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基方法論|富國基金方旻:量化對衝基金是市場躲“疫”良方

第七季第2期,原刊於新華財經。

2月14日,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方旻做客今日頭條財經頻道和新華財經線上訪談欄目《投基方法論》,詳解量化基金的投資之道。

嘉賓簡介:方旻,碩士;2010年加入富國基金,歷任定量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現任量化投資副總監。

投基方法論|富國基金方旻:量化對沖基金是市場躲“疫”良方

問:歡迎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方旻老師做客今日頭條財經頻道和新華財經線上訪談欄目《投基方法論》,國內公募市場中量化對沖基金確實不多,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還很陌生,能否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類基金?

方旻:很多投資者經常提到一個問題,即對市場未來的看法,判斷一下未來市場的走勢,這屬於擇時的範疇。實際上擇時是很難操作的,很多權益型基金長期保持高倉位,並不做擇時判斷,也是因為擇時難度很大。固定收益型基金許多強調絕對收益,但是債券市場受利率,資金面和信用的影響,在歷史上也出現過長時期的回撤。量化對沖型產品追求的是絕對收益,即無論市場漲跌,都爭取通過多空對沖,為投資者獲取一定的收益。這在中國這個做空機制有限的市場,是有一定優勢的。

量化對沖基金深究起來是相當複雜的,需要有一定的門檻,但這類產品的操作初衷其實非常簡單:通過對沖手段,將風險剝離。比如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就是不可避免的系統性風險,可以通過對沖工具剝離。這種策略下,基金業績與股票市場整體的相關性較小,即使在震盪市和下跌市場中,都仍有可能獲得正收益。

問:量化對沖基金究竟是什麼?能否給我們做個普及?

方旻:權益型基金獲得的收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Beta收益,即大盤漲跌帶來的收益,還有一部分是Alpha收益,即超越基準指數的超額收益。其中指數漲跌屬於市場風險,不確定性較好,波動較大,是最難把控的部分。量化對沖產品做的是減法操作,通過做空股指期貨,把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剝離開,只留下超越指數的Alpha收益,力爭獲得較為穩定的絕對收益。

投基方法論|富國基金方旻:量化對沖基金是市場躲“疫”良方

一個量化對沖基金最核心的策略,就是運作產生相對市場的超額收益,然後通過指數期貨等衍生工具對沖市場風險,從而保留超額收益,並將其轉化為絕對收益。

問:在國內和國際上,量化對沖基金的發展情況分別是什麼樣的?大家的接納程度如何?

方旻:在美國,對沖基金是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8年,美國對沖基金的規模大約為3.5萬億美元,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包括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總體規模約30萬億美元(其中公募16萬億美元),對沖基金的規模佔比超過10%,是比較有特色的一類資產管理產品。

在美國,對沖基金並不算是小眾產品,很多大型機構和養老金產品都是對沖基金的投資者。國外衍生品的品種比較齊全,也催生了很多對沖型產品,主要策略包括股票對沖策略,CTA即管理期貨策略,全球宏觀策略,事件驅動策略等。其中股票對沖策略是最為常見,也是國內對沖基金的主要形式。

對沖基金在國內的發展還不算成熟,相關的衍生品較少。直到2010年,中金所推出股指期貨產品,才為對沖基金打下了基礎。目前,量化對沖策略已廣泛使用於專戶產品、養老金產品中。

問:量化對沖基金在國內的運行狀況怎麼樣?

方旻:2015年股災後,中金所對股指期貨交易限制和保證金安排等監管趨嚴,股指期貨長期處於貼水狀態。這一階段,量化對沖策略的股指期貨頭寸持續面臨展期損失,給整體策略的有效執行帶來較大壓力。

但近年來市場行情發生變化,股指期貨轉為升水,進而有利於量化對沖策略的執行。隨著市場行情趨於平穩,中金所也逐步恢復了股指期貨交易正常化,交易限制進一步放寬,交易成本進一步降低,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提高,這使得量化對沖策略得以順利實施。

在以上市場監管環境變化的影響下,2019年新一批公募量化對沖基金重新開閘,為投資者提供多樣性投資產品,滿足其資產配置需求。

問:量化對沖基金適合什麼樣的投資者選購?

