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抗疫“良方”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社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與供不應求的醫療防護物資一同告急的,還有眾多中小製造業企業。

受疫情影響,大批製造業企業陷入產品訂單下降、無法開展生產、銷售渠道受阻的困境,超過85%的中小企業現金無法維持3個月以上,生存危機凸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亦面臨挑戰。

這一情況反映出中國製造業中小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其一,低技術門檻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較為落後,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企業難以獲得較好的利潤;其二,粗放的供應鏈管理方式降低了供應鏈掌控力,導致企業難以應對突發的市場變化;其三,盈利能力不強、固定資產有限、流動比率偏低、流動資產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抬升了企業融資難度,企業不得不承擔高昂的融資成本;其四,高端融合型人才的匱乏阻礙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企業難以有效提升競爭力。

工業互聯網通過實現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支撐服務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能夠重塑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普及工業互聯網應用,是助力製造業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加強國際競爭力、儘快走出困境的重要手段。

針對生產模式,工業互聯網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製造業中小企業生產模式升級,提高盈利能力。一方面,通過精準數據分析優化企業生產製造流程和生產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研發、設計、材料、人力等成本。如東方國信鋼鐵行業解決方案每年可降低210座高爐冶煉成本20億元。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打通設計端、生產端、需求端,企業得以利用信息技術準確預測市場機會、開展產品研發,打造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高附加值創新產品。如海爾大規模定製解決方案賦能十餘家互聯工廠,創造生態價值100多億元。

針對供應鏈掌控力,工業互聯網促進了供應鏈內信息數據的流通,增加了企業間連接的廣度,強化了製造業中小企業供應鏈掌控力。工業互聯網使供應鏈上相關企業數據互通,企業能夠根據上下游供需變化精準開展采購、組織生產,降本增效。如航天雲網供應鏈協同集採模式每年節約採購成本5000萬元,創造價值7000萬元。工業互聯網使傳統的供應鏈編織成一張“供應網”,中小企業可以獲取更多原材料來源和銷售對象,降低供應鏈斷裂風險。如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吸納近47萬家企業用戶,平臺內企業間可以實現快速供需匹配,建立更多元的供應關係。

針對融資能力,工業互聯網彙集產業鏈上下游海量數據,降低製造業中小企業融資門檻,拓展融資途徑。工業互聯網協助金融機構精準評估中小企業經營狀況,降低借貸風險,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意願。樹根互聯搭建產業鏈金融平臺,基於企業數據助力中小企業融資。工業互聯網環境下,數據成為企業重要的生產資料和企業資產,以生產經營數據為抵押向金融機構借貸成為新的融資模式。2016年,東方科技通過向貴陽銀行抵押數據,獲得價值100萬元的國內第一單數據資產抵押貸款。

針對人才資源,工業互聯網藉助信息技術,將人才智力資源提取形成工業APP等軟件,實現智力資源共享。普通員工經過簡單培訓也能夠藉助工業互聯網完成高技術工作,降低了製造業中小企業對人才的直接依賴和人力成本。2019年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模型數突破1110個、工業APP超過2100個,部分平臺已形成過萬人的開發者社區輸出智力資源。

在推動製造業中小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的過程中,還需妥善處理各方關係,可重點加強三方面工作。一是提升中小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意願,深化中小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政策扶持降低工業互聯網建設的前期投入。二是指導中小企業合理開展工業互聯網應用,謹慎選擇建設內容,確保既滿足企業較長時間業務需求,又能避免過度建設,最大化中小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三是保障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數據權益,加強數據權益保障體系建設,確保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不受侵犯。

(作者系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