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壇前七子領袖何景明兩次岳陽之行...


明文壇前七子領袖何景明兩次岳陽之行...

□江良發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河南信陽人,明代中期文壇前七子領袖之一。何景明自幼聰慧穎異,天資過人,時稱“神童”。弘治十一年(1498)秋,十五歲的何景明在鄉試中脫穎而出,以一篇《啟賢能承敬禹之道》為題的文章,獲中經魁。弘治十二年(1499)春,何景明赴京參加禮部會試,因卷中多奇字,遭到主考官排斥,結果名落孫山。

正是由於會試落榜,何景明開啟了第一次岳陽之行。弘治十三年(1500)春,長兄何景韶出任巴陵知縣,何景明陪送長兄來巴陵赴任。他打算在長兄的幫助下繼續讀書,已期再次參加禮部會試。何景明來到岳陽,受華容友人、時任直隸趙州知州孫榮(1461-1529)邀請,又到了華容。其時,孫榮已在華容縣城北邊的石磯山下建起了一座別墅,取名“沱西別業”,其子孫繼芳(1483-1541)與何景明同歲,也在家裡讀書攻舉子業。由於何景明已有舉人功名,孫繼芳只是縣學秀才,功名比孫繼芳高出一個檔次。孫榮即要兒子拜何景明為師。孫繼芳還邀來同窗學友周廷用(1482-1534),一同拜何景明為師。何景明便住在沱西別業,一邊自己讀書,一邊輔導孫繼芳、周廷用攻舉子業。他們除了完成必要的學業之外,還經常結伴遊覽華容的湖光山色,名勝古蹟,吟詩作賦,探討文章。在華容縣,何景明寫下了《石磯賦》,將華容的湖光山色和石磯山周邊的景色描寫得非常美妙,引人入勝:華容有山,山之下有磯焉,曰石磯山。其山修亙偉韡,萃鬱崎嶔,捫宿共嶽,卑阜扁岑。濱於漢沱,界於江潭。奠以洞庭之野,芘以雲夢之林。白鼎峙乎其陽,黃湖匯乎其陰;龍峰迤其北,鳳山麗其南。

弘治十五年(1502)春,何景明再次赴京會試,獲中貢士,繼而參加殿試,高中康海榜進士,並被朝廷任命為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令文書。

到了弘治十八年,何景明在時隔六年之後,實現了第二次岳陽之行。這年的五月初七,弘治皇帝駕崩,正德皇帝繼位。為了傳遞大明王朝新皇帝上任的消息,同時安撫各藩屬國,朝廷“頒哀詔於天下,九道使節齊出”。何景明作為欽差大臣出使雲南。何景明六月初從京城出發,七月上旬抵達岳陽。何景明一路官道驛站,車馬勞頓。在到達嶽州府管轄的臨湘長安驛時,寫有《長安驛》詩:暮雨蕭蕭雲黯然,數家山下起炊煙。窗聞早雁秋多思,門對寒流夜不眠。遠使正持三楚節,舊遊曾扣九江船。驛程南去無窮路,來往風塵閱歲年。

七月初七,何景明正式抵達岳陽,與長兄何景韶相會。兄弟相見,欣喜異常。巴陵縣衙的官吏均出面迎接作陪。這天正是七夕,巴陵民間有過“乞巧節”的習俗,這天晚上,何景韶陪同弟弟一同觀看岳陽民間民俗展演。何景明賦《乞巧行》以記其事。

此次何景明來到華容,仍住在沱西別業。其時,孫榮已出任何景明家鄉的父母官——信陽州知州,正好在家休假。而朝廷重臣兵部尚書劉大夏、戶部侍郎王儼正好致仕在家賦閒,何景明早就想拜會這兩位前輩。於是,孫榮、孫繼芳父子立刻著手邀請劉大夏、王儼來沱西別業聚會事宜。大約在七月中旬的一天,暑氣暫消,天氣涼爽,劉大夏騎著蹇驢來了,王儼騎著白馬來了。朋友相會,氣氛友好而熱烈。何景明興奮異常,提出賦詩唱和。何景明率先賦五律詩一首,祝賀孫榮擔任信陽知州,祝賀這次在沱西別業的盛會。詩曰《沱西別業》:使君方擁郡,別業枕沱西。城倚章華殿,山藏大禹祠。賭氣憐謝傅,看畫憶王維。未是懸車日,煙雲入夢思。

可是,劉大夏雖同意以“沱西別業”為題,但提出要賦七律詩,因為劉大夏擅長七律。劉大夏不愧文壇老將,一邊高聲吟唱,一邊握管揮毫,落筆成詩:臨沱新結輞川莊,喬木牽蘿接草堂。山勢東環雲夢遠,水源西去漢江長。秀鍾人物憐三世,清繞門欄擅一方。君實來歸須入社,黃花醉酒日徜徉。

何景明在華容待了幾天,繼續乘使車西行,經武陵前往雲南。離開華容時,孫繼芳一路相送,一直送到武陵才作分別。

何景明的兩次岳陽之行,為岳陽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厚重的一頁。他不僅留下了許多詩文佳作,還培養了兩名進士,孫繼芳和周廷用均於明代正德年間考上進士,孫繼芳官至雲南提學副史,周廷用官至江西按察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