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新冠肺炎病毒十分狡猾,傳染力極高,我們普通人一定要注意好個人的衛生防護。

日本TBS電視臺「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節目用螢光劑模擬病毒在一家7口中做實驗,結果只有奶奶一人沒感染,其中的奧秘到底在哪裡?

不盯為大家一一揭開"阻擋病毒“的秘密!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據專家科普,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雖然此次節目中講的是流感病毒,但它和新型冠狀病毒一樣,都是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

節目組利用特殊螢光染料,模擬病毒透過“接觸”可以傳播給多少人。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節目組在小阪先生的手上噴上熒光劑,只要他接觸過的地方,就會染上了熒光劑,在黑暗中會看到發光。

小阪一家有7口人,分別是小阪夫婦、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和奶奶。

節目一開始,除了小板先生手上有特殊螢光染料,其他家人都沒有。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在2小時的居家生活中,

小板先生只有和兩個兒子互動,

都沒有接觸到其他人。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兩個兒子的手和臉都沾滿了“病毒”(熒光劑)


但是,當節目組在兩小時後檢驗結果的時候,發現除了兩個兒子,沒有直接接觸到小阪先生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意料之外地被沾染上了病毒。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人觸碰到各種物體,而病毒通過接觸沾染上人的手,手再去觸摸臉,就導致臉上也沾滿了病毒。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奶奶是唯一一個沒被感染上的人!

節目組回顧了奶奶的生活軌跡,最後發現原來是“洗手”保護了奶奶。

雖然病毒也有機會沾染到她的手上,當時奶奶一直做家務,用流動的水洗手。通過沖洗,奶奶手上的病毒都被沖掉了,病毒就沒機會傳播到她的臉上。

也再次印證防疫專家所呼籲「洗手比戴口罩重要」的防疫觀念。



節目還對比了各種洗手的方法: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節目先讓女士們塗上可以檢測出病毒的液體,再去洗手。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洗完手後,對她們的手作出檢驗:第一位女士,用肥皂洗了12秒 ↓↓↓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洗完後,手上還是沾滿了熒光劑/病毒↓↓↓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其餘兩位女士,也是大致用肥皂洗了10-15秒的時間,手上仍是沾滿了熒光劑。因此,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非常的重要!



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① 洗手液放在掌心仔細揉搓: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② 指間:雙手十指反覆交叉揉搓指縫 ::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③ 指甲縫:五隻豎起,在掌心畫圓圈摩擦: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④ 最後是手腕: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整個過程下來,醫生的洗手時間是30秒!病毒也很容易沾在臉上,所以如果有條件,最好把臉也洗了。




此外,還有一項我們常常接觸卻容易忽視的產品——手機。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比起其他材質的物品,病毒在溫度較冷的金屬上可以存活更久,在手機上可以存活超過24小時!

就算我們經常洗手,但洗完手一旦拿起手機,病毒又可以沾在我們的手上,而我們的手一旦去接觸我們的臉和嘴巴,就容易導致我們吸入病毒。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得常常清潔手機。

該怎麼清潔手機呢?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日本節目模擬病毒傳播,發現比戴口罩更能阻擋病毒的方法


小孩子在家最容易到處跑,到處摸,家長記得一定要提醒他們勤洗手。

家長自己記得儘量減少觸碰金屬物品——可以考慮用筆尖、紙巾、戴一次性手套的方法代替手去直接接觸多人觸碰的物品。

回到家,也一定要記得用酒精清潔自己的手機。

防止病毒傳播,從個人衛生健康做起。

祝大家身體健康,百毒不侵!



參考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6036623?from=search&seid=4439653611939566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