方旻:量化對沖產品風險收益特徵鮮明,能夠較好地匹配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同時,中國市場仍是非有效性市場,存在超額收益的空間。尤其是去年底,滬深300ETF期權推出,使得量化對沖基金能夠結合現貨構建多種絕對收益目標組合,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是固收產品之外的有效補充;對普通散戶而言,其雖然也投資於股票市場,但投資策略靈活,又以絕對收益為目標,有機會獲得更好的風險調整收益。

量化對沖策略基金可以滿足風險偏好較低,把大部分資金投資於銀行理財或者類固收產品的客戶。不少投資者在投資基金時,有追漲殺跌的習慣,即在市場的局部高點申購基金,這樣在1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裡,賬戶一致處於虧損的狀態,客戶體驗感比較差。而量化對沖策略產品對於申購的時間點不敏感,這類產品的收益與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收益率的相關性很低。

問:結合當前疫情影響下的市場,量化對沖策略的適用性怎麼樣?

方旻:受肺炎疫情影響,市場出現了大幅波動。量化對沖型基金與當前市場環境是比較契合的,相當於把市場的β給剝離之後,給到投資者的一個類絕對收益的產品,正好可以用於應對這次波動。

量化對沖策略適用於不同的市場環境,在震盪市,下跌市或者股債雙殺的市場中,由於其絕對收益的特性,會更有吸引力。我們不會對未來市場做方向性的判斷,但2019年A股市場漲幅明顯,2020年接下來市場大幅上漲的難度就會相對會大一些。

2019年,市場資金青睞核心資產,因此公募主動權益基金大幅跑贏指數基金。但從去年12月份以來,核心一線龍頭開始持續下跌,市場熱點也逐漸向二線龍頭開始轉變。一旦市場熱點開始擴散,實際上就是量化基金的春天又開始了。隨著股指期貨多次鬆綁以及對沖成本降低等,今年量化基金有望像2014年、2015年的時候,再次釋放其魅力。

問:量化對沖策略的投資策略和普通混合型基金的區別在哪裡?

方旻:傳統股票型基金強調相對收益,即獲取優於市場平均的投資表現。固定收益型基金雖然許多是強調絕對收益的,但是也取決於債市整體情況,需要關注市場利率、資金面等影響因子。而量化對沖型產品追求的是絕對收益,即無論市場漲跌,都爭取通過多空對沖,獲取與市場整體漲跌無關的收益。

問:量化對沖基金和其他絕對收益型固收基金的區別?

方旻:固收+基金由兩部分構成,債券做底層,然後加之轉債和股票等配置,整體會受到債市及股市的影響。目前債券收益率下行明顯,繼續下行的空間也比較有限,對應今年的債券收益率判斷也比較有限。去年由於權益市場表現好,類固收+的基金整體收益表現較好,而量化對沖基金是固收+的一個有效“補充”,因為與股債都沒什麼相關性,假設存在股債雙殺的時候,它就可以做到不受其影響。

問:量化對沖基金能否賺錢的關鍵在於獲取α的能力,這個由如何能判定呢?

方旻:前面說到,一個量化對沖基金最核心的策略,就是運作產生相對市場的超額收益,然後通過指數期貨等衍生工具對沖市場風險,從而保留超額收益,並將其轉化為絕對收益。選擇這類產品能否賺錢的關鍵,不需要判斷市場處於什麼位置,不需要分析大類資產處於美林時鐘的什麼週期,只需要重點考慮投資團隊是否具有長期、持續跑贏指數的能力,以及相似產品的管理歷史業績。以我們的量化對沖產品為例,將基於富國研發的多因子α模型,通過對股票進行多維度的打分構建投資組合,並採取主動增強策略,力爭獲得持續的超額收益。

問:量化對沖基金,量化選股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如何確定量化模型選股能產生持續穩定的α?

方旻:量化對沖基金所採用的量化模型,會通過很多指標對股票進行打分,綜合打分判定股票未來獲取超額收益的情況。判定獲取超額收益的相關性越高,打分機制給股票的得分也越高。比如富國基金在業內聞名的多因子Alpha模型,通過對股票進行多維度的打分構建投資組合,並採取主動增強策略,力爭獲得持續的超額收益。

投基方法論|富國基金方旻:量化對沖基金是市場躲“疫”良方

問:量化對沖基金的收益來源主要靠哪些?

答:量化對沖基金的收益來源,基本是三方向:1、穩定的超額收益。如前面說到的,使用Alpha對沖策略的前提,是擁有穩定的Alpha收益,這取決於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2、除了Alpha對沖策略,基金還可以依靠股指期貨套利來獲得額外的收益。理論上現貨指數和股指期貨的價格應該是同步的,而實際上受市場情緒的影響,兩者的價格會出現明顯的偏離,這就存在套利的空間。3、此外還可以通過參與IPO來爭取增厚收益,包括主板+科創板,2020年主板新股收益預期變化不大,但科創板會有一些下降,總體而言仍可能有不少貢獻。

風險揭示: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為嘉賓訪談問答實錄,僅代表被訪者個人看法,不代表今日頭條和新華財經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