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都在與死神拔河!”


雲南援鄂醫療隊在咸寧 |“每一秒都在與死神拔河!”

2月17日,古城赤壁,陽光璀璨。昔日繁華的大街上,如今看不見行人和車輛,沿途門店緊閉,顯得格外冷清。但在赤壁市人民醫院裡,醫護人員卻像按下了“加速鍵”,個個忙不停。

“我是雲南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成員,也是最先接觸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人!”雲南省援鄂醫療隊員、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曉雷,給記者講述了自己來咸寧所經歷的一個難忘瞬間:

2月8日,赤壁市人民醫院隔離11區臨時組建的ICU病房投入使用後,收治了一名49歲的疑似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該患者曾於2018年患過腦出血,導致言語不靈,左側肢體活動不便。此次患病後,肺部病變範圍廣,入室時呼吸頻率快,50次/分,氧飽和度56%……

有著20年重症工作經驗的陳曉雷,一看便深知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在詳細瞭解病史後,他與隊友高國師立即更換防護服,衝入隔離病房,奔向病床,立即使用無創呼吸機改善患者通氣。十分鐘後患者呼吸困難無改善,呼吸頻率繼續加快,氧飽和度持續下降低,有插管機械通氣指徵。

由於這個ICU病區是臨時組建的,這裡的醫護人員也從來沒有過有創呼吸機應用及護理經驗,陳曉雷不得不現場擔任“軍師”,對隊友高國師說:“快,準備配合麻醉科插管!”

16:30患者呼吸、心率趨於平穩。17:00,陳曉雷正在向當班醫護交代下一步監護要點,患者生命瀕臨的警報再次拉響,患者心跳呼吸驟停。陳曉雷立即丟下手中的監護儀,開始給患者實行胸外心臟按壓,並命令道“麻醉師給予開放氣道……”

經過兩人持續輪流胸外心臟按壓及團隊的共同努力,患者呼吸心跳恢復……

其實,氣管插管,要經過口腔插導管到肺部,患者極易產生嗆咳,從而造成包含大量病毒的飛沫,氣溶膠,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極大!

“眼看著病人呼吸、心跳都快停了,我們根本沒有多想,只知道立馬撲上去搶救!”陳曉雷說,“在ICU裡,每一位醫護人員,每一秒鐘都在與生命賽跑”!

記者當天走進嘉魚縣人民醫院時,援鄂醫療隊隊員、雲南省紅河州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寧選波也有著同樣的感觸。

今年46歲的寧選波有著24年臨床經驗,在接到上級通知,紅河要組建援助湖北醫療隊時,他沒跟家人商量,毫不猶豫第一個報名請戰並擔任該院援助組組長。2月12日,他和隊友們抵達嘉魚縣人民醫院,2月13日正式進入該院ICU病房。

“搶救就像在跟死神拔河一樣!”寧選波說,防護服悶熱難耐,護目鏡起霧影響視線,甚至有些缺氧的感覺,所以平時一個人就能很快完成的操作,在此時卻變成了高風險、高難度,必需幾個人協作!有一次,他和同事在為一位危重症病人做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和中心靜脈穿刺置管後,所有人員大汗淋漓,就像在水裡泡過了一般,還有的出來後累得直接癱坐在地……

“歷時上的咸寧,有著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如今這場抗擊疫情的戰爭,於我們來說,又是一場新的'赤壁之戰'!而援鄂醫療隊,就好比當年火燒草船時,那陣來得及時的東風!”赤壁市人民醫院院長祝敬華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