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隔代病毒会变弱?

艾伯史密斯


敢回答这问题的都是专家,我不懂医学与生物工程学,我试着用另外的角度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1,从哲学的角度,“至刚易折,上善若水”。说的是太过刚猛的东西,就容易折断破碎。比如钻石最硬,却也非常的脆,锤子一磕就会碎掉,反而是非常“柔软”的水却能一直保持长存。说到病毒,我们会发现,凡是对生物毒性最大的病毒,比如霍乱,天花和这次的冠状病毒,都属于比较猛烈的一类,冥冥之中病毒好像知道自己过于猛烈霸道,宿主很快会死自己也呆不了几天,那么存活下来唯一的方式就是尽快的传染更多的个体,加大传染性扩大传染范围。比照历史经验可以发现,这样的病毒往往能比较容易的研发出新药来对付,而毒性较小容易和宿主共生的病毒,比如HIV、乙肝病毒等等,却非常的难以攻克。简单的说就是只有更适应环境,不猛烈,细水长流的东西才更存活的更长久。

2,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宇宙万物无时无刻处于熵增的过程:从有序到无序,从兴盛到衰减,最终到完全的衰亡(热寂)。任何没有生命的原子都无法逃脱这个规律,何况是有“生命”活力的病毒。生命的本质就是有序的结合体,并一直处于熵增的过程,为了延缓熵增,我们就必须不断进食(减熵),为了更久远的存在下去,人类便衍生出“繁殖”这一个功能,从历史角度看,个体存在的时间(寿命)越长,基因的传递就越稳定,比如乌龟单个寿命长达百年以上,所以能再地球上存在两亿多年之久。而这次的病毒,个体存活的时间非常短,几小时到几天,这样就使得自己的基因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更难以保证遗传繁衍下去还是和母体具有相同的特性,从而一代不如一代。

以上是我个人的拙见,并非专业的看法,就一搬砖的别喷我哈!

我个人有一点意见,为啥控制病毒非得找直接杀死病毒的药物呢?能不能换个角度,从基因繁衍的角度,要是能找到一种改变病毒寿命的方法,缩短它的存活时间,让它进入人体后,没法适应人体环境,来不及繁殖下去就消亡了,是不是也是一个途径?


知无所道


这问的相当难,病毒的繁殖,是一个从RNA到RNA的过程,其特点么,遗传信息少,合成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呢,问题来了,在这个复制过程中,RNA聚合酶的高保真性能如何,我们不得而知,需要大量的序列比对,看看兼并碱基的位置和数量情况。故,潜在答案就是聚合酶的高保真性。(本答案算是抛砖引玉,同行或者科班的业内人士,也来聊聊)


三生石100957676


我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里我只能说一说我自己的观点。(纯粹自己观点)

1.进化本身没有目的,进化只是表现。

进化的本质是那些能够产生更多的后代能够更好的复制自己的个体能够让自己在种群中的比例增加的表现。所以说生物进化的方向不是什么毒性增强,不是什么变大变强,而是能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环境,复制自己。

2.对于病毒来说,摧毁宿主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除非他可以通过尸体传播)

所以病毒的进化方向偏向于共生,而非一直增加自己的毒性。那些更加能够传染的病毒能够更好的复制自己,那些毒性更弱的病毒也可以一直在宿主身体里复制自己。最后相比那些毒性强、传染能力弱的病毒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复制自己的机会与自己的后代。并且最终在自然选择中占据上风完成进化。

所以隔代病毒变弱的原因在于发生了进化。


0柠0檬0


我不懂,但我以为的就是隔代病毒是原始病毒利用最新被传染的宿主细胞制作出来的,原材料全部来自宿主细胞,那么如此大批量的复制分裂我认为不可能绝对100%完美复制,大批量出错是必然的,而且向外传染的过程中需要被宿主体液包裹并且大部分还要被宿主的免疫系统清洗一遍,如此剩下来能向外二次传染的病毒对比原始病毒必有所差异。


万年章鱼大丸子


霍元甲的徒弟没有霍元甲厉害。


楼下的黑客


病毒也在生命的一种 其根本目的不是搞死宿主 而是病毒本身的生存与繁殖


而已金融


宇宙间物质发展总体墒要增加,那么能量当然要逐步降低,传染病这东西传一个人危害一般就要降一点,只不过人和人体质不同,而且数量少也观察不出来,但大量统计了可以得出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