種。

不過棕包米並非人人能吃,也並非所有的棕包米都適合做野菜吃,所以不熟悉的朋友可別隨便去採摘來吃哦。

複製“棕包米的功效與作用”到今日頭條APP搜索框,立刻獲取更多關於棕包米的相關信息!

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各位朋友,棕包米這種長樹上的“魚籽”,你見過嗎?你吃過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